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涉藏動態

川西北生態示範區扛起生態屏障“上遊擔當”

發布時間:2023-05-23 14:39:00來源: 華西都市報


若爾蓋是黑頸鶴最重要的繁殖地。(資料圖片)


2012年8月7日,阿壩州若爾蓋縣花湖風景區,迎來不少遊客。(資料圖片)楊濤 攝

  川西北生態示範區地處川滇藏甘青交界地區,生態地位突出、自然資源豐(feng) 沛、民族文化多彩,在全省生態安全格局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築牢長江黃河上遊生態安全屏障,川西北生態示範區如何扛起“上遊擔當”?

  5月22日,四川省政府新聞辦在成都舉(ju) 行“五區共興(xing) ”係列主題新聞發布會(hui) 第六場川西北生態示範區專(zhuan) 場,邀請阿壩州、甘孜州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當地的相關(guan) 做法以及取得的經驗成果。

  甘孜州出台“四個(ge) 最嚴(yan) ”製度 自然保護地數量居全省第一

  “我們(men) 采取以創促管、以創促治、以創促融、以創促建的四條措施,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創建加快成勢。”甘孜州政府副州長何小平說。

  甘孜州地處青藏高原東(dong) 南緣,是長江、黃河上遊重要水源涵養(yang) 地、水量補給區和“中華水塔”重要組成部分。何小平介紹,甘孜州始終把生態法治建設放在第一位置,頒布實施四川省首部生態環境保護地方性法規——《甘孜州生態環境保護條例》,出台森林資源管控“四個(ge) 最嚴(yan) ”製度,切實用最嚴(yan) 格的製度保護生態環境。

  同時,甘孜州主動扛起“上遊擔當”,把長江經濟帶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放在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壓倒性任務來對待,嚴(yan) 格落實四級河湖長製、林長製、長江流域十年禁漁工作,織密水生態、森林草原生態係統保護大網,全州生態環境逐年向好,森林麵積和森林蓄積量連續21年保持“雙增長”,總量居全省第一。

  “我們(men) 還科學開展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和國土空間開發適宜性‘雙評價(jia) ’,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nong) 田保護、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製線,高效統籌發展與(yu) 保護關(guan) 係。”何小平說,甘孜州已建設各類各級自然保護地81個(ge) 、5.53萬(wan) 平方公裏,數量和麵積均居全省第一。

  阿壩州遏製沙化涵養(yang) 水源 草原生態狀況逐步得到提升

  發布會(hui) 現場,阿壩州委常委、州政府常務副州長許磊分享了一組數據:2022年,阿壩州完成營造林41.5萬(wan) 畝(mu) 、禁牧2000萬(wan) 畝(mu) 、草畜平衡3765萬(wan) 畝(mu) ,全州林草綜合植被覆蓋度達到85.6%,濕地麵積達到881萬(wan) 畝(mu) 、占全省的47.7%;環境空氣質量穩居全省第一名,國省水質考核斷麵首次實現全域Ⅱ類標準以上,水環境質量位列全國前列。

  這份成績背後,離不開阿壩州開展的係列舉(ju) 措。“我們(men) 始終堅持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之路,圍繞築牢黃河上遊重要生態屏障目標,大力推進生態環境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在黃河幹支流治理、防沙治沙、減畜增收等方麵,探索出了一係列方法舉(ju) 措和相關(guan) 的經驗做法。”許磊說。

  加強岸線流域治理,全麵推進“增水減沙”。阿壩州啟動實施黃河幹流若爾蓋段應急工程和白河、賈曲河等支流治理項目,綜合治理河道33.7公裏,項目的建成有效促進流域生態環境保護。

  “我們(men) 針對不同類型的沙地采取設置高山柳沙障,混合種植披堿草等高原適宜的草種,同時配套圍欄禁牧、巡護管理等措施,確保黃河上遊沙移現象減小,逐步轉化為(wei) 半固定沙地,高效遏製了沙化、涵養(yang) 了水源。”許磊介紹,2020年以來,阿壩州累計完成沙化治理及鞏固21萬(wan) 畝(mu) ,沙化土地呈現由重度、中度向輕度轉變的良好趨勢,草原生態狀況和生產(chan) 功能逐步得到提升。

  此外,阿壩州還加強過度放牧治理,全麵推進“增草減畜”,精準核定天然草原理論載畜量和實際載畜量,科學製定草原超載過牧減畜實施方案,紮實推進“以草定畜、草畜平衡”,持續加強草原保護管護體(ti) 係建設,2020年以來,沿黃四縣載畜量持續下降。

  若爾蓋先行先試不等不靠 全力推進國家公園建設

  若爾蓋國家公園所在區域是全國三大草原牧區之一,也是阿壩州正在全力推進建設的五大國家公園之一。現場,許磊介紹了若爾蓋國家公園的相關(guan) 建設情況。

  若爾蓋國家公園地處我國“三大自然區”的交錯過渡地帶,橫跨四川、甘肅兩(liang) 省,孕育著75%以上的青藏高原特有高等植物,也分布著世界上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高原泥炭沼澤,是水循環、碳循環的“交融場”“動力池”,是反映黃河上遊區域乃至全球氣候變化的“晴雨表”。公園創建區總麵積1.38萬(wan) 平方公裏,其中四川片區8336平方公裏,占國家公園總麵積的60.28%,均在阿壩州境內(nei) 。

  “我們(men) 堅持先行先試、不等不靠,圍繞創建區內(nei) 濕地生態修複、土地沙化治理、水生態保護修複等10大類任務,部署了黃河幹支流水生態保護修複、黑河濕地生態修複等17項工程,確保國家公園建設有規可循、有序推進。”許磊說。

  同時,阿壩州大力推廣“輪牧、圈養(yang) 、補飼”三結合模式,將過去自由放牧改為(wei) 適時適量放牧,有效減少草場內(nei) 牲畜踐踏破壞和牧草浪費,形成了“牧區增綠、牧業(ye) 增效、牧民增收”的典型經驗。

  許磊介紹,阿壩州還多措並舉(ju) 推進“治沙還濕、種草還濕、填溝還濕、限牧還濕、控鼠還濕”等一係列工作措施,推動公園濕地擴麵提能。目前經過測算,公園範圍內(nei) 的花湖濕地水位已上升了52厘米,湖泊麵積擴大了435公頃,白尾海雕、大天鵝、斑頭雁等相繼在園區安家落戶,動植物多樣性得到了有效保護。

(責編:於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