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茶馬古道傳統村落】道孚縣泰寧鎮:共話守護精神家園的活態遺產
【編者按】以綜合科考為(wei) 線,串聯茶馬古道沿線遺產(chan) 和文化,一場由中國民族建築研究會(hui) 和茶馬古道沿線人民政府共同組織協調的科學調研正在持續進行中。第一階段,科考團隊深入西藏自治區昌都市察雅境內(nei) 的古村古鎮實地調研考察積累數據,其中6個(ge) 村鎮被評為(wei) 西藏自治區曆史文化名村。第二階段,科考團隊走進四川省甘孜州道孚縣,在探訪中厘清現狀,在分析中組建數據,為(wei) 茶馬古道沿線鄉(xiang) 村振興(xing) 蓄力賦能。新利平台持續關(guan) 注中……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文化是城市的靈魂。城市曆史文化遺存是前人智慧的積澱,是城市內(nei) 涵、品質、特色的重要標誌”。在城鄉(xiang) 建設中係統保護、利用、傳(chuan) 承好曆史文化遺產(chan) ,對延續曆史文脈、推動城鄉(xiang) 建設高質量發展、堅定文化自信、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強國具有重要意義(yi) 。青藏高原是中華民族的源頭地之一,自古以來多民族聚居,留下了豐(feng) 富的曆史文化遺產(chan) 。古城、古鎮、古村等大量古代遺存,不僅(jin) 具有曆史文化遺產(chan) 價(jia) 值,更有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培育新時代共有精神家園的重大意義(yi) 。
圖為(wei) 20世紀30年代的泰寧鎮街村,屋頂上的青稞垛格外顯眼
2024年初,由中國民族建築研究會(hui) 和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道孚縣人民政府共同組織的茶馬古道沿線傳(chuan) 統村落、古鎮古村遺產(chan) 資源綜合科考隊來到道孚縣泰寧鎮,實地考察這一座由漢、藏、蒙等多民族在曆史長河中交融共生的文化古鎮;挖掘這一座見證著中央政府治理康藏、興(xing) 邊安民的曆史古鎮中的文化史料;探討這一座在新時代形成的共有精神家園,依靠文旅發展、生態保護成為(wei) 綠色鎮、文旅鎮的古村鎮如何開足馬力加速前進。
圖為(wei)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泰寧鎮的街道
泰寧鎮藏名為(wei) 噶達,據史料記載,早在公元十世紀,後蜀政權就開始在噶達設置寧遠軍(jun) 民安撫司。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元朝又在噶達設置寧遠府,清朝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時任撫遠大將軍(jun) 的年羹堯在噶達重兵鎮守,次年修建土城,“以資衛守”。古城建成時,城牆外麵包裹著青磚,牆上有垛口,城牆上可以並行四匹馬,城中設有市街、演武廳、關(guan) 帝廟,東(dong) 南西北有四個(ge) 城門。和一般城鎮方形布局不同的是,泰寧古城平麵仿照的是清朝官靴的長圓形靴底形狀,四角轉折圓潤,一頭寬一頭窄,據說是一對,另一隻在北京。其寓意為(wei) :“天子腳下,守善之地,得天垂愛,天圓地方”。南麵的城牆外有大片的草地,是原來的練武場,村民曾多次在練武場舊地址上挖到盔甲、劍等兵器。據科考隊介紹,時至今日,在泰寧鎮依舊可以看到,茶馬貿易、治理康藏的曆史進程中形成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發展的社會(hui) 景象。老陝街正月裏的龍燈、中秋節的月餅,見證著文化融合的關(guan) 帝廟、古城牆,與(yu) 藏傳(chuan) 佛教古寺、古街交融於(yu) 時間的曆史長河、空間的共有家園。
圖為(wei) 惠遠寺遠景
行走在泰寧鎮,有一座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清雍正年間,西藏發生“阿爾布巴”事件,為(wei) 保障七世達賴安全,增強藏族上層人士同祖國內(nei) 地的聯係,清政府特選定泰寧這塊遠有森林牧場、近有溪水農(nong) 田,氣候與(yu) 七世達賴出生地理塘、居住地拉薩相近的地方,撥出庫銀40萬(wan) 兩(liang) ,動員大量工匠和民工,仿照漢族佛寺,營造了一座規模宏偉(wei) 、建造獨特、飛簷鬥拱、金碧輝煌的寺廟——惠遠寺。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七世達賴被迎請到該寺住錫。這是唯一一座由清朝專(zhuan) 款建造、維修、供奉香火的格魯派寺廟,享譽中外。
圖為(wei) 泰寧鎮全貌
如何將優(you) 勢資源融入和美鄉(xiang) 村建設?近年來,道孚縣黨(dang) 委政府,緊抓泰寧鎮的資源特色和文化價(jia) 值,一方麵探索建設民族團結、共有精神家園的教育地、實踐地、示範地;另一方,挖掘鄉(xiang) 土文化資源、非遺技藝,大力發展鄉(xiang) 村文旅事業(ye) ,探索在保護好青山綠水的同時,使經濟實現高水平高質量發展模式。
圖為(wei) 俯瞰泰寧鎮
“本次科考活動,厘清了泰寧鎮的資源價(jia) 值、調研了泰寧鎮的發展實踐,並針對如何讓古村、古鎮在遺產(chan) 保護的思維下,鮮活起來取得更優(you) 發展,展開深入研討。”中國民族建築研究會(hui) 副秘書(shu) 長、專(zhuan) 家委員會(hui) 副主任委員馬紮·索南周紮表示,在多方共同協作努力下,共話守護精神家園的活態遺產(chan) 。以智慧賦能,積極拓展思路、創新方法,促進科學保護和合理利用,古村、古鎮曆史文化遺存必將在城市的更新中不斷煥發勃勃生機,綻放時代新韻。(新利平台 記者/周晶 圖片由主辦方提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探訪茶馬古道傳統村落】看道孚縣和美鄉村 品玉科鎮宜居宜業
1月初,時值三九深冬,在道孚縣人民政府和中國民族建築研究會共同組織下,茶馬古道沿線傳統村落、古鎮古村遺產資源綜合科考隊來到素有“藏民族民居藝術之都”之稱的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道孚縣。 [詳細] -
【探訪茶馬古道傳統村落】在四川道孚探訪傳統民居的智慧
從三伏天到三九天,從西藏自治區昌都市察雅縣到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道孚縣,茶馬古道沿線傳統村落、古鎮古村遺產資源綜合科考持續進行中。[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