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涉藏動態

走進三江源國家公園|長江守護人

發布時間:2023-08-17 10:58:00來源: 青海日報

  8月6日,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治多縣賽馬節接近尾聲,一大早,宗久·紮西朋措帶著幹糧和帳篷出門,前往約定好的集合地點。到達地點後,宗久·紮西朋措清點人數,安排64名生態管護員的工作任務後,大部隊便向著索加鄉(xiang) 牙曲村出發。

  今天,他們(men) 都是索加鄉(xiang) 牙曲村生態管護員,將要開展每個(ge) 月月初的集中巡護。

  今年53歲的宗久·紮西朋措是索加鄉(xiang) 牙曲村六社社長。牙曲村六社共有65戶牧民,全部居住在縣城,每月月初和月末前往200多公裏外的牧區開展集中巡護,短則一兩(liang) 天,長則一星期。

  索加鄉(xiang) 地處三江源國家公園核心區域,境內(nei) 河流交錯,濕地密布,野生動植物資源極其豐(feng) 富,被稱為(wei) “天邊的索加”。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索加鄉(xiang) 牧戶都養(yang) 羊,而且每家養(yang) 殖的數量都超過1000多隻,野生動物和家畜共同生活在草原上。大概九十年代初,草原開始出現了退化。”紮西朋措回憶道,為(wei) 了保護好草原河流,2000年左右,牙曲村六社的65戶牧民遷出家園,搬遷到了縣城居住。

  搬遷後,草原得到了休養(yang) ,草場成為(wei) 了野生動物棲息的樂(le) 園。雖然搬離家園,但他們(men) 每隔一段時間會(hui) 回到曾經的家園,多看幾眼家鄉(xiang) 的草原、河流和牛羊。三江源國家公園體(ti) 製試點啟動後,搬離家園的牧戶每家有一名成員成了生態管護員,每月的兩(liang) 次集中巡護是他們(men) 固定要做的事。

  治多藏語譯為(wei) 長江源頭,是長江的發源地,素有“萬(wan) 裏長江第一縣”的美譽。治多縣是全國主體(ti) 民族比例最高、地區海拔最高、人均占有麵積最大、生態位置最為(wei) 重要的縣城之一,素有長江之源、動物王國、中華水塔、嘉洛寶地之美譽。

  治多縣處在三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三江源國家公園和可可西裏世界自然遺產(chan) 地“三重疊加”的特殊地理區塊,在青藏高原乃至中國、亞(ya) 洲和全球生態環境中有著舉(ju) 足輕重的地位。

  治多縣牧民群眾(zhong) 牢記使命,繼承遺誌,堅定不移擔負起守護長江母親(qin) 河的重任。當天一起出發巡護的還有牙曲村一社的60多名生態管護員。

  “我們(men) 社情況特殊,全社有100多戶,留居在村裏的隻有40多戶,60多戶在縣城居住,每月的兩(liang) 次巡護既要組織村裏的生態管護員,還要組織居住在縣城的生態管護員。”牙曲村一社社長尼那沙鬆說。

  牙曲村生態資源豐(feng) 富,村內(nei) 有著名的勒日措加,漢語意是上百個(ge) 湖泊組成的濕地。這是一片占地4000公頃的連片濕地,濕地內(nei) 鳥類眾(zhong) 多。

  其實,勒日措加不止上百個(ge) 湖泊,生態管護員統計過,濕地有上萬(wan) 個(ge) 大大小小的湖泊,站在山頂俯瞰,驕陽的照耀下,宛如一片星星的海洋。

  牙曲村還是雪豹的重要棲息地,當地牧民早在2000年初就建起了雪豹保護區。這裏也被稱為(wei) “雪豹溝”,溝內(nei) 石山縱橫,山下成群的岩羊出沒,是雪豹理想的棲息地,記者曾多次前往牙曲村曲熱溝蹲守拍攝雪豹。

  生態管護員的集中巡護,巡護湖泊、濕地以及曲熱溝等公共區域,撿拾周邊垃圾,做好生態監測記錄。

  治多縣隻有紮河鄉(xiang) 和索加鄉(xiang) 在三江源國家公園區域內(nei) ,兩(liang) 個(ge) 鄉(xiang) 有很多牧戶為(wei) 保護生態環境搬遷到縣城居住,但他們(men) 卻從(cong) 未忘記自己的職責使命:守護好家園的綠水青山。

  與(yu) 牙曲村相鄰的紮河鄉(xiang) 口前村,村內(nei) 藏野驢和岩羊等野生動物眾(zhong) 多,更有旗艦動物雪豹。雪豹咬死家畜的事時有發生。

  “我們(men) 全村有497名生態管護員,其中隻有30%的生態管護員居住在牧區,而這些生態管護員家裏,都被雪豹光顧過。”口前村黨(dang) 支部副書(shu) 記索南公保說。

  今年二月份,索南公保家就有好幾頭犛牛被雪豹咬死,索南公保說,每年家裏的犛牛會(hui) 被雪豹咬死十幾頭,好在犛牛有保險,能減輕一部分損失。

  索南公保說,每年雪豹咬死犛牛基本上是冬春季節,這個(ge) 季節雪豹捕食困難,會(hui) 下山進入牧民定居點捕食,這時候最容易見到雪豹。夏秋季節,雪豹基本上是在山裏,野生動物幼崽容易捕食,生態管護員見到雪豹的概率也會(hui) 變小。

  即便雪豹咬死犛牛,生態管護員依然堅持一個(ge) 理念:“該保護的還是要保護,而且還要加大保護力度,我們(men) 都是長江的守護人。”

(責編:於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