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涉藏動態

【新春走基層·活力中國行】在海拔4000米牧場上“追光”

發布時間:2024-02-21 09:39:00來源: 科技日報

  2月17日,在海拔4000多米的四川省涼山州木裏藏族自治縣爭(zheng) 西牧場,300多畝(mu) 綿延的山巒身披“銀甲”,在皚皚白雪映襯下閃閃發光。這裏是剛剛並網發電的四川省重點工程——卡基娃水電站水光互補光伏項目現場。

  “春節期間,現場共有20多名作業(ye) 人員堅守崗位,進行最後的收尾工作,以保障節後電站全容量發電的穩定運行。”中建二局項目值班員袁亮介紹。

  木裏縣平均海拔4000米,在這裏建光伏項目,具有得天獨厚的高原優(you) 勢。

  然而,光伏發電具有明顯的波動性和間歇性,光伏電站隻能在白天發電,甚至一片烏(wu) 雲(yun) 飄來都會(hui) 影響發電效率。同時,位於(yu) 木裏河幹流的卡基娃水電站,也麵臨(lin) 著豐(feng) 水期發電量大、枯水期發電量較為(wei) 匱乏的“困擾”。

  “水光互補”技術恰好彌補了短板,實現了水力發電和光伏發電快速補償(chang) ,進一步促進區域能源結構優(you) 化。

  卡基娃水電站水光互補光伏項目占地麵積約332公頃,屬高原山區光伏項目,總裝機容量210MW(兆瓦),2023年3月開工建設。

  高原牧場風光旖旎,然而稀薄的氧氣和低溫,卻令人望而卻步。

  “在高原牧場上建設如此規模的水光互補光伏項目十分不易。”回憶起200多天的項目建設過程,中建二局項目總工程師張躍君感慨地說。

  麵對高原、高寒環境等帶來的難關(guan) ,項目團隊勇毅攻堅,在海拔4000米的牧場上“追光”,為(wei) 項目建設量身定製了一套“科技套餐”。

  精準把控光伏陣列的間距,是非常重要的一環。

  “要達到設計的電站最大發電效能,在冬至日,陣列間距需要滿足6小時不相互遮擋。這就要求在測量放線過程中,對光伏麵板位置做精準排布。”張躍君說。

  然而,項目場址地處偏遠,通信信號不暢,傳(chuan) 統的全站儀(yi) 全部“啞火”。建設團隊創新采用GPS(全球定位係統)定位儀(yi) 進行定位放線,既避免了傳(chuan) 統全站儀(yi) 測量距離短、嚴(yan) 重依賴通信信號的弊端,又能使點位控製更加精準。

  低溫和凍土也是一個(ge) 巨大的挑戰。

  “在凍土中鑽孔,有融化現象,再凝固時會(hui) 產(chan) 生形變;常態低溫下,混凝土樁身的完整性差,承載力也不足。這些都會(hui) 帶來支架基礎不穩的後果,繼而損壞光伏組件。”張躍君說。

  要讓支架穩固“站”在高原之上,必須同時保證凍土不融化和混凝土所需要的溫度。技術團隊持續攻關(guan) ,自主改裝了履帶式液壓驅動旋挖鑽機。“改裝後的挖鑽機平均5分鍾成孔,極大縮短了孔壁裸露和機器摩擦的時間,最大程度控製住了凍土的融化。”張躍君說。

  同時,通過改進傳(chuan) 統灌注樁施工流程、嚴(yan) 格控製混凝土溫度和不少於(yu) 14天養(yang) 護等措施,提高了支架安裝的穩定性。

  為(wei) 使光伏發電效能最高,35度是麵板安裝的最佳角度。高原山地地勢起伏,為(wei) 了保證44萬(wan) 餘(yu) 塊光伏組件角度統一,技術團隊創新製作了200多個(ge) “三角定位塊”,最大程度保證了安裝標準。

  “光伏電站發出的電,經過38千米的高壓輸電線路,和卡基娃水電站發出的電‘捆綁’在一起,再一同並入電網。”羅勇介紹說,通過調度係統,能將原本不穩定的鋸齒形光伏電源,調整為(wei) 均衡、優(you) 質的穩定電源。

  據測算,該項目未來25年的年均發電量預計將達3.65億(yi) 千瓦時,節省燃煤約11.42萬(wan) 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23.26萬(wan) 噸,具有顯著的生態、經濟效益。

(責編:於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源源綠電出高原

    據悉,以卡基娃水電站水光互補光伏項目的全麵並網為起點,建設團隊還陸續承接了立洲水電站讓白水光互補光伏項目等一係列綠色新能源項目,為涼山州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綠色能量”。[詳細]
  • 木裏卡基娃水電站光伏項目有望10月底全容量並網

    目前,木裏藏族自治縣卡基娃水電站光伏項目整體進入第一次並網前的電氣設備安裝及調試試驗階段,預計將於10月底實現全容量並網,達到完工狀態。[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