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同德縣培育“高原之舟”優良畜種 打造“中國良種犛牛示範縣”
高原的牧區,草場綿延,牛羊成群結隊,遠處雪山若隱若現……記者日前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縣看到被譽為(wei) “高原之舟”的犛牛,體(ti) 型壯碩,奔跑起來活似“小坦克”。據悉,這些犛牛是同德巴宗畜牧有限責任公司培育而成的高原犛牛優(you) 良畜種。
同德縣位於(yu) 黃河流域上遊,草場資源豐(feng) 富,2022年出欄犛牛約8萬(wan) 頭,出欄藏羊約24萬(wan) 隻。23日,當地政府與(yu) 同德巴宗畜牧有限公司通過協議形式,本著互利互惠、共同發展、聯農(nong) 代農(nong) 的原則,為(wei) 當地的合作社和牧民們(men) 發放改良的優(you) 質高原犛牛牛犢,共150頭,該批牛犢年齡均為(wei) 6月—10月。
圖為(wei) 同德縣犛牛產(chan) 業(ye) 園為(wei) 牧民分發良種牛犢儀(yi) 式現場。陳宗淇 攝
據記者了解,本次良犢發放均為(wei) 免費,領取良犢的牧民索南加說:“我們(men) 聽到這個(ge) 消息又興(xing) 奮又感激,我們(men) 的犛牛終於(yu) 可以避免近親(qin) 繁殖引起的畜種退化。”
在分發儀(yi) 式上,牧民通過抓鬮的形式,抽取牛犢編號,再到畜欄中抓套對應編號的牛犢。儀(yi) 式中,牧民的參與(yu) 熱情高漲。
據記者了解,上述改良的高原犛牛屬肉乳兼用型犛牛地方品種,人工馴化時間長,其性格穩定,更適合在牧場放養(yang) 。該地牧場相關(guan) 工作人員說:“我們(men) 在草場放牧時,牛羊最怕的就是遇到野狼,高原犛牛擁有雙角能更好抵禦天敵。”
圖為(wei) 當地分發到良種牛犢的牧民。陳宗淇 攝
據同德縣農(nong) 牧和水利局局長周桑加介紹,該地畜牧業(ye) 普遍采取“7+5模式”,即每年7個(ge) 月時間,將牛羊自然放養(yang) ,剩下5個(ge) 月則采取圈養(yang) ,這一模式不僅(jin) 有利於(yu) 草場恢複,同時也能保證牲畜的生長,穩定創收。
同德縣委副書(shu) 記、統戰部部長紮西加說:“通過同德縣和巴宗畜牧有限責任公司的合作,培育優(you) 良畜種。通過將培育成功的畜種發放給牧民,改善當地畜牧品種,給當地牧民帶來更多福利。”
圖為(wei) 紮西加為(wei) 當地領取牛犢的牧民發放領牛牌。陳宗淇 攝
據介紹,該批新培育的高原犛牛良犢,成體(ti) 屠宰後出肉量可達210kg,相較於(yu) 原來的品種,每頭牛出肉量增加40kg,成體(ti) 以市價(jia) 計算,每頭增收900多元,這無疑是對當地畜牧業(ye) 發展的一劑良方。
據悉,同德縣通過創建良種犛牛示範縣,投資兩(liang) 千餘(yu) 萬(wan) 元建設“同德犛牛”良種繁育場,引進同德巴宗畜牧有限責任公司和大通犛牛繁育場人才,培育出第一代良犢,養(yang) 殖實驗成功後,本次發放給牧民的良犢為(wei) 改良後第三代高原犛牛畜種。
據同德巴宗畜牧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華海全介紹,該公司先後與(yu) 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四川草原科學院等科研機構合作,還聘請專(zhuan) 家顧問。華海全說:“公司的發展和農(nong) 牧民的致富結合在一起,實行良種培育、科學飼養(yang) 、規範化養(yang) 殖,切實提高同德畜牧業(ye) 發展質量。”
同德縣副縣長紮西當周表示,同德縣培育出良種牛犢,逐步輻射全縣,今後我們(men) 將畜牧業(ye) 推行“數量型向質量型”的轉變,全力創造“中國良種犛牛示範縣”,提高良種畜附加值。
記者從(cong) 青海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廳處獲悉,截至今年7月,青海省牛羊出欄較2022年同期分別增長7.13%、14.80%。近年來,青海省各地通過舍飼半舍飼養(yang) 殖方式,著力推進高原特色犛牛產(chan) 業(ye) 提質增效,打造高原綠色農(nong) 牧產(chan) 業(ye) 品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春行青海 十年看變化】同德唱響草原新牧歌
在現代畜牧業快速發展的今天,同德縣如何開發利用好犛牛藏羊資源,讓犛牛藏羊產業更好地助力鄉村振興?[詳細] -
【喜迎二十大】感受一頭犛牛的振興力量
一頭犛牛拉動一個產業,如今,圍繞“打造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這一目標,同德縣加快培育和發展犛牛、藏羊、飼草優勢產業,生態畜牧業發展已經進入高質量發展、融合升級發展、生態綠色發展階段。[詳細] -
青海省同德縣班多村:“跑”出來的幸福村
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縣縣城西北40公裏外,坐落著一個“嶄新”的村莊,它的“新”不僅是近年來村子麵貌的煥然一新,更是人們精神麵貌的變化。[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