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行青海 十年看變化】同德唱響草原新牧歌
夏季,成群犛牛成為(wei) 草原上一道風景。圖片由同德縣委宣傳(chuan) 部提供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縣是青海省主要的藏羊、犛牛產(chan) 地。作為(wei) 全省重要的農(nong) 畜產(chan) 品生產(chan) 基地,同德縣犛牛、藏羊產(chan) 業(ye) 是最具潛力、最有發展前景的農(nong) 牧業(ye) 產(chan) 業(ye) 之一。在現代畜牧業(ye) 快速發展的今天,同德縣如何開發利用好犛牛藏羊資源,讓犛牛藏羊產(chan) 業(ye) 更好地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
“一年一胎”變“兩(liang) 年三胎”
清晨,同德縣唐穀鎮達隆村的茫茫草原上,成群的牛羊或咀嚼草料,或悠閑踱步,享受著春日的陽光。
“5月後,草場慢慢變綠,到時候牛羊就可以吃到鮮草,生長速度也會(hui) 更快。”同德縣達隆生態畜牧業(ye) 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理事長旦正加看著一望無際的草原說。
跟隨旦正加的腳步,記者來到達隆生態畜牧業(ye) 專(zhuan) 業(ye) 合作社,他一邊給羊群添飼料,一邊給記者講合作社的發展情況。
“以前,牧民們(men) 對養(yang) 殖技術、銷售經營一竅不通。每家每戶搭建簡易的棚舍,讓羊群在草場上吃草,雖然羊群數量不少,但品質不一,收入不穩定。”
如何讓藏羊產(chan) 業(ye) 為(wei) 牧民帶來實實在在的效益?集約化、高效養(yang) 殖模式必不可少。2016年,達隆村對達隆生態畜牧業(ye) 專(zhuan) 業(ye) 合作社開展股份製改革,全村30戶村民將藏羊、草場、耕地全部入股,探索畜牧業(ye) 集約化、規模化產(chan) 業(ye) 發展的新路子。
完成股份製改革後,村兩(liang) 委積極爭(zheng) 取縣上的支持,先後建設養(yang) 殖場、高標準畜牧暖棚、貯草棚、飼料加工坊等基礎設施,采取半舍飼養(yang) 殖的方式,大幅縮短藏羊的生長周期。
同德縣動物疫情預防控製中心副主任楊光太介紹,粗略計算,每隻羊每年的食草量為(wei) 800公斤左右,隨著半舍飼養(yang) 殖技術的應用,藏羊的出欄時間由12個(ge) 月縮短至6個(ge) 月,高效的養(yang) 殖方式,打破了幼畜生長發育緩慢、生產(chan) 周期長的畜牧業(ye) 發展瓶頸,也讓生態環境得到保護。
不僅(jin) 如此,合作社對引進的藏係羊開展畜種改良,優(you) 化畜群結構,尤其是藏係羊由“一年一胎”轉變為(wei) “兩(liang) 年三胎”高效養(yang) 殖,促進了藏羊產(chan) 業(ye) 發展提質增效,實現了由傳(chuan) 統放牧轉變為(wei) 規模化養(yang) 殖,由經驗養(yang) 殖轉變為(wei) 科學高效養(yang) 殖,由牧戶零售轉變為(wei) 基地統一品牌銷售的三個(ge) 轉變。
牧民放下牧鞭變身上班族
正午時分,在唐穀鎮達隆村草場,村民格日多傑正在喂羊。格日多傑一家4口原本以放羊為(wei) 生,隨著合作社股份製改革,格日多傑將自家的草場、耕地、藏羊全部入股。放下牧鞭的格日多傑,如今成為(wei) 一名出租車司機。
說起現在的生活,格日多傑露出了笑容。他說,以前和妻子都以放羊種地為(wei) 主,現在牛羊、耕地都入股到合作社,不僅(jin) 能分紅,還有時間跑出租車,增加了收入。
在達隆村,目前,有五十多名世代依賴養(yang) 殖牛羊等傳(chuan) 統農(nong) 牧業(ye) 吃飯的農(nong) 牧民,轉變觀念放下牧鞭,外出務工。
通過加大優(you) 質牧草種植力度,采用藏羊高效養(yang) 殖技術,達隆合作社初步實現了農(nong) 牧業(ye) 增效、農(nong) 牧民增收的目標,到2020年分紅資金達30餘(yu) 萬(wan) 元,戶均分紅1萬(wan) 元。
同德縣畜牧業(ye) 主要以犛牛藏羊為(wei) 主,河北鄉(xiang) 、秀麻鄉(xiang) 以犛牛繁育為(wei) 主,尕巴鬆多鎮、唐穀鎮以犛牛藏羊養(yang) 殖為(wei) 主。截至目前,全縣各類牛羊養(yang) 殖合作社達到460多家。
