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涉藏動態

【喜迎二十大】感受一頭犛牛的振興力量

發布時間:2022-09-20 09:53:00來源: 青海日報


同德草原上成群的良種犛牛。洪玉傑 攝

  當清晨的陽光灑在草原上,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縣河北鄉(xiang) 格什格村生態畜牧業(ye) 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的負責人才旦開始了一天的忙碌。要照看好合作社300多頭良種犛牛,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忙起來,連喝口水的時間都沒有。盡管如此勞累,才旦每天還是樂(le) 得合不攏嘴,因為(wei) 他知道這些良種犛牛是今後合作社發展的“寶貝”。

  犛牛是青藏高原特有的畜種之一,素有“高原之舟”之稱。青海犛牛產(chan) 業(ye) 被稱為(wei) 青海省農(nong) 牧業(ye) 發展的“第一產(chan) 業(ye) ”。同德縣是青海畜牧業(ye) 發展較早的地區之一,作為(wei) 主要的草地生態畜牧業(ye) 生產(chan) 基地,是犛牛養(yang) 殖麵較廣、量較大、質量較好的集中區域,可利用草場麵積達42.8萬(wan) 公頃,犛牛存欄數32.25萬(wan) 頭。

  9月10日,記者走進同德縣良種犛牛示範園區建設現場,高遠遼闊,犛牛成群。

  據同德縣農(nong) 牧和水利局局長周桑加介紹,在原高原型犛牛種牛場的基礎上建立的示範園區覆蓋同德縣河北、秀麻兩(liang) 鄉(xiang) 18個(ge) 村,涉及牧戶3124戶13400人,犛牛存欄量從(cong) 2011年的13萬(wan) 頭增加至2021年的32.25萬(wan) 頭,以犛牛為(wei) 特色產(chan) 業(ye) 的畜牧業(ye) 總產(chan) 值達4.4億(yi) 元,占同德縣總產(chan) 值的40%。

  早在2012年前,由於(yu) 同德犛牛品質好,培育的犛牛品種屬純種的高原犛牛品係遺傳(chuan) 基因穩定,生產(chan) 性能高,犛牛初生重高,耐高寒、體(ti) 軀高大、生長速度快,仔畜成活率高、遺傳(chuan) 基因穩定。經測定,該品種個(ge) 體(ti) 生產(chan) 性能上比以往要高出20%,贏得全省牧區廣大群眾(zhong) 的認可和好評。

  如何在依托“第一品牌”這張名片,將良種優(you) 勢犛牛產(chan) 業(ye) 轉化為(wei) 牧民實實在在的經濟利益,讓同德廣大農(nong) 牧區群眾(zhong) 既能增收致富,還能共享發展帶來的成果。為(wei) 此,同德縣可謂下足了“繡花”功夫。

  要知道在2012年前,因自然環境嚴(yan) 酷、基礎設施滯後、資源嚴(yan) 重匱乏、產(chan) 業(ye) 結構單一且生產(chan) 方式粗放等原因,同德成為(wei) 全省基礎設施最差、貧困發生率最高的“特殊類型”貧困縣。

  在曆經了“三年特殊類型”扶貧戰略,“攻堅拔寨”式集中扶貧攻堅,同德不僅(jin) 摘下長期以來“全省最窮縣”的帽子,更是堅持以黨(dang) 的領導統攬脫貧攻堅全局,走出了一條深度貧困地區黨(dang) 建引領脫貧攻堅的“同德模式”。這期間,良種犛牛特色產(chan) 業(ye) 發揮了舉(ju) 足輕重的作用。

  全省脫貧攻堅戰役打響後,同德將犛牛產(chan) 業(ye) 發展作為(wei) 全縣脫貧攻堅的主攻方向,以“犛牛產(chan) 業(ye) 提質增效,助力群眾(zhong) 致富增收”為(wei) 發展目標,全力推進良種選育繁育工作,不斷加大畜群結構調整,整體(ti) 提高同德犛牛品質,累計向外州縣提供合格的良種犛牛種公牛4600餘(yu) 頭,實現群眾(zhong) 增收入920萬(wan) 元。

