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連山,一幅生態文明建設“創意畫”
祁連山國家公園優(you) 美的自然風光。
祁連山,水草豐(feng) 美,林海莽莽。
這裏是中國生態價(jia) 值及其原真性和完整性最高地區,是極具戰略地位的國家生態安全高地;
這裏是中國西部重要生態安全屏障,是黃河流域重要水源產(chan) 流地,是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優(you) 先區域;
新時代,這裏既是生態文明體(ti) 製改革先行區,也是生態係統修複樣板區。
按照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對青海“三個(ge) 最大”省情定位,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開展體(ti) 製試點以來,以試點建設為(wei) 依托,著力推動“生態保護高地、生態科研高地、生態文化高地”建設,紮實落實國家公園示範省建設各項部署,對標33項試點任務,穩步推進體(ti) 製機製改革,強化保護管理能力建設,不斷夯實試點工作基礎,著力在執法管控、社區參與(yu) 、宣傳(chuan) 教育以及科研監測等方麵積極創新實踐。通過國家評估驗收,全麵啟動設園準備工作,祁連山國家公園在創建中,不斷加強體(ti) 製機製創新,在莽莽祁連山間繪就了一幅生態文明建設壯麗(li) 的“創意畫”。
創新體(ti) 製機製
繪成創建試點答卷
祁連山國家公園體(ti) 製試點是黨(dang) 中央、國務院交給青海的一項重大政治任務。2017年9月試點方案印發後,青海省委省政府堅決(jue) 貫徹黨(dang) 中央國務院總體(ti) 部署,堅持以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wei) 指導,堅持生態保護第一、國家代表性、全民公益性的國家公園理念,係統推進體(ti) 製試點工作,印發《祁連山國家公園體(ti) 製試點(青海片區)實施方案》,以生態保護管理體(ti) 製機製創新為(wei) 突破口,不斷優(you) 化功能布局,強化製度建設,實施生態工程。
——不斷夯實建園基礎,健全完善管理機構。在省州縣林草部門掛牌成立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省管理局、海西州海北州工作協調辦公室以及四縣市管理分局,依托試點區林場設立9個(ge) 管護中心和40個(ge) 管護站點,同時成立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服務保障中心,進一步強化專(zhuan) 業(ye) 力量。
——加快規劃體(ti) 係建設步伐。率先啟動“1+5”規劃體(ti) 係建設,編製完成青海片區總體(ti) 規劃和5個(ge) 專(zhuan) 項規劃,充分銜接國家林業(ye) 和草原局“雙重”規劃、“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規劃、“十四五”規劃,推動“多規合一”。同步推進勘界定標工作,率先完成1749塊界碑、界樁及標識牌設置工作。
——全力推動實施生態治理修複工程。通過穩步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體(ti) 化保護和係統治理,有效落實最嚴(yan) 管控措施,生態係統原真性、完整性得到有效保護,區域內(nei) 水源涵養(yang) 功能明顯增強,凍土穩定性不斷提升,與(yu) 試點前相比,植被麵積增加51.27平方公裏,三分之二以上植被呈總體(ti) 改善趨勢,植被初級生產(chan) 力提升12.67%,生態係統固碳釋氧量增加7.7%,植被生態質量指數提升7.3%,地表水水質總體(ti) 呈二類以上,生態環境呈現新麵貌。
——不斷鞏固提升試點成效,持續增強生態保護治理能力。智能化巡護管護係統全麵上線運行,首支無人機巡護隊伍持證上崗,1265名管護員年均開展巡護5萬(wan) 次以上,巡護裏程達169萬(wan) 公裏。
創新智慧監測
鋪開科技引領新篇
八月的祁連山天高雲(yun) 淡,層林盡染,正是一年好時節……
在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青陽溝管護站保護區腹地深處,無人機螺旋槳掀起的氣浪同清晨山霧一同升騰,這是青陽溝管護站站長楊毛措進行的第四次日常野外巡護。
楊毛措放飛無人機、打開終端屏,方圓數裏內(nei) 的森林草原盡收眼底;配合衛星遙感和地麵生態定位監測數據,隻需1小時,她便將所負責的近30平方公裏轄區內(nei) 的環境狀況了然於(yu) 胸。
祁連山國家公園生態類型多樣,地理環境複雜,傳(chuan) 統的監測管理手段已無法滿足國家公園精細化、動態化、體(ti) 係化管理需要。對此,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省管理局通過智慧公園建設,通過係統運用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手段,對現有各類數據資源整合、對接前端監測體(ti) 係,融合管護員日常巡護的動態數據,數據標準化建設,構建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高效運行機製,實現足不出戶,祁連山美景盡收眼底。
