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瑪多縣實現人均可支配收入16557.20元
記者7日從(cong) 青海省瑪多縣委宣傳(chuan) 部獲悉,統計顯示,地處黃河源頭的瑪多縣實現人均可支配收入16557.20元。
瑪多,藏語意為(wei) “黃河源頭”,1957年12月建政。位於(yu) 青海省南部,果洛藏族自治州西北部,縣域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是青海省海拔最高的縣,生態地位突出,是青藏高原的重要生態屏障。全縣總麵積2.53萬(wan) 平方公裏,縣域人口稀少,是青海省人口最少的縣,人口密度僅(jin) 為(wei) 0.6人/平方公裏,且民族單一,藏族是主體(ti) 民族,占總人口的93%。
據介紹,2021年,瑪多縣以黨(dang) 建為(wei) 引領,強化目標導向,統籌協調抓好全麵從(cong) 嚴(yan) 治黨(dang) 、經濟發展、生態保護、民生保障、基層社會(hui) 治理、深化改革等工作,取得了災後重建階段性勝利。
2021年以來,瑪多縣紮實開展黨(dang) 史學習(xi) 教育,持續加強幹部培訓和人才引進工作,全麵推動人才工作創新創優(you) 。該縣統籌抗震救災、災後重建、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全縣經濟指標保持穩定增長,經濟社會(hui) 發展取得明顯成效。截至2021年11月底,完成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141萬(wan) 元,同比增長15.98%;完成公共財政預算支出105201萬(wan) 元,同比增長25.91%;完成固定資產(chan) 投資3.25億(yi) 元,完成任務的116%,超額完成4500萬(wan) 元,實現人均可支配收入16557.20元。
同時,瑪多縣將土地集中流轉和合作社村集體(ti) 經濟效益資金入股的方式折股量化入股葛洲壩建設的光伏產(chan) 業(ye) 項目,拓寬村集體(ti) 經濟收入;並開展“雨露計劃”短期技能培訓酒店服務工種,利用扶貧酒店“瑪多外賣”“小瑪哥”等平台,開發扶貧產(chan) 業(ye) 等公益性崗位,利用村集體(ti) 經濟和光伏扶貧效益資金設立公益性崗位285個(ge) ;紮實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後續項目,完成總投資5724萬(wan) 元的易地扶貧搬遷後續產(chan) 業(ye) 扶持項目。
瑪多縣還加強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係統治理,持續推進全域無垃圾行動與(yu) “廁所革命”、汙水治理、人居環境整治相互結合、共同促進,紮實推進河湖劃界工作,認真開展地質災害防治宣傳(chuan) 活動及防汛應急搶險演練。統籌實施投資5314萬(wan) 元的封沙育草、濕地保護項目和中央林業(ye) 發展改革資金項目;紮實推進1861萬(wan) 元的中央林業(ye) 生態保護修複資金項目;高質量完成總投資90萬(wan) 元的退化草原補播、13萬(wan) 畝(mu) 國土綠化任務和天然林資源保護、重點公益林管護工作,紮實推進係統生態修複,堅決(jue) 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全麵落實生態管護“一戶一崗”政策,累計培訓生態管護員1.34萬(wan) 人次,不斷提高人民群眾(zhong) 對生態環境的滿意度和幸福感。
此外,瑪多縣聚焦重點領域,著力破解體(ti) 製機製障礙,深化經濟體(ti) 製、政治體(ti) 製、文化體(ti) 製、社會(hui) 體(ti) 製、生態文明體(ti) 製改革各項任務成效顯著。還探索開展“社區+市場+政府”的生態體(ti) 驗方式,采購社區服務26.83萬(wan) 元,帶動牧民167人次,人均獲利1607元。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青海省瑪多縣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現“雙增長”
2019年以來,瑪多縣經濟運行持續向穩。其中實現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055元,同比增長7.1%;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615元,同比增長16.4%。[詳細] -
青海省瑪多縣“輸血”變“造血”實現穩定增收
“自從搬到縣城後,我們投資開了一個店鋪賣藏族服飾,生意也很穩定,我們的生活變得越來越好了。”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瑪多縣牧民華更對記者說。[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