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質量發展調研行|青海打造清潔能源產業高地 推動我國“綠色互聯”
蔚藍色的光伏板在陽光照射下熠熠生輝,光能便轉化成源源不斷的電能;風力發電機的葉片迎風飛轉,風被“捕捉”進一條條輸電線;百米高的吸熱塔和“鏡子海洋”組成熔鹽塔式光熱電站,科技感與(yu) 綠色減碳有機結合……
近年來,青海正著力打造清潔能源產(chan) 業(ye) 高地,向外輸送“綠電”的動脈網絡加速構建,一幅東(dong) 中西部“綠色互聯”畫卷正徐徐展開。
6月11日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爾木市拍攝的一座光熱電站(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張宏祥 攝
跨越千裏點亮“綠色亞(ya) 運”
青海省是黃河、長江和瀾滄江的發源地,這裏也是我國重要的清潔能源生產(chan) 基地。目前,青海清潔能源裝機超4000萬(wan) 千瓦,其中新能源裝機超3000萬(wan) 千瓦,占全網總裝機的60%以上。
10月8日,杭州亞(ya) 運會(hui) 在杭州奧體(ti) 中心體(ti) 育場圓滿落下帷幕,閉幕式當晚,藏有近4萬(wan) 個(ge) 發光點的數控草坪不斷變換出花朵、浪潮等圖案,讓賽場內(nei) 外觀眾(zhong) 仿佛置身於(yu) 美麗(li) 的花園,中國向亞(ya) 洲、向世界傳(chuan) 達了對科技和環保理念的重視……
在杭州亞(ya) 運會(hui) 期間,位於(yu)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塔拉灘,國家電網青海省電力公司工作人員持續為(wei) 華能共和七期50兆瓦平價(jia) 光伏電站提供技術幫扶和安全用電檢查服務。
這個(ge) 光伏電站是杭州亞(ya) 運會(hui) 在青海省的“綠電”電源之一,借助特高壓外送通道,在杭州亞(ya) 運會(hui) 期間,青海為(wei) 杭州輸送超過7000萬(wan) 千瓦時“綠電”,相當於(yu) 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6萬(wan) 噸。為(wei) 保障“綠電”穩定輸送,國家電網青海省電力公司加快開辟並網綠色通道、實行“一對一”並網服務等措施。
一條電力“天路”拓寬“西電東(dong) 送”通道
青海太陽能、風能資源得天獨厚,但新能源發電量本地市場難以完全消納。地處中原腹地的河南,人口密集、產(chan) 業(ye) 聚集。
2020年,以輸送清潔能源為(wei) 主的輸電大通道——青海至河南正負800千伏特高壓直流工程(簡稱:青豫特高壓)建成投運。
9月27日拍攝的李家峽水電站(無人機照片)。(受訪者供圖)
今年10月,作為(wei) 青豫特高壓重要調峰電源的李家峽水電站5號機組通過72小時試運行後投產(chan) 發電。
“這項工程主要配合光伏、風力發電間歇性電源運行,平抑風光發電出力變幅,將新能源發電轉換為(wei) 安全穩定的優(you) 質電源。”國家電投黃河上遊水電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工程管理部主管薛寧介紹。
一線牽青豫,“減碳”賦新篇。源自青藏高原的清潔電力,跨過崇山峻嶺,源源不斷直送中原大地。
技術創新助力跨區域減碳協作
從(cong) 青海跨越千裏實現“綠電”跨區域輸送,離不開當地通過深化電力係統多能互補協調控製等創新技術探索。相較於(yu) 火力發電,風力、光照時有時無,忽大忽小,新能源供電麵臨(lin) 間歇性、波動性難題。如今這個(ge) 行業(ye) 難題,在“水光互補”中找到了答案。
黃河上遊的大型梯級電站龍羊峽水電站(無人機照片)。(受訪者供圖)
在海南州塔拉灘光伏發電園區,蔚藍色的光伏板在陽光照射下熠熠生輝;幾十公裏外,黃河上遊的大型梯級電站龍羊峽水電站,黃河水奔流而下……
“園區光伏板發的電,通過變電站升壓到330千伏後,再經過高壓輸電線路輸送到龍羊峽水電站,水電站再根據總的發電任務和光伏實時發電量調節水電,實現‘削峰填穀’的效果,最終並網向外輸送。”國家電投黃河上遊水電開發有限責任公司龍羊峽發電分公司綜合部主任於(yu) 海青介紹。
通過“水光互補”,龍羊峽水電站送出線路年利用小時數由原來的4621小時提高到5019小時;以龍羊峽“水光互補”光伏電站年均約14.94億(yi) 千瓦時的發電量計算,每年可節約標準煤約46.46萬(wan) 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122.66萬(wan) 噸。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