目前,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已建立國家公園本底資源的一張圖資源管護機製,將各空間圖形圖像數據、屬性數據以及文檔資料以不同存儲(chu) 方式入庫。值得一提的是,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省大數據中心實現國家公園部分區域的網絡通信傳(chuan) 輸,架設108套高位雲(yun) 台、2089台紅外相機及226台野保相機視頻監控係統,實現8000平方公裏範圍內(nei) 的實時在線監測。
此外,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管理局不斷健全完善自然資源本底數據庫,生物多樣性監測實現全覆蓋,發現昆蟲新種14種、中國新記錄10種、青海新記錄228種,完成5隻雪豹、10隻荒漠貓、38隻黑頸鶴衛星跟蹤監測,填補了我國在相關(guan) 物種監測數據方麵的空白。五隻雪豹同框、五隻荒漠貓同框、五隻猞猁同框、六隻兔猻同框等世界罕見的珍貴畫麵在祁連山精彩上演。“四貓之最”刷新全國乃至全球新紀錄,呈現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景象。
創新共建共享
繪就和諧幸福畫卷
在祁連山腳下的東(dong) 旭村毗鄰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自然資源豐(feng) 富,生態環境優(you) 良,田園風光秀美。靠著獨特的地理位置,東(dong) 旭村成了省內(nei) 鄉(xiang) 村旅遊的網紅打卡地之一。楊公保當智家成為(wei) 村裏第一家負責旅遊接待的農(nong) 家院,通過經營楊公保當智家裏的年收入從(cong) 最初的6000元增長到7萬(wan) 元。
除了經營農(nong) 家院,楊公保當智還是村裏的生態管護員。“隻有把山裏的草木保護好,來這裏觀景、體(ti) 驗民俗的遊客越來越多,我們(men) 的日子才會(hui) 一天比一天好。”楊公保當智說。
近年來,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省管理局探索建立“村兩(liang) 委+”社區參與(yu) 共建共治共享機製,以“村兩(liang) 委”為(wei) 支撐點,以點帶麵加強社區群眾(zhong) 的宣傳(chuan) 教育,普及國家公園體(ti) 製試點情況,通過黨(dang) 員示範帶動,以社區居民為(wei) 主體(ti) ,建立祁連山國家公園社區宣教、巡護兩(liang) 支隊伍,切實把國家公園宣傳(chuan) 陣地延伸到群眾(zhong) 身邊,積極引導社區居民參與(yu) 國家公園保護建設,引導社區群眾(zhong) 切實增強國家公園認同感和歸屬感。
各管理分局依托天保公益林項目及精準扶貧等政策,將“村兩(liang) 委+”聯點村內(nei) 有勞動力的建檔立卡戶、禁牧農(nong) 牧戶、搬遷移民農(nong) 牧戶、退耕還林農(nong) 牧戶聘選為(wei) 生態管護員,提高了公園範圍內(nei) 居民收入水平。
三江源國家公園領銜第一批國家公園正式設立,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體(ti) 製試點任務全麵完成,青海湖國家公園創建蹄疾步穩,青海作為(wei) 3個(ge) 國家公園在建省,正在加快打造具有高原特色和國家代表性的自然保護地體(ti) 係。
深入探索綠色發展路徑,以特許經營製度探索為(wei) 突破口,深入開展生態遊憩、自然教育、森林康養(yang) 、文化體(ti) 驗、園外服務等試點探索。設立15所生態學校並實現全學段覆蓋,舉(ju) 辦多場親(qin) 近自然、愛鳥周自然教育係列活動。生態文化建設內(nei) 涵不斷拓展,簽約攝影師和簽約作家隊伍不斷壯大,近年來有1200餘(yu) 幅(次)攝影作品獲得國際國內(nei) 重大獎項。
大美青山,逐“綠”而行。當前,祁連山國家公園正遵循著“保護第一、公眾(zhong) 參與(yu) 、全民共享”的工作理念,在高質量打造國家公園示範省建設中奮力前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冰儲量縮減 植被質量偏好
《公報》顯示:從冰川變化情況來看,2022年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境內團結峰冰川、崗格爾肖合力冰川、八一冰川麵積和冰儲量較第二次冰川編目及2010年均呈縮減態勢。 [詳細] -
祁連山國家公園大數據平台建設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日前,“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自然資源數據融合技術及其在生態保護管理中的應用項目”完成成果鑒定評價,該項目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並核發青海省科學技術成果證書。[詳細] -
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去年修複退化草原6萬畝
據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省管理局27日消息,2022年該局落地治理工程2754萬元,完成祁連山國家公園退化草原修複6萬畝、人類活動跡地修複2900畝、濕地修複2500畝等治理任務。[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