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涉藏動態

林下養出“致富雞”

發布時間:2023-10-18 09:13:00來源: 香格裏拉網

  近年來,迪慶州依托獨特的林業(ye) 資源,推行“公司+基地+農(nong) 戶”等模式,大力發展林下養(yang) 殖業(ye) ,實現農(nong) 林資源優(you) 勢互補,有效帶動種植業(ye) 和養(yang) 殖業(ye) 融合發展,蹚出了一條增收新路徑,有力助推鄉(xiang) 村振興(xing) 。

  走進香格裏拉市帕梯塘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養(yang) 殖合作社,負責人張鵬飛正忙著給雞群投喂青飼料,一隻隻改良土雞正津津有味地享受著有機“早餐”。

  記者的到來,讓長期在深山專(zhuan) 注於(yu) 養(yang) 殖的張鵬飛略顯羞澀。帶領記者參觀過後,張鵬飛打開了話匣子。2013年以前,張鵬飛一直在外打工。在街坊鄰居口中,他是一個(ge) 特別能吃苦的實在人。在外打工雖然收入不錯,但張鵬飛始終有一顆幹事創業(ye) 的心。2013年,他抓住發展機會(hui) ,在建塘鎮金龍社區帕梯塘林地成立了香格裏拉市帕梯塘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養(yang) 殖合作社,開始了他的養(yang) 雞之路。

  香格裏拉市地處高海拔地區,天然的紫外線能對雞群起到殺菌效果,減少瘟疫的發生,得天獨厚的養(yang) 殖條件讓帕梯塘合作社養(yang) 殖規模從(cong) 起初的800隻迅速發展到5000隻。迪慶州高原生物研究所相關(guan) 工作人員聽聞張鵬飛養(yang) 殖業(ye) 有序發展後,與(yu) 張鵬飛交流技術經驗,並鼓勵他大力發展林下養(yang) 殖技術。近年來,在建塘鎮鎮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合作社養(yang) 殖規模再次由5000隻發展到36000餘(yu) 隻,雞舍由原來的3個(ge) 大棚發展到21個(ge) ,合作社初具規模。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者對禽產(chan) 品的品質要求也越來越高,綠色禽產(chan) 品在市場上的消費需求越來越大。帕梯塘合作社抓住機遇,堅持生態養(yang) 殖,出欄的土雞進入市場後大受歡迎,城區不少市民慕名來到雞場買(mai) 雞。迪慶州高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陳學禮表示,林下養(yang) 雞、種草養(yang) 雞的模式,使產(chan) 品比較生態健康,符合大眾(zhong) 口味,並且節約成本,間接實現了企業(ye) 經濟效益的提升,同時維護了生態平衡,真正達到“林、草、雞”有機平衡和統一。

  張鵬飛時常會(hui) 說“個(ge) 人富是小富,一起富才是大富”。張鵬飛說:“開始做養(yang) 殖場時隻想著能把自己的家庭照顧好,如今,在自己家有起色的同時,我還想帶動周邊群眾(zhong) 發展。”每年,張鵬飛都會(hui) 帶領合作社員工到周邊鄉(xiang) 鎮向低收入農(nong) 戶免費發放脫溫雞苗,並現場進行科技培訓,盡己所能幫助困難群眾(zhong) 實現“造血”式增收。

  “我家已是第二次在合作社免費領取雞苗了,養(yang) 一段時間後,雞可以賣,雞蛋也可以賣,增加了家裏的收入。”香格裏拉市諾西村村民此裏取次說。

  “十年磨一劍”,經過10年的堅持和努力,帕梯塘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養(yang) 殖合作社如今已初具規模,養(yang) 殖技術得到了業(ye) 內(nei) 專(zhuan) 家的認可,帶動效應越發明顯。目前,合作社存欄土雞12000餘(yu) 隻,年銷售生態土雞36000餘(yu) 隻,年銷售額達200多萬(wan) 元,純利潤達60餘(yu) 萬(wan) 元,2018年至今,共帶動1592戶農(nong) 戶增收。

(責編:賈春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