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涉藏動態

司法如何守護若詩若畫若爾蓋

發布時間:2023-10-18 16:34:00來源: 人民法院報

  秋天的若爾蓋大草原別有一番樣貌。

  各種深淺不一的青、綠、桔、黃層出不窮,與(yu) 遠處天的藍、雲(yun) 的白交相輝映,像畫家寫(xie) 生時不小心打翻的調色盤。

  也是兩(liang) 年前的深秋,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若爾蓋縣包座鄉(xiang) 嘎子村的村民沒有想到,國道213線旁,自家夏季草場的草地竟然在一夜之間被盜挖了幾大塊。黑褐色的大坑赤裸裸地暴露在清晨的薄霧下,變成這片草原的“傷(shang) 疤”。

  草場被破壞,對於(yu) 以放牧為(wei) 生的牧民來說,是天大的事。日常巡邏的村民丁則澤仁等人趕緊向村書(shu) 記匯報情況,並報了警。短短一個(ge) 月內(nei) ,類似的情形又在隔壁紅原縣兩(liang) 次上演。

  遍地都是的草場泥土為(wei) 何屢屢被盜采?

  79萬(wan) 餘(yu) 元的“泥土”不一般

  若爾蓋,由藏語“若尕”音譯而來,據當地藏族民眾(zhong) 說,意為(wei) “犛牛喜愛的地方”。她位於(yu) 世界十大生物多樣性中心之一的青藏高原東(dong) 北部,是阿壩州麵積最大的縣,平均海拔3500米。

  作為(wei) “中華水塔”,長江上遊主要支流岷江、大渡河縱貫阿壩州全境;黃河之水從(cong) 巴顏喀拉山奔騰而來,也在若爾蓋濕地迂回蜿蜒出了九十九道彎的第一彎。

  這裏有世界上麵積最大的高寒泥炭沼澤濕地和全國第二大草原,豐(feng) 富的地形地貌和多樣的氣候類型成就了黑頸鶴、山莨菪等珍貴野生動植物的世外桃源,也讓若爾蓋成為(wei) 長江、黃河上遊的綠色屏障和著名的“珍貴生物基因寶庫”。

  “我們(men) 若爾蓋不少草場的草皮下麵都是泥炭,我們(men) 當地人也叫草煤。”10月12日清晨,前一晚風雪過後,嘎子村紀檢委書(shu) 記尚州依西身著保暖的藏袍,站在案發地草場邊,一臉自豪地向記者介紹道。

  盡管此前,對當地以放牧為(wei) 生的農(nong) 牧民來說,地表的草皮作為(wei) 犛牛、綿羊的口糧,才是他們(men) 眼中最為(wei) 珍貴的東(dong) 西。

  泥炭,並非泥土。它屬於(yu) 非金屬礦產(chan) 資源,是煤化程度最低的煤,也是若爾蓋濕地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固碳蓄水、釋氧淨化、調節區域氣候、防治土壤侵蝕等作用,對於(yu) 維護水源和生態平衡、維持生物多樣性至關(guan) 重要。

  在一些花卉園林專(zhuan) 業(ye) 養(yang) 殖戶眼裏,泥炭土不但營養(yang) 豐(feng) 富,又像海綿一樣,既可吸水也可排水,是極其優(you) 質的育苗養(yang) 花土壤。就這樣,幾乎毫無成本又極具市場需求的泥炭被利欲熏心的不法分子盯上了。

  在接觸這個(ge) 案子之前,李桃也沒想到,這些看起來與(yu) 普通泥土並無二致的草煤竟然這麽(me) “值錢”。李桃,若爾蓋縣人民法院綜合審判庭庭長,也是該案的主審法官之一。

  法院經審理查明,2021年11月3日至12月2日,六名被告人先後3次於(yu) 夜間在若爾蓋縣、紅原縣盜挖泥炭土共計21車1614.65立方米,總價(jia) 值高達79萬(wan) 餘(yu) 元!

  然而,對於(yu) 當地的生態環境係統來說,泥炭濕地的價(jia) 值遠不止如此。

  鑒定報告顯示:泥炭資源具有不可恢複性,挖走後其固碳、蓄水、釋氧等生態服務能力均嚴(yan) 重滅失。從(cong) 這一角度看,盜挖泥炭產(chan) 生的生態環境損害後果是不可逆的,勢必會(hui) 對當地的生物多樣性帶來嚴(yan) 重威脅。

  2022年11月,國家主席習(xi) 近平在《濕地公約》第十四屆締約方大會(hui) 開幕式上強調:中國將建設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推進濕地保護事業(ye) 高質量發展。大會(hui) 明確,要通過建設三江源、若爾蓋等濕地類型國家公園,進一步保護這裏獨有的泥炭濕地和生物多樣性。

  同年12月8日,若爾蓋法院依法作出判決(jue) :六名被告人違反礦產(chan) 資源法規,擅自進入若爾蓋、紅原高原高寒沼澤濕地盜采泥炭,謀取非法利益,均構成非法采礦罪。

