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涉藏動態

新時代中國調研行·黃河篇丨花湖蝶變

發布時間:2023-09-11 09:23:00來源: 新華網

  在海拔3400多米的高原,天地皆是一片無邊的湛藍,白雲(yun) 在湖中的草地旁飄蕩……隻有天地間飛翔的黑頸鶴在提醒你,這都是花湖倒影的“幻象”。


這是在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若爾蓋縣拍攝的花湖。新華社記者 王曦 攝

  經過10多年的持續治理,位於(yu) 四川省阿壩州若爾蓋縣的花湖麵積增長3倍以上,才有今日的美景。20世紀60至70年代,當地為(wei) 了發展畜牧業(ye) ,開展“開溝排水”“向沼澤要草場”等工程,導致濕地退化、水域麵積縮小,花湖麵積逐年下降到215公頃。

  2010年起當地開始實施花湖濕地修複試點工程,隨後不斷加大修複力度:花湖出水口的生態堤壩,讓水位抬高了52厘米;通過對花湖核心區牧戶發放一次性禁牧補償(chang) 、季節性限牧還濕補償(chang) 、草畜平衡補償(chang) 等,有效緩解了生態保護和牧民增收的矛盾……如今,花湖麵積已擴大到650公頃,恢複花湖及周邊沼澤濕地892公頃。


這是在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若爾蓋縣花湖拍攝的生態堤壩。新華社記者 王曦 攝

  花湖環境不斷變好變美,使之成了眾(zhong) 多鳥類棲息繁殖和遷徙的重要區域。“近些年,通過係列生態修複措施,若爾蓋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花湖等地出現多個(ge) 新增動物物種。”若爾蓋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科研科工作人員卓瑪姐說,目前保護區一級保護動物從(cong) 黑頸鶴等9種增加至17種,新增東(dong) 方白鸛、彩鹮等,二級保護動物從(cong) 25種增加到目前的46種。若爾蓋濕地黑頸鶴數量也一直持續穩定上升,到目前全縣黑頸鶴種群數量已經突破2000餘(yu) 隻,呈增長趨勢。


這是在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若爾蓋縣花湖濕地拍攝的黑頸鶴。新華社記者 王曦 攝

  人們(men) 的生態保護意識越來越強,卓瑪姐告訴記者,她的工作內(nei) 容包括水位和鳥類保護監測等,地方政府和群眾(zhong) 則在更廣範圍內(nei) 積極保護生態。比如地方政府拆除了7個(ge) 觀景台,當地群眾(zhong) 也配合拆除了保護區裏的一些違章旅遊建築。違法違規開采泥炭、在河道采挖砂石等行為(wei) 則會(hui) 被依法處理。

  這是在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若爾蓋縣拍攝的花湖濕地,花湖之水經黑河匯入黃河幹流。新華社記者 王曦 攝

  花湖是若爾蓋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最大的湖泊,花湖蝶變不僅(jin) 帶來人間美景,更助力黃河上遊重要的水源涵養(yang) 地若爾蓋濕地,源源不斷地為(wei) 黃河注入清潔水源。據了解,若爾蓋濕地是世界上最大最奇特的“固體(ti) 高原水庫”,黃河流經這裏經過濕地補水後,出水斷麵雨季徑流量增加29%,枯水季徑流量增加45%。

(責編:於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