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涉藏動態

新春走基層|光伏園裏話牧羊

發布時間:2023-01-29 09:06:00來源: 新華社

  春節期間,青藏高原東(dong) 部經曆了連續兩(liang) 次大風降溫天氣,但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鐵蓋鄉(xiang) 下合樂(le) 寺村的畜棚裏,卻是一片“暖羊羊”,百餘(yu) 隻節前出生的小羊羔搶食、嬉鬧,正茁壯成長。


2022年7月,羊群在光伏園區內(nei) 吃草(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開春後把它們(men) 放到園區裏散養(yang) 、上膘,過幾個(ge) 月,就是大名鼎鼎的‘光伏羊’。”村民楊生文在棚裏走一圈,先抱起一隻羊羔掂掂重,又抓一把幹草送到母羊嘴底下,抬頭看一眼牆上的溫度計,對“檢閱”結果很是滿意。

  下合樂(le) 寺村是青海湖南岸曆史悠久的牧業(ye) 村,村莊所在的鐵蓋鄉(xiang) 東(dong) 南部與(yu) 黃河上遊的龍羊峽庫區接壤,西南方向就是一望無際的塔拉灘。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這裏數百平方公裏的草場,因幹旱少雨、超載放牧退化成了荒漠,連帶共和縣“牧業(ye) 大縣”的招牌也蒙了灰。

  “那時養(yang) 100多隻羊,收入卻不高。冬天買(mai) 不起飼草,羊羔成活率低,夏天草枯羊痩,出欄周期長。”和楊生文一樣,許多村民陷入越放牧越貧窮的“漩渦”,有的甚至在“沙進人退”中搬家好幾次。

  2000年左右,國家實施種草、治沙、禁牧等一係列重點生態項目,引領塔拉灘人走出生態、生產(chan) 的雙重困境。“荒灘是長了一些草,但禁牧補貼遠不夠大家過上好日子。”下合樂(le) 寺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陳列東(dong) 主說,多年戰貧困、鬥風沙,大家深深意識到,努力讓草更綠、羊更肥才是發展的新方向。


1月10月,塔拉灘光伏發電園區工作人員在電站巡檢。新華社記者 張子琪 攝

  新發展理念就是指揮棒。2012年,立足得天獨厚的光照資源、大麵積荒漠化土地資源和黃河上遊水電資源,海南州大力推進千萬(wan) 千瓦級新能源基地建設。短短幾年間,塔拉灘上建起麵積超過300平方公裏的光伏發電園區,光伏、風電、光熱企業(ye) 紛紛入駐,目前裝機容量已達到15880兆瓦。

  板上發電、板下牧羊。2015年,首批入駐園區的國家電投集團黃河上遊水電開發有限責任公司與(yu) 鐵蓋鄉(xiang) 簽訂協議,下合樂(le) 寺等村莊共16戶養(yang) 殖戶的600多隻羊進入光伏園免費放養(yang) 。隨後,園區根據更多入駐企業(ye) 的需求不斷增加養(yang) 殖戶,光伏羊存欄超過2萬(wan) 隻,還設置清洗光伏組件、保安等崗位,拓寬村民收入渠道。


這是1月10日拍攝的塔拉灘光伏發電園區一角。新華社記者 張子琪 攝

  過去守著黃河歎氣的塔拉灘人成了“牧光互補+水光互補”新發展模式的見證人。共和縣農(nong) 牧和科技局綜合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劉海魁說,龍羊峽水電站調峰讓水力和光伏發電快速互補,送“綠電”安全上網增效益,光伏板為(wei) 戈壁灘披上藍色外衣,引來村民在板下綠草間放羊,一“送”一“引”,成為(wei) 共和縣落實新發展理念的生動寫(xie) 照。

  “‘光伏羊’每公斤比普通羊多賣近10元,年前一直漲價(jia) ,都不夠賣。”56歲的共和縣倒淌河鎮元者村村民多才已經放“光伏羊”3年多,“夏天園區裏安全,草又高又密,羊長得好,又能消除電站的安全隱患,冬天回村在暖棚繁育,每年收入將近10萬(wan) 元。”

  “牧業(ye) 大縣”的招牌更亮了。劉海魁說,這兩(liang) 年,共和縣積極爭(zheng) 取各類項目資金,推動有機草場認證,扶持規模化藏羊養(yang) 殖,助推村集體(ti) 舍飼暖棚升級,健全生態畜牧業(ye) 和新能源產(chan) 業(ye) 利益聯結機製,鼓勵靠“光伏羊”富起來的養(yang) 殖大戶帶動更多農(nong) 牧民增收致富。據統計,目前,共和縣有機草場認證麵積達到1828萬(wan) 畝(mu) ,藏羊存欄量158.25萬(wan) 隻。

(責編:於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