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爾蓋花湖入選四川省美麗河湖優秀案例
2月20日,記者從(cong) 四川阿壩州生態環境局了解到,位於(yu) 四川若爾蓋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花湖成功入選“2022年四川省美麗(li) 河湖優(you) 秀案例”。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阿壩州堅決(jue) 落實生態紅線工程,大力實施生態修複工程,強力推進生態管護工程,將花湖流域畜牧超載率控製在8%以內(nei) ,開展流域農(nong) 村生活汙染治理,形成“州—縣—鄉(xiang) —村”四級管護體(ti) 係,建立草畜平衡長效機製,有效改變了花湖一度水域麵積下降、畜牧超載率較高的境況。
通過係統治理修複,花湖下遊省考斷麵水質穩定達到地表水III類及以上,湖泊水體(ti) 呈貧營養(yang) 狀態,水位提升了0.52米,水域麵積擴大435公頃,每年為(wei) 黃河的補水量達44億(yi) 立方米左右,生態流量達標率達100%,自然岸線保護率達100%。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水位升高30厘米,麵積擴大兩倍多——若爾蓋花湖是如何“長高”“變胖”的?
以花湖為代表的若爾蓋濕地麵積因全球變暖、人為活動等因素大幅縮減。通過一係列治理舉措,濕地逐漸回歸,生態逐漸向好。目前,花湖水位升高30厘米,麵積擴大兩倍多。[詳細] -
四川若爾蓋花湖成為“高原精靈”繁育的樂園
近年來,隨著沙化治理、黑土灘治理、退化草原改良、濕地生態修複等一係列工程的落實,若爾蓋濕地恢複了往日生機。[詳細] -
花湖有約 今年首批黑頸鶴提早歸來
3月6日清晨,雪後陽光下,數千隻黃鴨、赤麻鴨、藏鴛鴦、棕頭鷗、斑頭雁等飛禽在光影交錯的若爾蓋花湖嬉戲翱翔,為初春的高原濕地平添靈動與生機。[詳細] -
四川若爾蓋花湖水域鳥類數量增多 最美濕地成候鳥“驛站”
今年6月中旬,若爾蓋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對轄區內的黑頸鶴進行了為期四天的監測。“總共90個黑頸鶴重點活動區域點位,監測出了254隻黑頸鶴,估計在保護區分布的黑頸鶴達到1000隻左右。”[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