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三江源國家公園|熱愛雪豹的牧民攝影師
高山上的白唇鹿。張多鈞 攝
攀岩高手。張多鈞 攝
專(zhuan) 心“幹飯”的藏野驢。張多鈞 攝
7月18日下午,三江源國家公園瀾滄江源園區昂賽大峽穀內(nei) ,次丁正打算前往雪豹出沒的紮隴賽安裝紅外相機。聽說那裏經常有雪豹出沒,頓時引起了我的興(xing) 趣,於(yu) 是,跟著次丁前往紮隴賽。
今年31歲的次丁家住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雜多縣昂賽鄉(xiang) 年都村二社,一家四口人,家裏沒有草山,幾頭牛放在父親(qin) 家代養(yang) 。國家公園體(ti) 製試點啟動之後,次丁成為(wei) 了一名生態管護員、昂賽鄉(xiang) 家喻戶曉的牧民攝影師。
昂賽鄉(xiang) 位於(yu) 雜多縣東(dong) 南部,是三江源國家公園瀾滄江源園區的核心部分。因為(wei) 生存著雪豹、金錢豹、豹貓、猞猁、兔猻等5種貓科動物,昂賽大峽穀也被生態工作者和當地牧民稱為(wei) “大貓穀”。
跟隨次丁的腳步,翻山越嶺,隻為(wei) 一睹雪豹容顏。不一會(hui) ,便來到了紮隴賽,這是一處山頂,山頂的南麵是一座更高的山,山坡上是一片天然灌木林,犛牛在灌木林間穿梭覓食。紮隴賽的北麵是一座灰褐色的石山,石山上巨石林立,巨石上還能看到很多山洞。紮隴賽與(yu) 石山被一條河流阻隔,站在山頂能聽見潺潺水聲,河流順山而下匯入瀾滄江。
山間的天氣說變就變,上山時晴空萬(wan) 裏,豔陽高照。到達山頂後還沒來得及安裝紅外相機,天空便布滿了烏(wu) 雲(yun) ,緊接著電閃雷鳴,狂風暴雨驟然來襲。無奈隻能坐在車裏等待,次丁為(wei) 我講述與(yu) 雪豹結緣的故事。
2016年1月份,次丁和同村的兩(liang) 個(ge) 朋友前往曲紮穀拍照,進入溝內(nei) 沒多久便碰到了一隻雪豹。雪豹趴在雪地裏一動不動,看到有人靠近隻是睜了一眼,很快眼睛又閉上了。
次丁和朋友將雪豹救助回去,交到了昂賽鄉(xiang) 政府,經過鄉(xiang) 上的獸(shou) 醫診斷,這隻的雪豹不滿一歲,雪豹媽媽不在身邊,或許是抓不到獵物饑餓導致的虛弱。鄉(xiang) 政府將雪豹喂養(yang) 了20多天後決(jue) 定放生。
雪豹放生當天,次丁和朋友也去現場觀看。當時,著名野生動物攝影師奚誌農(nong) 也在現場,並和次丁詢問了雪豹救助的過程。
第二天,奚誌農(nong) 要進山拍攝雪豹,次丁主動請纓為(wei) 奚誌農(nong) 擔任向導。當年4月份,奚誌農(nong) 又到昂賽鄉(xiang) 拍攝雪豹,次丁再次擔任向導,前後拍攝一個(ge) 多月,並順利拍攝到了雪豹。
一個(ge) 月的相處中,奚誌農(nong) 和次丁關(guan) 係逐漸熟絡,次丁主動提出想要和奚誌農(nong) 學習(xi) 攝影,奚誌農(nong) 也欣然應允。向奚誌農(nong) 學習(xi) 攝影技術的除了次丁,還有他的兩(liang) 個(ge) 朋友。
之後,奚誌農(nong) 但凡有攝影講座培訓,都會(hui) 帶著次丁三人參加,上海、廣州、四川……次丁三人去了很多地方,也參加了很多培訓,攝影技術有所見長。
“我們(men) 三人都沒上過學,理論知識學起來還是比較費勁,我們(men) 更喜歡老師帶著我們(men) 拍攝野生動物,拍攝過程中現場指導。”次丁說,不僅(jin) 是奚誌農(nong) 老師的現場指導,他的一些朋友到昂賽鄉(xiang) 拍攝雪豹,也會(hui) 為(wei) 三人傳(chuan) 授拍攝技巧。
一方麵跟著老師學習(xi) ,一方麵在巡山過程中嚐試拍攝,次丁三人的攝影技術突飛猛進。去年,奚誌農(nong) 為(wei) 次丁三人每人提供了一台照相機,鏡頭是60—600變焦,對於(yu) 次丁三人拍攝雪豹已經足夠了,實現了“鳥槍換大炮”。
次丁三人將拍攝到的雪豹照片提供給奚誌農(nong) ,奚誌農(nong) 署三人名字後公開刊發,《國家地理雜誌》就發過次丁三人拍攝的雪豹照片。照片刊發後,還能獲得一些稿費,少則二三百元,多則上千元。
