新利平台 > 新聞 > 涉藏動態

祁連山生態修複成效顯著

發布時間:2022-11-08 10:43:00來源: 甘肅日報

  祁連山是我國西部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是河西走廊的生命之源,也是我國與(yu)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的必經之途。開展氣候變化對祁連山水資源和生態環境的影響評估,探索實現綠色發展的經驗模式,打造祁連山應對氣候變化國際示範區,以科學方法善治祁連山生態,為(wei)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流域治理提供典範,意義(yi) 重大。

  近年來,甘肅省開展祁連山生態修複成效顯著。

  生態狀況總體(ti) 穩定。祁連山自然保護區草地麵積明顯增加,森林、灌叢(cong) 均有增加,植被生長狀況總體(ti) 改善,明顯改善區域占保護區總麵積的比例增加為(wei) 37.5%。植被指數、植被覆蓋度、植被生產(chan) 力均呈顯著提升趨勢,植被指數增幅為(wei) 10.88%,植被覆蓋度增幅為(wei) 7.81%,植被生產(chan) 力增幅為(wei) 14.8%。

  生態環境質量穩中有升。祁連山保護區地表水、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均達到優(you) 良,其中I類水比例達到58%;空氣質量優(you) 良率達到國家標準要求,土壤環境質量總體(ti) 良好。

  祁連山國家公園體(ti) 製試點取得階段性成效。祁連山國家公園範圍林草植被覆蓋度明顯提高,生態係統質量和穩定性進一步提升;祁連山國家範圍生物多樣性和野生動物棲息地得到有效保護,重點野生動物種群和活動範圍不斷擴大;國家公園理念得到越來越多的公眾(zhong) 認同,社會(hui) 參與(yu) 度逐步提升。

  甘肅省氣象部門按照省委省政府和中國氣象局的部署,主動融入,精準發力,綜合施策,發展生態氣象服務,努力打造生態監測、人工增雨(雪)、氣象科技創新的“三位一體(ti) ”生態氣象服務新模式,保護巍巍祁連的綠水青山。

  精密監測

  完善全網觀測布局

  圍繞祁連山“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生態保護修複需求,加強多部門合作,在祁連山區域建立冰川、森林、草地、綠洲、荒漠、沙漠等典型地表生態氣象觀測係統,初步建成覆蓋祁連山區域沿河西走廊的地球係統多圈層相互作用觀測體(ti) 係。

  利用多種現代化觀測設備,對“氣、生、水、土”等要素進行多時空尺度和多種觀測技術綜合集成的綜合、立體(ti) 組網觀測。

  建立多個(ge) 綜合觀測係統。包括:冰凍圈—高山氣象綜合觀測試驗站、祁連山垂直生態氣候觀測網、荒漠—綠洲生態陸麵過程和陸氣相互作用觀測係統、青藏高原東(dong) 北邊坡複雜條件陸—氣相互作用觀測係統和張掖、高台濕地生態氣候觀測站。

  依托無人機和衛星開展地麵—航空—衛星同步觀測試驗和調查評估,為(wei) 祁連山生態保護與(yu) 修複治理,北方防沙帶開展荒漠化治理、監測評估提供客觀依據。

  精準預報

  提升祁連山精細化預報水平和技術

  著力推進祁連山區天氣預報預警能力提升建設。建立了包含降水、氣溫、風速、風向、濕度、能見度等19種要素的智能網格預報產(chan) 品業(ye) 務。

  利用深度學習(xi) 技術、光流法、質心外推等方法,研發了0至2小時的逐6分鍾、逐30分鍾、逐小時的祁連山區降水預報,1小時的預報技巧達到0.48。

  研發基於(yu) 強對流天氣識別和發展預判的深度學習(xi) 模型的祁連山區分類強對流天氣短時潛勢概率預報產(chan) 品,強對流天氣預報預警能力顯著增強。

  精細服務

  持續開展多行業(ye) 氣象服務

  按照“分災種、分區域、分行業(ye) 、分時段、分強度、分影響”的氣象服務理念,加強以祁連山區為(wei) 重點區域的森林草原資源保護氣象火險預報預警,風光電氣候資源利用開發氣候保障,水資源利用,山洪地質災害風險預警,電網、交通、輸油氣管道安全保障,旅遊資源開發及氣象支撐等氣象服務工作。

  通過深挖需求、研發產(chan) 品、係統研發,將更具精細化、針對性的氣象監測、預報、預警、氣候預測、評估的行業(ye) 氣象服務產(chan) 品服務行業(ye) ,努力將氣象服務工作融入到行業(ye) 防災減災、趨利避害、提質增效、氣候資源利用中,助力全省經濟社會(hui) 和生態文明建設、保護高質量發展。

(責編:於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