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瑪多縣暢通銷售渠道助牧民增收
圖為(wei) 生態合作社分紅大會(hui) 現場。瑪多縣委宣傳(chuan) 部 供圖
記者17日從(cong) 青海省瑪多縣委宣傳(chuan) 部獲悉,為(wei) 使黃河源頭牧民增收致富,該地區政府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暢通銷售渠道,解決(jue) 了當地牧民“急愁難盼”問題。
瑪多,藏語意為(wei) “黃河源頭”,位於(yu) 青海省南部,果洛藏族自治州西北部,縣域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是青海省海拔最高的縣,生態地位突出,是青藏高原的重要生態屏障。瑪多縣也是三江源國家公園黃河源園區的核心保育區之一。20世紀60年代至80年代,瑪多曾是全國牧業(ye) 首富縣,全縣不足6000人擁有近70萬(wan) 牲畜。
據介紹,日前,位於(yu) 黃河源頭的紮陵湖鄉(xiang) 卓讓村牧戶出欄130頭犛牛急需運往西寧市湟源縣,為(wei) 有效降低疫情對牧民群眾(zhong) 經濟收入的影響,當地政府在全麵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工作人員連日來嚴(yan) 格落實牲畜出欄的接單、報備、接車、檢查、消殺、裝車、送貨、檢疫等各項程序,方便牧民們(men) 的牲畜及時出欄,助力牧民增收,切實解決(jue) 了牧民群眾(zhong) “急愁難盼”問題。
“這次犛牛的出欄過程因為(wei) 疫情變得有些複雜,為(wei) 此我們(men) 積極對接好相關(guan) 部門,暢通出售渠道,高效有序完成犛牛出欄的各項工作環節。”紮陵湖鄉(xiang) 獸(shou) 醫站站長楊芙蓉說。
“今年合作社藏羊集中出欄獲得了很大的收益,我們(men) 都享受到了出欄帶來的‘紅利’,現在大家都願意出售牛羊來增加收入。今天,我出售了130頭犛牛,不僅(jin) 有了一筆很大的收入,而且也不用擔心大雪天氣時牛羊的安全和飼料儲(chu) 備的問題了。”紮陵湖鄉(xiang) 卓讓村村民才讓知說。
圖為(wei) 瑪多藏羊。瑪多縣委宣傳(chuan) 部 供圖
在瑪多縣花石峽鎮,措柔村的村民們(men) 也通過當地的生態畜牧業(ye) 專(zhuan) 業(ye) 合作社得到了分紅。
瑪多縣花石峽鎮黨(dang) 委書(shu) 記華多說,“今年合作社總盈利達到189.2萬(wan) 元、共為(wei) 209戶630人進行分紅,分紅金額148萬(wan) 元;戶均分紅7000元、人均分紅2349元、戶均最高分紅達到51680元,將72760元納入村集體(ti) 經濟當中,活畜貸分紅59299元,可謂是‘盆滿缽滿’。”
瑪多縣農(nong) 牧和科技局工作人員表示,如今,瑪多縣通過集中收購各村生態畜牧業(ye) 專(zhuan) 業(ye) 合作社及牧戶出欄的藏羊進行深加工,形成了“生產(chan) +加工+銷售”的一條龍生產(chan) 銷售鏈,並積極對接果洛金草原有機犛牛肉加工有限公司,商議運輸、加工、包裝、貯藏等事項,解決(jue) 了運輸、屠宰、加工的後顧之憂,打響了“瑪多藏羊”品牌,不斷實現了生態畜牧產(chan) 業(ye) 規模化、規範化發展。同時,瑪多縣還打通出欄牲畜運輸“綠色通道”,實現了牲畜出欄“增得多”、牧民收入“漲得快”、草原生態“變得好”的綠色發展局麵,全方位促進牛羊出欄銷售,不斷推動畜牧業(ye) 健康穩定發展。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青海瑪多“白珍珠”讓百姓錢袋鼓起來
瑪多藏羊是黃河源頭瑪多縣的特產,被當地人譽為“白珍珠”。草地型藏係羊是果洛藏族自治州的特有品種,具有適應性強、體格大、生長發育快、羊毛品質佳等特性。[詳細] -
青海省瑪多縣實現人均可支配收入16557.20元
統計顯示,地處黃河源頭的瑪多縣實現人均可支配收入16557.20元。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