  這起四川省首例非法盜挖泥炭刑事案件,最終入選最高人民法院青藏高原生態保護典型案例。

  “我們(men) 法院審結這起案件後,阿壩州其他幾個(ge) 縣法院也陸續審結了類似的盜挖泥炭案件,其實這些案子發生的時間都差不多。我們(men) 充分利用首案效應進行普法宣傳(chuan) ,當地群眾(zhong) 都認識到了泥炭的真正價(jia) 值。現在大家都知道,草皮很珍貴,下麵的泥炭更值得保護!我們(men) 這兒(er) 再也沒發生過‘草原傷(shang) 疤’事件。”李桃說道。

  萬(wan) 物生靈皆可貴

  要守護的,不隻是泥炭資源。

  在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中級人民法院院長文耀全看來,阿壩兩(liang) 級法院一直堅持全麵貫徹落實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xi) 近平法治思想,以最嚴(yan) 格製度最嚴(yan) 密法治築牢長江、黃河上遊生態屏障,維護區域生態係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用司法力量守護這片高山草甸、濕地雪山上的萬(wan) 物生靈。

  “本人由於(yu) 缺乏法治意識,存在僥(jiao) 幸心理,購買(mai) 了馬麝死體(ti) 一隻,違反了國家保護環境資源相關(guan) 政策,觸犯了法律,造成了國家資源損失,損害了國家和社會(hui) 的公共利益……”

  這封道歉信,出自紅原縣人民法院審理的一起涉野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件涉案人員劉某某。

  馬麝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是麝類中體(ti) 形最大的一種,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08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係我國一級重點保護動物。

  生物多樣,世界才能充滿生機。為(wei) 充分發揮警示作用,2021年7月,紅原法院在案發地刷經寺鎮對該案進行巡回審理。被告人劉某某因犯危害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罪,被依法判處有期徒刑一年,緩刑二年,並處罰金1000元;賠償(chang) 生態環境資源損失3000元;在阿壩州州級以上報刊上向社會(hui) 公眾(zhong) 賠禮道歉。

  當庭宣判後,紅原法院直接對旁聽的鎮、村幹部,個(ge) 體(ti) 工商戶進行了專(zhuan) 題宣講,達到了案件審理和普法教育的雙重效果。

  “下一步,我們(men) 阿壩兩(liang) 級法院將堅持能動司法,強化訴源治理,積極與(yu) 林草等相關(guan) 部門構建聯動協調機製,努力將破壞生態環境行為(wei) 的事後救濟轉變到事前預防,形成保護環境強大合力,共同守護我們(men) 賴以生存的美好家園。”文耀全眼神堅定,信心滿滿。

  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

  為(wei) 共同維護涉藏地區自然資源生命力,促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ti) 化保護和係統治理,2019年,阿壩中院結合當地特點,創新提出了一項環資審判理念——“四圈四同”。

  “四圈”即環境資源審判提高認識共識圈、創新措施保障圈、半小時糾紛解決(jue) 圈、部門聯動共建圈;“四同”即“線上+線下”同時間、“台上+台下”同地點、“節前+節後”同形式、“同心+同力”同內(nei) 容。

  位於(yu) 若爾蓋縣唐克鎮的黃河九曲第一灣旅遊環保法庭正是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設立的。今年9月,若爾蓋國家公園創建已通過國家林草局初審。未來,該法庭也會(hui) 升級為(wei) 若爾蓋國家公園人民法庭,為(wei) 打造全國高海拔地帶重要濕地生態係統和生物棲息地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一直以來,四川省法學會(hui) 環境資源法學研究會(hui) 會(hui) 長、西南財經大學法學院教授陽露昭對阿壩法院的環境資源審判工作十分關(guan) 注。他在接受采訪時表示,近年來阿壩法院積極貫徹落實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立足生態審判職能,創新打造“四圈四同”司法文化品牌,審結了若爾蓋泥炭案等一係列司法服務保障高質量發展的典型案件,為(wei) 長江、黃河上遊流域生態環境保護提供了有力支撐。

  “不斷加強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態資源的原真性、完整性和係統性司法保護,構建與(yu) 四川豐(feng) 富的環境資源稟賦相匹配的高能級司法保護製度體(ti) 係。”四川省高級人民法院黨(dang) 組副書(shu) 記、常務副院長秦海對全省環境資源審判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10月13日,臨(lin) 行前,記者見到了若爾蓋縣林草局生態資源股股長王嘉智。他告訴記者,案發後不久,縣森林警察大隊就將扣押的尚未出售的泥炭運至采挖原址予以回填。他本人也去了現場。

  如今,這片若詩若畫草原上的“傷(shang) 疤”正在一點點恢複。

  牧歌嘹響在白雪皚皚的草原,成群的犛牛翻越山頭,有序向冬季牧場遷移,遠遠望去,像極了一顆顆散落在廣闊草原上的黑珍珠。

(責編:於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