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涉藏動態

麗香鐵路開通運營 香格裏拉走向開放前沿

發布時間:2023-12-01 10:57:00來源: 光明日報

   11月26日12時許,一列“複興(xing) 號”高原動車組列車從(cong) 雲(yun) 南省迪慶州香格裏拉站緩緩駛出,標誌著麗(li) 江至香格裏拉鐵路正式通車運營。

   這條麗(li) 江至香格裏拉最快僅(jin) 1小時18分可達的鐵路,由2萬(wan) 餘(yu) 名建設者曆時9年建成。自此,迪慶州徹底告別了不通火車的曆史,香格裏拉離人們(men) 更近了。

   一關(guan) 接一關(guan) ,一山疊一山,九曲十八彎。

   “4.8公裏長的萬(wan) 拉木隧道,我們(men) 幹了7年,火車‘嗖’地駛過隻用5分鍾。”中交隧道局麗(li) 香鐵路項目部黨(dang) 支部副書(shu) 記王全升說,“隧道進出口緊鄰衝(chong) 江河,位於(yu) 地震多發帶。建設過程中常遇到岩溶湧水、地下暗河等,穿越它就像穿越了一座不良地質博物館。”

   全長9.5公裏的哈巴雪山隧道,被國內(nei) 專(zhuan) 家稱為(wei) “國內(nei) 最難,世界罕見”的軟岩大變形隧道。建設者們(men) 在支護加固、重新開挖的反複作業(ye) 中,與(yu) 軟岩大變形“賽跑”。

   “金沙江特大橋橋區位置一天早晚溫差最高能有30攝氏度,並受地形影響,施工場地極其有限。”中鐵大橋局麗(li) 香鐵路項目部總工程師王雄說,“我們(men) 首次采用當時世界上最大的880噸纜索吊機吊裝640噸鋼桁梁,纜塔塔頂至鋼梁拚裝場高差330米,也是當時世界上起吊高度最大的纜索吊。”

   逢山開路,遇水架橋。麗(li) 香鐵路全線新建橋梁34座、隧道20座,橋隧占比達73.4%;全線申請國家發明專(zhuan) 利18項,國家實用新型專(zhuan) 利34項,省部級工法39項。

   湖泊、雪山、草甸……麗(li) 香鐵路連接多個(ge) 自然保護區。全線在文筆海、拉市海、虎跳峽等環境敏感區共建設8座汙水處理站,修建40餘(yu) 座沉澱池,支砌擋護設施約10.5萬(wan) 立方米,綠化種植約18.7萬(wan) 平方米。建設者們(men) 將生態保護擺在更突出的位置,讓鐵路沿線的綠水青山變為(wei) “金山銀山”。

   “歡迎遊客朋友來到均良下村,穿上納西族服飾、品嚐納西族美食、體(ti) 驗納西族生活!”均良下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木金江發出熱情邀請。均良下村位於(yu) 麗(li) 江市拉市鎮西北部,距離拉市海濕地公園僅(jin) 10分鍾車程。“麗(li) 香鐵路通車了,將進一步帶動拉市海到我們(men) 村玫瑰莊園的環線旅遊。”他說。

   11月,初雪過後的香格裏拉普達措國家公園籠罩在冬霧中,瓊樹銀花,仿佛童話世界。“以前,香格裏拉受製於(yu) 交通因素,冬天遇到極端天氣,時有航班取消、道路冰封的情況。動車開通將便利出行,帶來更多客流。”普達措國家公園訪客服務部部長鄧雲(yun) 芝規劃著未來的發展方向,“我們(men) 計劃增加研學遊、徒步線路、低空觀光遊等項目,並打算在香格裏拉站為(wei) 遊客提供接駁車輛。”

   自然美景有了便捷交通的加持,必將引得四方賓客來。“截至11月初,獨克宗古城已經接待遊客700餘(yu) 萬(wan) 人次。目前,古城有七八十家客棧正在熱火朝天地裝修,香格裏拉成為(wei) 投資興(xing) 業(ye) 的熱土。”香格裏拉獨克宗古城商會(hui) 會(hui) 長那卡對此充滿信心。

   “過去把犛牛肉運輸到重慶主要靠汽車,全程約38個(ge) 小時,光是運費支出就有200萬(wan) 元。”香格裏拉市鼎盛犛牛良種繁育公司董事長魯茸尼瑪算了一筆賬,“如果采用鐵路物流,運費預計降低一半,運輸速度也更快!”

   隨著麗(li) 香鐵路開通,距離香格裏拉市30多公裏的小中甸站開通了貨運業(ye) 務。“近5年,小中甸站預計每年進出口貨物200萬(wan) 噸左右。鐵路將助力銅礦、高原農(nong) 特產(chan) 品運出去,鋼材、水泥等材料運進來。小中甸站不遠處,政府規劃的公鐵聯運物流園項目也正在緊鑼密鼓建設中。”小中甸站站長胡華岩說。

   麗(li) 香鐵路的開通,讓位於(yu) 雲(yun) 南省西北部,地處滇、川、藏三省區交界處的迪慶融入全國鐵路網。“隨著鐵路開通,迪慶‘鐵公機’立體(ti) 交通體(ti) 係已經形成,‘山間鈴響馬幫來’的茶馬古道在新時代得到重塑,必將極大促進迪慶地區融入全省乃至全國經濟社會(hui) 發展大局。”香格裏拉市常務副市長趙偉(wei) 說。

   香格裏拉從(cong) 此不再遙遠,香格裏拉正走向開放的前沿!

(責編:於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