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光互補”釋放黃河上遊綠色能源優勢
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塔拉灘,遼闊的原野上是一望無際的“藍色海洋”,一排排光伏板正源源不斷地吸收著太陽能;幾十公裏外,峽穀兩(liang) 岸層岩嶙峋,巨大的水流奔湧而下,這裏坐落著黃河上遊第一座大型梯級電站——龍羊峽水電站。
近年來,當地政府利用“水光互補技術”解決(jue) 了新能源發電的波動性和不穩定問題,有效提升了光伏發電消納水平。
光伏板發的電通過變電站升壓到330KV,經過50多公裏長的高壓輸電線路輸送到龍羊峽水電站,水電站再根據總的發電任務和光伏實時發電量調節水電,實現“削峰填穀”,最終並網向外輸送。
2022年6月8日,工程車輛在黃河上遊水電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海南基地共和縣100萬(wan) 千瓦光伏項目施工。新華社記者 張龍 攝
2022年6月8日,工人在黃河上遊水電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海南基地共和縣100萬(wan) 千瓦光伏項目施工。新華社記者 張龍 攝
2023年8月15日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拍攝的塔式光熱發電項目。新華社記者 邢廣利 攝
2023年8月15日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拍攝的光伏電站。新華社記者 邢廣利 攝
通過“水光互補”,龍羊峽水電站送出線路年利用小時數由原來的4621小時提高到5019小時;以龍羊峽水光互補光伏電站年均約14.94億(yi) 千瓦時的發電量計算,每年可節約標準煤約46.46萬(wan) 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122.66萬(wan) 噸、二氧化硫排放約3944.16噸。
一條條高壓輸電線連接著塔拉灘的“光”與(yu) 龍羊峽的“水”,實現塔拉灘上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共贏。
2023年8月15日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拍攝的光伏電站。新華社記者 邢廣利 攝
2023年8月15日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拍攝的光伏電站。新華社記者 邢廣利 攝
監製:賴向東(dong) 黃豁
策劃:蘭(lan) 紅光 陳凱
統籌:王毓國 費茂華 史衛燕 邢廣利 張宏祥
記者:張龍 邢廣利
視頻剪輯:王靜頤
新媒體(ti) 編輯:黃曉勇、尹棟遜、徐嘉懿、王靜頤
美編:穆問春 王靜頤
部分視頻素材由國家電投集團黃河上遊水電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提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水光互補”帶“綠”塔拉灘——龍羊峽水光互補光伏電站一線見聞
一條高壓線路,連通一條大河與一片荒漠,實現了塔拉灘上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共贏。麵對即將到來的夏日用電高峰,這個水光互補發電站已做好了充足的準備,將采取集中消缺等措施確保平穩有序供電。[詳細] -
青海海南:兩項“綠電”項目獲得吉尼斯世界紀錄認證
26日,青海省兩項“綠電”項目——海南藏族自治州生態光伏園區與龍羊峽水光互補發電站獲得吉尼斯世界紀錄認證,成為世界最大裝機容量的光伏發電園區和世界最大裝機容量的水光互補發電站。[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