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守護川青鐵路的“攀登者”
踩著積雪,沿著將近70度的陡坡攀爬一個(ge) 多小時後,“攀岩小隊”終於(yu) 抵達距川青鐵路垂直高度達500多米的巡查點。寒風凜冽,大家顧不上休息,抓緊掃除山上的危岩,檢查防護網安裝情況。這是近日發生在四川省阿壩州川青鐵路沿線的一幕。
2023年11月底通車的川青鐵路(青白江東(dong) 至鎮江關(guan) 段),讓阿壩州結束了不通鐵路的曆史,一舉(ju) 跨入“動車時代”。這條鐵路處於(yu) 成都平原向青藏高原東(dong) 部邊緣過渡的高山峽穀地帶,爬升近2000米,穿越龍門山、岷山等眾(zhong) 多山脈。
近日,鐵路工作人員在川青鐵路沿線排危。冉傑 攝
“因處於(yu) 川西北高原地帶,行駛在這條鐵路上的列車一路穿越高山隧道,線路兩(liang) 旁山高、峽穀深,而冬季常有雨雪天氣且伴有大風,運行環境極為(wei) 複雜,列車很容易被山上滾落的石塊阻礙,造成安全事故。”中國鐵路成都局集團有限公司成都工務段鎮江關(guan) 危石工區工長明磊說,正因如此,“攀岩小隊”需要攀爬大山清理危石,來保障列車的安全行駛。
冬季的川西北高原寒風凜冽,上下高山的小路蜿蜒狹窄,時不時散落的碎石更增加了他們(men) 的工作難度。這支“攀岩小隊”維護的鐵路線長達74.7公裏,包括6座隧道、11個(ge) 洞口及4座路基山頭,許多隧道口上方的山體(ti) 幾乎垂直。哪怕是雨雪天,他們(men) 也要按檢查周期巡山,清理沿線山體(ti) 上的危石,每次花費5-6個(ge) 小時。
近日,鐵路工作人員在川青鐵路沿線排危。冉傑 攝
27歲的明磊是當地的藏族小夥(huo) ,每次上山,他都是走在最前麵的“探路人”。工作以來,明磊一直奔波在險峻的陡坡上,檢查防護設施與(yu) 危石危岩。
“巡視山體(ti) 是需要技巧的,我們(men) 通常是從(cong) 山頂往山下巡視。清除掉高處的落石後,往下巡視的過程中就會(hui) 降低落石傷(shang) 到我們(men) 的風險。如果發現有散落的石塊,我們(men) 會(hui) 搬到平坦的地方加固,或者挖坑把填埋。”明磊講述著這份工作的小技巧。
近日,鐵路工作人員在川青鐵路沿線排危。冉傑 攝
“小心腳底,不要被絆到了,找一個(ge) 平一點的地方把它碼好,堆好,有條件的挖個(ge) 坑埋好。”在第一個(ge) 巡查點,明磊叮囑著同事們(men) 。此時,他們(men) 腳下的大山海拔3100多米,麵向鐵路的山體(ti) 就像穿了衣服,包裹著一片金屬網。此外,從(cong) 鐵路線到山頂還設有4層聳立的被動防護網,14個(ge) 加固區岩石表麵更是增設了眾(zhong) 多錨杆框架梁、地錨梁等,以防止山體(ti) 崩塌。
春運期間,川青鐵路上每天都有列車來來往往,從(cong) 龍門山脈穿過。也許列車暴露在山體(ti) 外的時間隻有幾分幾秒,甚至一閃而過,但正是這群“攀登者”,用勇氣和細心默默守護著旅客們(men) 的歸途。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川青鐵路四川首段開通 司機視角看“鋼鐵巨龍”穿越川西北
11月28日,川青鐵路青白江東至鎮江關段開通運營。動車一路爬升,穿山越嶺,川西北高原正式進入“動車時代”。[詳細] -
開往川西北高原的“超級地鐵”
岷江河穀,風帶喜聲。11月28日,中國最大羌族聚居地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茂縣開通動車,人們以藏羌風情載歌載舞,彼此歡慶。至此川青鐵路成都至鎮江關段,經過12年建設,首次貫通運行。[詳細] -
揭秘川西北首條鐵路修建之難|高原段橋隧比達99% 有的像在“豆腐渣”裏打洞
一條隧道建了10年,在川青鐵路上,這樣的工程並不罕見。川青鐵路是中國穿越地形梯度差最大的鐵路,本次開通的青白江至鎮江關段,有3個長大隧道群,其中高原段的橋隧比高達99%。這麽難的鐵路,是如何建成的?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