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四十個藏族孩子留下了風
這幾天,北京迎來了一批特殊的客人:來自青海玉樹州兒(er) 童福利院的40個(ge) 藏族孩子。他們(men) 從(cong) 海拔4500米的家鄉(xiang) 來到北京,像40顆種子被播撒到一片陌生又肥沃的土壤。
也許孩子們(men) 還無法精準地描述,這次來到北京會(hui) 從(cong) 土壤裏吸收到怎樣的營養(yang) ,但如果把鏡頭靠近一些仔細看,你會(hui) 觀察到一些微小的變化。
六一兒(er) 童節這天,高一學生鬧增拉毛在北京迎來了自己第16個(ge) 生日。女孩個(ge) 頭已經長到了一米七,內(nei) 雙的眼睛長著濃密的下睫毛,看上去時常在微笑。
被問起愛好時,她說自己喜歡看書(shu) ,餘(yu) 華的書(shu) ,比如《活著》。等關(guan) 係稍稍親(qin) 近一點之後,她會(hui) 告訴你自己平時也聽流行音樂(le) ,有一位非常喜愛的歌手偶像,最近才出的新專(zhuan) 輯也聽過了,雖然很多旋律和歌詞都沒有很理解,但就是喜歡。
這幾天,她鮮有時間戴上耳機,因為(wei) 太多新奇的聲音占據了耳朵。民族歌舞團的表演,新工體(ti) 球賽的呐喊,她都一一記得。
作為(wei) 老師眼裏的學霸,鬧增拉毛在北京實現了一個(ge) 願望:看看“真正的大學”究竟長什麽(me) 樣。她又許下了新的願望:除了大家健康、平安、開心,就是自己能考上一所好大學,“最好是在武漢或者四川”,以後當一位好法官。
鬧增拉毛在天安門廣場。中新社記者 富田 攝
北京留給她另一件珍貴的東(dong) 西,是存在手機相冊(ce) 裏很多植物的照片。她說家鄉(xiang) 的植物生長得很慢,最近才剛剛開花,去故宮參觀時,拍了很多柳樹的照片。那是她第一次看到柳樹,之前隻在姐姐的照片裏見到過,“我家那邊的樹都是白楊,直直的一根,不像北京的樹彎彎曲曲,長得溫柔”。
去中央民族大學參觀的路上,陪行的民大誌願者拍了拍一個(ge) 男孩的肩,往路旁指了指,“這就是我們(men) 的教學樓,是不是好高?”
進入新工體(ti) 時,阿斌抬頭看向鏡頭。中新社記者 富田 攝
那是民大的理工樓,一共15層。學生們(men) 日常在樓裏上課,在一樓的咖啡館聊天,在地下二層的大排練室裏排舞唱歌。
男孩扭過頭,望著樓頂踉蹌著張嘴“哇”出了聲。樓層間的玻璃窗在陽光下發亮,男孩的眼睛也在發亮。他叫阿斌,今年14歲,會(hui) 在你記住他的名字後,主動向你揮手問好,手上的藍色手環會(hui) 順著細細的手腕滑到小臂。手環上有一圈藏文,不過他也說不清文字的含義(yi) 。
他最喜歡的地方是新工體(ti) 運動場,行程裏總共來過兩(liang) 次。一次是來和國安少年隊踢交流賽,兩(liang) 隊陌生的孩子一見如故,把汗水撒在了同一片綠茵。
第二次是來當中超賽場上的球童。上場前要換藏族服裝,他小心地把藍色手環藏進袖子裏,站在一旁的鬧增拉毛說,那串藏文是經書(shu) 裏的文字,大意是祈求順利與(yu) 平安。
12歲的女孩索南拉吉個(ge) 子很高,梳著塌塌的麻花辮都能比同齡的男孩高個(ge) 半頭。
她在集中精神時習(xi) 慣把食指和中指壓在嘴唇中間,比如在民族歌舞團參觀時,就望著滿牆舞蹈演出的照片呆看很久,差點沒跟上夥(huo) 伴們(men) 的步伐。而當發現別人在注視自己後,她會(hui) 順勢把手指一歪,用整個(ge) 手掌捂住嘴巴,害羞地擋住臉上小小的笑窩。
她喜歡鮮豔的顏色,故宮的“紅”是她最愛的。她也喜歡精致的舞美,因為(wei) 未來想成為(wei) 一個(ge) 舞蹈家,然後學開車,把福利院的老師們(men) 接到自己家。女孩早就在心裏,偷偷把他們(men) 當成了自己的爸爸媽媽。
老師白瑪拉毛在給索南拉吉(中)整理頭發。中新社記者 崔楠 攝
在民族歌舞團看表演時,紮西頓珠唱了《守望》。歌詞唱道“阿媽總會(hui) 搖著經筒守望,阿爸總會(hui) 給我溫暖微笑”,索南拉吉望著舞台,眼睛反射著舞美的光,亮亮的。等看到下一幕舞蹈,台上的小夥(huo) 羞答答地追求愛人時,她又害著羞捂住了嘴巴。
初次見到乃美才仁的人,多少都會(hui) 對他高高的顴骨和高高的個(ge) 子留下印象。他有著最棱角分明的臉和最溫柔的微笑,在故宮門口會(hui) 張羅朋友們(men) 一起合影,也會(hui) 經常提醒其他小朋友“記得說謝謝”。
在去天安門看升旗之前,他捧著一把大白兔奶糖送給同行一天的記者,讓她留著可以跑到人群前排再吃。之後每次再見到,他都會(hui) 記得遞一顆糖果。
少年捧著一把奶糖。中新網劉越 攝
當你問起這件事時,他會(hui) 摸著頭害羞著承認,說給很多哥哥姐姐都拿過糖。過了不到一分鍾,他又會(hui) 回過頭來問,“所以記者哥哥姐姐們(men) 喜歡吃糖,對嗎?”
