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涉藏動態

牧羊人馬有福:見證塔拉灘由沙地變綠野

發布時間:2022-06-20 09:21:00來源: 新華社

  太陽初升,金色的陽光灑向塔拉灘,在一眼望不到邊的太陽能電池板上反射出淡淡的藍色光芒;一排排太陽能電池板下,如茵草地飽飲晨露,鮮翠欲滴……

  咩、咩、咩……在此起彼伏的羊叫聲催促下,“羊倌”馬有福打開了羊圈門。瞬間,羊群像開了閘的水,奔向草原,繼而散落在藍色的“海洋”。


6月9日,馬有福在塔拉灘華能青海公司光伏電站的羊圈內(nei) 察看羊羔生長情況。新華社記者 張龍 攝

  “羊不能放得太早,太早了露水大,就是要等出太陽這個(ge) 時間。”馬有福一邊給記者介紹他的放牧經,一邊抱起了一隻小羊羔察看生長情況。“草好,羊媽媽奶水足,羊羔生下來都不用人管,自己就跟著羊媽媽跑了。”

  馬有福今年46歲,是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下合樂(le) 寺村5社村民。受雇於(yu) 村裏的養(yang) 殖專(zhuan) 業(ye) 合作社,從(cong) 2020年8月起,他和妻子負責放牧合作社的1000多隻羊。兩(liang) 個(ge) 人一年的放牧工資有7萬(wan) 元。


6月9日,馬有福在塔拉灘華能青海公司光伏電站的羊圈內(nei) 察看羊羔生長情況。新華社記者 張龍 攝

  馬有福說,他8歲就開始放羊,現在能靠放羊過日子,還是沾了光伏電站發展的光。

  下合樂(le) 寺村附近的大片台地,當地群眾(zhong) 稱為(wei) “塔拉灘”。由於(yu) 這裏常年風沙肆虐,草場遭侵蝕,大麵積退化為(wei) 荒漠和半荒漠化土地。

  近年來,借著太陽能資源優(you) 勢,當地政府在塔拉灘規劃麵積為(wei) 609平方公裏光伏產(chan) 業(ye) 園區,加快發展大規模集中並網光伏電站,短短幾年內(nei) ,這裏就建起100多座光伏電站,太陽能光伏板覆蓋麵積超過300平方公裏。


6月9日,羊群在塔拉灘的華能青海公司光伏電站內(nei) 活動(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張龍 攝

  由於(yu) 大麵積光伏板的遮擋,塔拉灘風沙小了,土壤水分蒸發量大大降低,加之清洗光伏板的水相當於(yu) 不定期“澆水”,光伏板下的荒漠化土地日漸綠意盎然。監測數據顯示,與(yu) 光伏園區建設前的平均值相比,目前塔拉灘風速降低了50%,土壤水分蒸發量減少30%,植被蓋度也恢複到80%以上。

  光伏電站裏草長得越來越高,不僅(jin) 影響光伏板工作,而且在冬季還有火災隱患。為(wei) 此,有些光伏電站甚至要花錢雇人割草。

  “與(yu) 其花錢雇人來割草,還不如讓牧民來放羊。”中國華能集團青海分公司選派下合樂(le) 寺村駐村第一書(shu) 記馬逢甲告訴記者,作為(wei) 華能集團的對口幫扶村,下合樂(le) 寺村是華能探索“牧光互補”模式的第一個(ge) 合作夥(huo) 伴。

  “沒有光伏電站的草場,村裏的合作社根本不敢養(yang) 這麽(me) 多羊。1000多隻羊,一個(ge) 月光飼料就得10多萬(wan) 元。”下合樂(le) 寺村村支書(shu) 陳列東(dong) 主說,去年,養(yang) 殖合作社給村裏創收近10萬(wan) 元。


6月9日,一群羊在塔拉灘華能青海公司光伏電站內(nei) 活動。新華社記者 駱曉飛 攝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發展和改革委員會(hui) 副主任、能源局局長張振飛告訴記者,塔拉灘新能源產(chan) 業(ye) 發展過程中,探索光伏+牧場方式,既減少了光伏企業(ye) 成本,也助力農(nong) 牧民增收,實現了經濟、環境效益的雙贏。

  據介紹,圍繞青海省打造國家清潔能源產(chan) 業(ye) 高地發展目標,在既有近10家生態光伏牧場的基礎上,立足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培育產(chan) 業(ye) ,海南州未來的目標是建成200個(ge) “牧光互補”的大型生態光伏牧場,實現清潔能源和綠色有機農(nong) 畜產(chan) 品融合發展。

(責編: 於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