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涉藏動態

世界海拔最高鄉鎮:“山上山下”齊發力促民眾增收

發布時間:2023-03-27 08:48: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今天周末休息啦,進來坐,還是來點糌粑奶茶嗎?”25日中午,長江源村的哢瓦嘎蕃藏餐廳迎來了在格爾木市區上班的常客,店主李新財夫婦忙前忙後招呼著。


資料圖為(wei) 長江源村的一家藏餐吧迎來客人。 中新社記者 李雋 攝

  李新財是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爾木市長江源村村民,2004年從(cong) 長江源頭沱沱河畔搬遷下來。從(cong) 山上到山下,從(cong) 遊牧到定居,他親(qin) 身經曆了搬遷前後的生活巨變。

  “山上海拔很高,生活很艱苦,隻有牛羊,那時候上學要走幾天才能到學校。現在啥都好了,上學、看病,就連掙錢都方便了。”李新財說,他從(cong) 2019年開始在村裏做藏餐吧,起先是村裏人來,前幾年起就來了市區的客人,今年他把藏餐吧搬到村裏熱鬧的地方,希望旅遊季能多接待些外地的遊客。


資料圖為(wei) 長江源村的商業(ye) 街。 中新社記者 李雋 攝

  地處長江源頭的唐古拉山鎮是三江源保護區的核心區域,該鎮平均海拔在4700米以上,是世界海拔最高的鄉(xiang) 鎮。由於(yu) 從(cong) 20世紀80年代後期到90年代,三江源地區生態開始惡化,草場退化、土地沙化、鼠害成災等情況導致當地牧民生活再次陷入困境。

  2004年11月,中國啟動了三江源生態保護和建設工程,采取退牧還草、生態移民等20餘(yu) 項措施,旨在全麵恢複三江源的生態環境。作為(wei) 首批生態移民,長江源唐古拉山鎮128戶407名牧民陸續搬遷至400公裏以外的格爾木市南郊移民定居點,當地官方為(wei) 他們(men) 蓋好房屋和學校,形成了今日的長江源村。


資料圖為(wei) 長江源村的一家藏餐吧內(nei) ,店主李新財的妻子在忙碌。 中新社記者 李雋 攝

  長江源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紮西達娃介紹,原來在山上家家戶戶都生活困難,就連在牛羊每年出欄時,都要從(cong) 沱沱河宰殺,雇傭(yong) 大車拉到西藏拉薩、安多、那曲、青海格爾木等地銷售,因為(wei) 沒有固定的銷售點,隻能跟車到各地市場附近蹲點銷售,掙錢都不容易,基本沒有村集體(ti) 經濟。

  “現在我們(men) 搬下來了什麽(me) 都方便,但山上還有6個(ge) 村,他們(men) 負責畜牧生產(chan) ,我們(men) 就上去收購,把牛羊肉進行包裝、設計、宣傳(chuan) 、銷售,山上山下形成了產(chan) 業(ye) 鏈,我們(men) 正在通過‘兩(liang) 品一標’等著力打造全鎮的‘唐古拉’牛羊肉品牌。”紮西達娃說。

  在長江源村,一排排藏家特色的建築映入眼簾,紅色的屋頂、白色的院牆,家家戶戶通上了水電氣,藏餐吧、茶館、商店、民宿紛紛開門迎客。

  紮西達娃介紹,通過勞動技能培訓,村民們(men) 幹事創業(ye) 的積極性高漲,手工編織合作社、商貿合作社、汽車運輸公司、旅遊民宿等家家戶戶都積極參與(yu) 。

  “去年村民的人均收入達到3.38萬(wan) 元(人民幣,下同),村集體(ti) 經濟從(cong) 山上的基本沒有到搬到山下2017年的20多萬(wan) 元,加上近年來商鋪出租、牛羊肉加工等,2022年村集體(ti) 經濟達到了50多萬(wan) 元。”紮西達娃說。

  2020年,長江源村被評為(wei) 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2023年初被評為(wei) 青海省第三批鄉(xiang) 村旅遊重點村。

  格爾木市唐古拉山鎮黨(dang) 委副書(shu) 記、鎮長白瑪多傑說:“現在我們(men) 開的藏餐廳更多的是藏族傳(chuan) 統的,今年做一些適應大眾(zhong) 的改變,打造民族旅遊文化,如美食一條街、湖邊帳篷、啤酒廣場等,解決(jue) 村民就業(ye) ,進一步提升老百姓收入。”

(責編:賈春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