觀看中超比賽的那一晚,每次比分焦灼時,周圍的人都緊盯著賽場呐喊,乃美才仁則會(hui) 拿出手機,撥通視頻電話給自己在學校的室友,“機會(hui) 很難得,希望讓他也可以看到。”
玉樹足球少年們(men) 的老師叫東(dong) 周文德,今年33歲,小時候是孤兒(er) ,在福利院長大,與(yu) 他的小球員們(men) 有著相似的童年。
孩子們(men) 平時都會(hui) 喊他“爸爸”,他也會(hui) 經常用自己的經曆告訴他們(men) ,大家都要有夢想,並且拚盡一切努力去實現。與(yu) 他一起在福利院長大的孩子們(men) ,有的早早地放棄了學業(ye) ,他卻一直堅持下來了,“我也想告訴孩子們(men) ,好好學習(xi) 才能讓自己走出來。”
兩(liang) 隊孩子在綠茵場上合影。中新社記者 崔楠 攝
帶隊來新工體(ti) ,東(dong) 周文德也和孩子們(men) 一樣激動又緊張。阿斌他們(men) 和國安少年踢的交流賽,讓他看到了兩(liang) 個(ge) 隊伍之間的水平差距,但“這是好事”。他記得國安的孩子評價(jia) 玉樹少年們(men) “體(ti) 能很強,在場上很能跑”,但在傳(chuan) 球停球方麵,還有上升的空間,或許是不適應草皮和足球的重量差別。
東(dong) 周文德說北京的足球好像和他們(men) 那邊的不太一樣,很輕,“踢起來飄飄的,是真的會(hui) 飄”。在孩子們(men) 的交流賽之前,他也在新工體(ti) 的場上開了幾大腳,“左腳右腳都踢了,踢了兩(liang) 三腳”。
關(guan) 於(yu) 孩子們(men) 的夢想,他說自己一定會(hui) 全力支持,也不用都是學習(xi) 考試那一種,“以後去踢球也一樣很好啊!”
6月2日晚,新工體(ti) 的大屏播放了 “青海玉樹藏族青少年北京行”公益活動的主題視頻。影片中介紹,活動由中國新聞社、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北京援青指揮部主辦,中國新聞網承辦,中新公益協辦。
畫麵中,很多孩子聊到了未來想要做什麽(me) 。大多數人的願望關(guan) 鍵詞都是“守護”,眼神堅定的女孩想要當法官,個(ge) 子高高的男生要當軍(jun) 人保家衛國。
更尕措忠和新朋友的拍立得合照。中新網劉越 攝
14歲的女孩更尕措忠說,自己想要當警察。
她有一種羞澀的勇敢,在中央民族大學參觀時,她會(hui) 主動和誌願者說話。被問到以後想考什麽(me) 大學,她眼睛就亮了,話也多了。
孩子們(men) 都是第一次近距離感受大學校園。當被問起大學給人的印象,有的孩子說“大”,更尕措忠則倚著牆,羞澀地笑著說,自己“想來北京上大學”,想來民族大學這樣的學校。她悄悄說自己現在成績在班上排第15名。“以後還要好好學習(xi) ,考出更好的成績”。
被問道從(cong) 北京得到了什麽(me) 寶貴的東(dong) 西,她抿著嘴笑一笑,然後說“遇見你們(men) ”。至於(yu) 覺得在北京留下了什麽(me) ,她還沒有想好,可能爬完長城後就想到了。
同樣的問題,其他的孩子們(men) 給到了不同的答案。剛過完生日的女孩說要給北京留下祝福,在活動裏交到朋友的男孩說把名字留在了北京。跑過綠茵場的小小球員說,給北京留下了風。
他們(men) 不會(hui) 忘了北京,北京也不會(hui) 忘記他們(men) 小小羽翼留下的風。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特寫:三個小小的心願,40個藏族孩子的六一
5月30日,來自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兒童福利院的40名藏族青少年抵達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參加“三江源·北京情·中國心——青海玉樹藏族青少年北京行”。[詳細] -
【玉樹娃在北京】逐夢!雪域的足球少年!
阿斌,又一次站在足球場的綠茵地上![詳細] -
青海久治縣:以“四送”聚合力 凝聚民族團結“向心力” 繪就穩崗就業“新畫卷”
年初以來,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縣始終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