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涉藏動態

全國非遺保護先進個人嘉陽樂住:用非遺架起壤塘與外界溝通橋梁

發布時間:2023-03-21 09:08:00來源: 四川日報


嘉陽樂(le) 住向傳(chuan) 習(xi) 所學員傳(chuan) 授唐卡技藝。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壤塘縣,從(cong) 2010年起,先後建起壤巴拉覺囊唐卡藝術、時輪藏醫藥、寶瓶陶藝、覺囊梵音古樂(le) 、時輪藏香等16個(ge) 傳(chuan) 習(xi) 所。當地年輕人通過6年以上的係統學習(xi) ,熟練掌握非遺技藝。

  推動非遺傳(chuan) 習(xi) 所建立的,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項目“覺囊梵音”代表性傳(chuan) 承人、四川省工藝美術大師和全國非遺保護先進個(ge) 人嘉陽樂(le) 住。生於(yu) 青海,5歲時來到壤塘的他,曆經數十年的不懈努力,用非遺架起了壤塘與(yu) 外界溝通的橋梁。

  喚醒年輕人的天分

  “壤塘是一個(ge) 離大城市比較遠的地方,一些年輕人在家鄉(xiang) 找不到事做。”回憶起自己創辦非遺傳(chuan) 習(xi) 所的初衷,嘉陽樂(le) 住表示,是想幫助這些不知道未來該做什麽(me) 的年輕人立德、立誌、立業(ye) 。

  大約在2008年,嘉陽樂(le) 住在詢問了幾位年輕人和他們(men) 父母的意見之後,開始免費向他們(men) 傳(chuan) 授自己打小學習(xi) 的唐卡技藝。“但是我不覺得我是在教他們(men) 什麽(me) ,我始終相信每一位學員自身都是有天分的,我所做的工作隻是去激發、喚醒他們(men) 的天分,”嘉陽樂(le) 住表示,“很幸運,非遺技藝的學習(xi) 讓這群原本對未來生活感到迷茫的孩子發現了愛好和方向,他們(men) 的精神麵貌也隨之發生了變化,這讓他們(men) 的家人和鄰居都感到很驚喜,所以到第二年時,想要報名學習(xi) 唐卡的年輕人就變多了。”

  為(wei) 了適應幾十名學員同時學習(xi) 唐卡的需要,2010年,嘉陽樂(le) 住在壤塘創辦了壤巴拉覺囊唐卡傳(chuan) 習(xi) 所,也開始摸索創建係統化的唐卡課程。唐卡畫師的培養(yang) 要經曆6年以上的時間,“剛開始,我們(men) 會(hui) 給學員安排一個(ge) 類似通識課的課程,讓其了解唐卡的曆史、流派,熟悉繪製唐卡用到的各種材料和繪畫技藝。之後再依次深入學習(xi) 筆法、色彩,到最後去感受繪畫的神韻。”

  在壤塘的非遺傳(chuan) 習(xi) 所裏,嘉陽樂(le) 住和其他老師始終堅持的理念是要讓學員完整掌握一項技藝,“比如唐卡,現在有很多地方為(wei) 了快速提高產(chan) 量,會(hui) 對工藝流程進行拆分,流程中的每個(ge) 人隻學習(xi) 唐卡製作中的一個(ge) 環節。這樣效率確實很高,但對於(yu) 學習(xi) 者和唐卡的傳(chuan) 承發展而言,卻沒有多大益處。”嘉陽樂(le) 住表示,“我們(men) 的目標是讓傳(chuan) 習(xi) 所的每一位學員,在完成所有課程後,都能獨立進行這項技藝各個(ge) 流程的操作。”

  一開始,嘉陽樂(le) 住一個(ge) 人給學員們(men) 授課。後來,伴隨著學員數量的增多,傳(chuan) 習(xi) 所開設的非遺課程項目也逐漸增多,為(wei) 了保證教學的質量,嘉陽樂(le) 住開始請四川、青海、西藏等多地的非遺大師來為(wei) 學員們(men) 授課。此後,在阿壩州委州政府和壤塘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藏醫藥、藏香、藏紙、堆繡、藏族傳(chuan) 統服飾等非遺傳(chuan) 習(xi) 所相繼建立,達到16所傳(chuan) 習(xi) 所的規模,“學員們(men) 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選擇一項非遺技藝學習(xi) 。”


學員在壤巴拉覺囊唐卡傳(chuan) 習(xi) 所學習(xi) 畫唐卡。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讓非遺在交融創新中傳(chuan) 承

  “現在,一個(ge) 年輕的唐卡畫師,一幅大型作品就能賣出上百萬(wan) 。”嘉陽樂(le) 住表示,雖然現在有了很多批量化生產(chan) 的唐卡產(chan) 品,但堅持傳(chuan) 統材料和工筆技藝虔心繪製的唐卡作品,依然受到市場的高度認可,“有些畫師的訂單已經排到數年以後了。”目前,壤塘非遺項目產(chan) 生的經濟效益有2000萬(wan) 元左右,對於(yu) 偏遠牧區來說,這是一筆可觀的收入,同時帶動了3000餘(yu) 人就業(ye) ,創造了一個(ge) 立足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脫貧致富的成功案例。

  除了秉承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精神傳(chuan) 承當地非遺技藝,嘉陽樂(le) 住也鼓勵學員走出壤塘,到外麵的世界去見識更多的優(you) 秀技藝。為(wei) 給非遺創新發展提供更深入的滋養(yang) 和更廣闊的天地,嘉陽樂(le) 住與(yu) 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浙江大學、中央音樂(le) 學院等高校建立教學科研合作,並在上海、景德鎮等地設立傳(chuan) 習(xi) 基地,為(wei) 學員提供繼續深造和開闊眼界的平台,幫助他們(men) 學習(xi) 和吸納更多藝術形式的精華。

  “通過非遺帶動,當地年輕一代的確實現了收入的增長。但我一直跟學員強調,對生命的啟發、探索與(yu) 求證才是最主要的功課。通過鑒賞、觀察、操作,實現學員審美的提升,我覺得才是傳(chuan) 習(xi) 所帶給當地最深遠的價(jia) 值。”

  現在,有學員因為(wei) 唐卡學習(xi) 期間的積累,在完成傳(chuan) 習(xi) 所的課程之後,轉而繼續從(cong) 事動漫、國畫、陶瓷畫等領域的工作,在新的領域裏繼續學習(xi) 、精進自己的技藝。“在我個(ge) 人看來,非遺不存在學完的情況。現在的非遺,很多就是曆史上各地不同文化之間交流、交融的產(chan) 物,在這個(ge) 時代,交流、交融仍在繼續,傳(chuan) 承者們(men) 必須要有終身學習(xi) 的態度,才能讓非遺真正地活起來。”

  嘉陽樂(le) 住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代表性項目“覺囊梵音”代表性傳(chuan) 承人、四川省工藝美術大師和全國非遺保護先進個(ge) 人。自小深受傳(chuan) 統文化和藝術熏陶的嘉陽樂(le) 住,從(cong) 2010年起在壤塘先後創辦10餘(yu) 所公益性的非遺傳(chuan) 習(xi) 所,向當地偏遠高原牧區的年輕人傳(chuan) 授唐卡、藏香、藏醫藥等技藝。至今已培養(yang) 了800多名傳(chuan) 承人和匠人,組織挖掘和保護發展的非遺項目近20項。2022年底,嘉陽樂(le) 住獲評為(wei) “2022四川非遺年度人物”。

(責編:於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