集約化、高效養(yang) 殖不僅(jin) 讓同德縣犛牛藏羊的供給能力增強,而且在維持草畜平衡、農(nong) 牧民致富方麵也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半舍飼養(yang) 殖讓同德藏羊出欄時間更短。 圖片由同德縣委宣傳(chuan) 部提供
犛牛讓牧民“牛”起來
犛牛,是青藏高原獨具特色的品種,能夠適應高寒、缺氧等生存環境,是牧民們(men) 重要的經濟來源。說起家鄉(xiang) 的犛牛,同德縣河北鄉(xiang) 格什格生態畜牧業(ye) 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理事長才旦很自豪。
河北鄉(xiang) 家家戶戶都養(yang) 犛牛。
為(wei) 改良犛牛品種,打響“犛牛之鄉(xiang) ”品牌。早些年,河北鄉(xiang) 成立格什格生態畜牧業(ye) 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牧民每戶入股一頭母牛,並且在政府帶領下前往玉樹、黃南等地引進高品質的犛牛。
“現在,高效養(yang) 殖技術改變了傳(chuan) 統的畜牧方式,良種犛牛提純複壯,不但提高了犛牛的產(chan) 量,還增加了牧民的收入。沒想到我們(men) 的犛牛還能被劃入有機(良種)犛牛繁育示範園區。”才旦說。
目前,同德縣以“牛場+合作社+牧戶”的養(yang) 殖模式,全力推進犛牛良種選育繁育工作,建成覆蓋河秀區所轄18個(ge) 農(nong) 牧村的同德縣有機(良種)犛牛繁育基地,建有縣級良種犛牛種牛繁育場1個(ge) ,鄉(xiang) 級犛牛良種選育繁育基地4個(ge) ,並獲得有機產(chan) 地和產(chan) 品認證。
以往受加工、運輸、冷鏈等因素製約,同德縣犛牛產(chan) 品很難走出高原。如今,隨著道路基礎設施逐步完善,同德犛牛肉、犛牛肉製品通過電商平台銷往全國各地。
打響“犛牛之鄉(xiang) ”特色品牌
吃得好才能長得壯。同德縣牧草麵積約33萬(wan) 公頃,在藏羊犛牛產(chan) 業(ye) 發展的背後,是堅持“生態優(you) 先、以草帶畜、草畜一體(ti) 、循環發展”的理念。
作為(wei) 全省重要的農(nong) 畜產(chan) 品生產(chan) 基地,同德縣犛牛藏羊產(chan) 業(ye) 是最具潛力的農(nong) 牧業(ye) 產(chan) 業(ye) 之一。利用河北鄉(xiang) 、秀麻鄉(xiang) 高寒地域特征大力發展犛牛產(chan) 業(ye) ,實施良種繁育工程,培育高原型犛牛優(you) 質畜種。進一步擴大原有的有機犛牛良種繁育核心群,積極推進有機認證工作,努力打造有機畜產(chan) 品供給、犛牛良種生產(chan) 推廣示範基地,打響“犛牛之鄉(xiang) ”的特色品牌。
同德縣農(nong) 牧和水利局局長周桑加說,為(wei) 走草畜高效循環發展之路,同德縣以省牧草良種繁殖場為(wei) 依托,搭建三江源草業(ye) 星創空間,先後與(yu) 科研單位協作,培育出了多葉老芒麥、短芒老芒麥、冷地早熟禾、扁杆早熟禾、中華羊茅、西北羊茅、星星草等二十多種優(you) 良牧草品種。
今天的同德縣,以品牌建設為(wei) 引領,提升全縣農(nong) 畜產(chan) 品競爭(zheng) 力,以犛牛藏羊良種示範基地為(wei) 抓手,推進“中國良種犛牛示範縣”建設工作。同時,在延伸產(chan) 業(ye) 鏈上下足功夫,全力做好特色農(nong) 牧產(chan) 業(ye) 布局文章,融入全州打造綠色有機農(nong) 畜產(chan) 品輸出地樣板區。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一圖讀懂丨青海同德:“四措施”推動村集體經濟“破零”發展
為紮實推動村集體經濟“破零”工程平穩有序發展,同德縣堅持黨建引領,統籌整合各類資源,采取“四措施”有效推動村集體“破零”發展壯大,助推鄉村振興。[詳細] -
青海省海南州知後邁村的鄉村治理規範化探索
建製度、找方法、組團隊……近幾個月來,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縣尕巴鬆多鎮知後邁村通過多元主體合作共治帶動村莊走上法治化、製度化軌道。[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