  “目前,6齡左右犛牛體(ti) 重達到200千克以上,一頭犛牛可以賣到上萬(wan) 元,除去成本7000元,收益達到3000元。而僅(jin) 今年同德縣在年內(nei) 組建犛牛選育核心5群750頭、擴繁10群1500頭,選育生產(chan) 的種公畜450頭,滿足犛牛產(chan) 區本品選育需求,使輻射區犛牛生產(chan) 性能提高10%以上,這絕對算得上我們(men) 迎接黨(dang) 的二十大召開的最好獻禮。”周桑加介紹道。

  從(cong) 過去隻能讓牧民維持溫飽,到今天調整產(chan) 業(ye) 結構、加快轉型升級,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近年來,同德縣深入實施犛牛良種繁育工程,積極推進有機認證,犛牛良種率由2015年的66%躍升到2021年的87%,穩步打造“中國良種犛牛示範縣”。農(nong) 牧業(ye) 由傳(chuan) 統單一經營模式向多元化經營模式轉變,也富了群眾(zhong) ,在2021年度村集體(ti) 收益分紅大會(hui) 上,全縣各村集體(ti) 合作社、專(zhuan) 業(ye) 合作社及家庭農(nong) 牧場共分紅1905萬(wan) 元。

  讓良種犛牛產(chan) 業(ye) 發揮更大作用,讓良種犛牛產(chan) 業(ye) 真正“牛起來”,同德縣積極打造犛牛特色品牌,2014年獲得了犛牛有機認證,持續推進犛牛藏羊高效養(yang) 殖技術,推行暖季放牧冷季補飼+高效養(yang) 殖的飼舍半飼舍養(yang) 殖模式,全縣高效養(yang) 殖比例達到80%以上,犛牛原產(chan) 地可追溯體(ti) 係實現全覆蓋,逐步實現農(nong) 牧業(ye) 由數量型發展向質量型發展轉變。

  “我們(men) 不僅(jin) 對比了良種犛牛和普通犛牛的肉質檢測,還對比了良種犛牛的生長環境,結果顯示其各項指標普遍高於(yu) 普通犛牛,這為(wei) 我們(men) 將同德犛牛推介到高端市場的信心更足了。”秀麻鄉(xiang) 黨(dang) 委書(shu) 記許正平對於(yu) 發展良種犛牛滿懷信心。

  許正平說,正在編寫(xie) 的《同德縣草原生態保護方案》中,進一步加大了對草原禁牧、休牧輪牧和草畜平衡製度的監督檢查力度,通過一係列措施,有效提高退化草場植被覆蓋度,增強草原涵養(yang) 水源、防止水土流失等生態功能,做大做強良種犛牛產(chan) 業(ye) 、保障良種犛牛產(chan) 業(ye) 有了持續發展的基礎。

  一頭犛牛拉動一個(ge) 產(chan) 業(ye) ,如今,圍繞“打造綠色有機農(nong) 畜產(chan) 品輸出地”這一目標,同德縣加快培育和發展犛牛、藏羊、飼草優(you) 勢產(chan) 業(ye) ,生態畜牧業(ye) 發展已經進入高質量發展、融合升級發展、生態綠色發展階段。

  同德縣委副書(shu) 記王誌江感慨道:“黨(dang) 的二十大即將召開,相信在黨(dang) 的堅強領導下,廣大農(nong) 牧業(ye) 區必然會(hui) 實現畜牧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和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深度融合。當前,同德正著力深化畜牧業(ye) 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加快傳(chuan) 統畜牧業(ye) 向現代畜牧業(ye) 轉變步伐,紮實做好經濟社會(hui) 發展和黨(dang) 的建設各項工作,以優(you) 異成績迎接黨(dang) 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責編:於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