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朵菌子“激活”一個村子
掀開大棚,一種菌類特有的香氣撲麵而來。“可以收菌子了!”4月6日,甘孜州丹巴縣格宗鎮江達村一處羊肚菌種植基地,村民李蘭(lan) (化名)興(xing) 奮得要蹦起來了。
然而,幾年前李蘭(lan) 還身在異鄉(xiang) 謀生。丹巴縣有“大渡河第一城”之稱,可是,在大渡河與(yu) 其支流江達河交匯的江達村,過去落後的交通條件、薄弱的產(chan) 業(ye) 基礎等讓不少村民“一走了之”。
“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江達村支書(shu) 楊方雲(yun) 對村裏近年來的發展感到自豪,“種羊肚菌,就是一個(ge) 例子。”
正是羊肚菌等產(chan) 業(ye) 的興(xing) 起,讓包括李蘭(lan) 在內(nei) 的村民回到村裏。從(cong) 2014年到2022年,江達村的常住人口增長了兩(liang) 倍,人均年收入從(cong) 5500元左右增長到1.4萬(wan) 元左右。
巨變
羊肚菌產(chan) 業(ye) 提檔升級
常住人口增長兩(liang) 倍
巨變,從(cong) 2014年左右開始。受益於(yu) 各項幫扶政策,江達村的發展有了新動能:2014年,江達村次巴組通村通暢公路建成;2018年,江達村石筍溝通組路建成。道路的修建暢通了江達村和外界的聯係,醫療、教育、住房等政策的實施讓村民不再有後顧之憂。
產(chan) 業(ye) ,是支撐發展的核心力量。羊肚菌一直是該村的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但過去因為(wei) 種植方式傳(chuan) 統,缺乏先進技術,不能形成規模化種植。
“羊肚菌怕光,我們(men) 以前在黑色遮陽棚裏種植。收了羊肚菌後,就種不了其他喜光蔬菜。”楊方雲(yun) 說。
隨著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的實施,對口支援丹巴縣的成都市成華區對江達村傳(chuan) 統優(you) 勢產(chan) 業(ye) 羊肚菌種植進行提檔升級,新建了兩(liang) 用種植大棚,實現冬夏蔬菜、水果與(yu) 羊肚菌輪種,每畝(mu) 年增收約4000元。
順著楊方雲(yun) 手指的方向看去,一排排大棚整齊地“長”在路旁,“黑色大棚裏麵種的是羊肚菌。菌子收完後,取下遮陽膜,就在裏麵種海椒。”
產(chan) 業(ye) 不斷升級,村貌持續改善,江達村的變化讓李蘭(lan) 於(yu) 2020年回到村裏。如今,她和丈夫除了種羊肚菌,還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辦起養(yang) 豬場,家庭年收入近10萬(wan) 元。
“返鄉(xiang) 人員越來越多。”楊方雲(yun) 說,去年全村常住人口已達600餘(yu) 人,比2014年增長了兩(liang) 倍。
藍圖
“靠水吃水”吃出新花樣
產(chan) 業(ye) 融合路越走越寬
“現在,我們(men) 種羊肚菌能掙錢,在家門口打工也有一份收入。”在新修築的河堤旁,村民孫鳳芳正忙著種花,一度想離開家鄉(xiang) 的她如今打消了這個(ge) 念頭,“等旅遊發展起來,遊客多了,我要把家裏的房子改成民宿。”
孫鳳芳所規劃的未來,也是江達村農(nong) 旅融合的一個(ge) “注腳”。
行走在江達村,記者看到,江達河不僅(jin) 修築了河堤,還將用石塊壘砌階梯式水壩,種植水生植物,形成“層層跌水”的景觀。眼下,江達村農(nong) 旅融合的布局已初現:一條長約3公裏的觀光步道沿江達河而上。路旁,一株株梨樹正待春風。
“這裏有獨特的水資源,還有別具一格的藏寨,兩(liang) 用大棚裏還可以種植草莓。”江達村農(nong) 旅融合鄉(xiang) 村振興(xing) 示範項目現場負責人張彬介紹,以後江達村還將發展漂流、采摘等旅遊項目。
對於(yu) 未來,江達村繪製了美好的藍圖:以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為(wei) 引領,以特色產(chan) 業(ye) 羊肚菌為(wei) 支撐,發展係列農(nong) 業(ye) 旅遊綜合體(ti) ,積極開發生態觀光、濱水休閑度假、現代農(nong) 業(ye) 休閑以及康體(ti) 養(yang) 生運動等旅遊產(chan) 品,建成特色鮮明、綠色生態、產(chan) 業(ye) 發展、美麗(li) 宜居的產(chan) 銷遊一體(ti) 羊肚菌全產(chan) 業(ye) 鏈示範區。
記者手記
偏遠村莊不冷清
采訪中,記者對江達村支書(shu) 楊方雲(yun) 忙碌的身影印象最為(wei) 深刻。4月6日,他接待了好幾撥人。沒想到這麽(me) 偏遠的村莊,也會(hui) 如此“熱鬧”。
說起村裏的發展秘訣,楊方雲(yun) 認為(wei) 既靠政策幫扶,也靠勤勞奮鬥。10年前,他和幾個(ge) 朋友一起,在江達村承包了210畝(mu) 土地,辦起合作社,種辣椒、茄子等蔬菜。因為(wei) 不懂技術、找不到銷路,合作社當年就虧(kui) 損了30萬(wan) 元,但這並沒有動搖他帶領村民致富的決(jue) 心。之後的歲月裏,他和村民依靠勤勞奮鬥,也受益於(yu) 各項幫扶政策,做大了產(chan) 業(ye) 。
產(chan) 業(ye) 發展和人居環境改善,促使人口回流。要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就要將人力資源充分利用好,產(chan) 出更大效益,同時也要爭(zheng) 取外部力量的支持。
我們(men) 相信,在楊方雲(yun) 的帶領下,江達村村民一定會(hui) 實現他們(men) 的夢想。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美人穀“紅色實景課堂”開講啦
近日,美人穀“紅色實景課堂”走進丹巴縣巴底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為巴底鎮40名小學學生代表和黨員幹部宣講了一場名為“重溫紅色記憶,弘揚革命精神”的紅色實景課堂。[詳細] -
巴塘縣社會力量發展中心集群揭牌
4月13日,巴塘縣社會力量發展中心集群正式揭牌。[詳細] -
道孚縣開展旅遊市場安全聯合大檢查
檢查組對發現存在的問題,現場列出問題整改清單,按照屬地管理原則進行現場交辦和限期整改到位,並加大對整改的跟蹤督促,在近期對整改情況進行通報,情節嚴重的將進行立案調查。[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