次丁三人拍攝到的一段視頻曾經參加過攝影大賽,並獲得了一等獎,每人獲得了1萬(wan) 元的獎金。
雪豹是山地黑夜的王者,崇山峻嶺間的山岩是它的專(zhuan) 屬領地,它棲息在山岩朝陰的崖壁上。因此,次丁三人拍攝雪豹時會(hui) 格外關(guan) 注山岩朝陰的崖壁。
尋找拍攝雪豹的另一個(ge) 關(guan) 鍵就是關(guan) 注岩羊。雪豹是青藏高原食物鏈頂端的存在,它的主要食物就是岩羊。如果獵捕不到岩羊,雪豹才會(hui) 逮幾隻鼠兔打打牙祭。也許月光迷人,雪豹心情也不錯,可一鼠輩在它眼前晃悠,雪豹也不介意為(wei) 無知鼠輩上一課,讓它們(men) 明白什麽(me) 叫“鼠生艱難”。
次丁說,在昂賽大峽穀拍攝到雪豹的概率高達50%,絕大部分攝影者是慕雪豹之名來的。那如何在山間找到一隻雪豹呢?雪豹隱蔽性極強,大部分時間也並不活躍,隻憑肉眼在山間搜尋無異於(yu) 大海撈針。
次丁憑借多年的拍攝經驗,給出拍攝雪豹的小技巧:“一年當中,10月底到11月份是雪豹活動最活躍的時候,那時候野生動物少,雪豹很難捕到獵物,它在白天也會(hui) 捕獵,加上牧民搬到了冬窩子,人類活動少,雪豹活動相對活躍。還有就是2月份,雪豹正值交配季節,它們(men) 會(hui) 通過叫聲尋求配偶,隻要循著雪豹叫聲的方向,就能看到雪豹。一天當中,雪豹活動最為(wei) 活躍的就是早晨太陽出來之前,傍晚太陽落山之後。”
而我們(men) 到達昂賽大峽穀的時間,正是最難拍攝到雪豹的時候。這個(ge) 季節正是岩羊產(chan) 完羊羔的時候,雪豹能輕而易舉(ju) 地捕獵到岩羊羔羊,況且還有很多的旱獺和鼠兔,加上牧民轉場到夏窩子,雪豹幾乎不會(hui) 在白天現身。況且,我們(men) 到達的時間是中午,這個(ge) 時候雪豹正沉浸在夢鄉(xiang) 之中。
我想總會(hui) 有一兩(liang) 隻雪豹失眠,或者沒有午睡的習(xi) 慣,會(hui) 在白天出來溜達溜達,然而,我們(men) 並沒有遇見。
次丁三人拍攝雪豹,了解雪豹,他們(men) 認為(wei) 雪豹也是遷徙動物,不會(hui) 在同一個(ge) 地方長時間生存。次丁用自身經曆來論證自己的認知。
“紮隴賽這個(ge) 地方,2021年雪豹特別多,幾乎隔天就能碰上,第二年,一周能碰上一次,有時候一次都碰不到。熱青村的托日邦尕,2018年我們(men) 住了8天,幾乎每天能看到雪豹,第二年同樣的時間地點,我們(men) 住了一個(ge) 月,期間碰見雪豹就一兩(liang) 次。”次丁說。
對於(yu) 這種現象,次丁給出的解釋是認為(wei) 雪豹遷徙,他說,雪豹的安全意識比較高,如果長時間在一個(ge) 地方生存,就會(hui) 暴露自己。因此,雪豹每年會(hui) 尋找新的生存領地,但這個(ge) 領地的範圍基本都在昂賽鄉(xiang) 境內(nei) ,這就能解釋不同年份同一地方雪豹數量的變化。
我們(men) 在山頂等了很長時間,不見雨停,隻好下山。到了山下,又是晴空萬(wan) 裏。
下山路上我問次丁,拍攝了這麽(me) 多年的雪豹,最滿意的雪豹照片是哪一張。
“目前拍攝的所有雪豹照片中,沒有滿意的照片,我總感覺下次拍的雪豹照片一定會(hui) 更好。”次丁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走進三江源國家公園|長江守護人
三江源國家公園體製試點啟動後,搬離家園的牧戶每家有一名成員成了生態管護員,每月的兩次集中巡護是他們固定要做的事。[詳細] -
走進三江源國家公園|索布查葉水源保護誌願服務隊
6年時間中,他們記載了767處泉水,記錄了70個水源的經緯度、水源寬度、深度、水質變化……翻看“索布查葉”水源觀察手冊,索布查葉水源保護誌願者服務隊隊員用自己的方式,讓每一處水源都有了專屬的“身份證”。[詳細] -
走進三江源國家公園|從0到1,把論文寫在高原上
在研究團隊的所有成員身上,我們看到了勇攀高峰、敢為人先的精神。他們的研究彌補了青藏高原獵隼研究的空白,然而成果也不止於此。[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