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也產(chan) “大閘蟹”?
今年年初,各地文旅“卷”起一輪“農(nong) 業(ye) 大摸底”,四川雅安魚子醬【詳情】、上海崇明藏紅花、山西運城大閘蟹……一批顛覆“高中地理知識”的組合,令人破防。網友詫異:家鄉(xiang) 的好物,一直“瞞”著自己?
梁實秋在《雅舍談吃·蟹》中提到,“蟹是美味,人人喜愛,無間南北,不分雅俗。”論吃蟹,山西藉藉無名,但在中國產(chan) 蟹版圖上,山西卻有一席之地。除陳醋、煤炭、麵食,山西也產(chan) “大閘蟹”。
山西運城大閘蟹。臨(lin) 猗縣委宣傳(chuan) 部提供
而山西運城的大閘蟹竟然養(yang) 在黃河岸邊。大閘蟹如何能“橫行”黃河,攏共分三步。
第一步:黃河灘塗花樣“翻新”
薛公村大閘蟹養(yang) 殖基地。臨(lin) 猗縣委宣傳(chuan) 部提供
走進運城市臨(lin) 猗縣孫吉鎮薛公村大閘蟹養(yang) 殖基地,放眼望去,四通八達的道路把這裏隔成數個(ge) 整齊排列的長方格,水麵泛著粼粼波光,猶如黃河岸畔的“小江南”。
猶如黃河岸畔的“小江南”。臨(lin) 猗縣委宣傳(chuan) 部提供
薛公村緊鄰黃河,有萬(wan) 畝(mu) 黃河灘塗。昔日,灘塗地滿目蕭涼,大麵積荒溝閑置撂荒。
萬(wan) 畝(mu) 黃河灘塗。臨(lin) 猗縣委宣傳(chuan) 部提供
近年來,當地通過招商引資開發荒溝、灘塗資源,不僅(jin) 發展生態種植,還拓展水產(chan) 養(yang) 殖,讓昔日貧瘠的荒溝、灘塗變身為(wei) 村民的“致富田”,逐漸形成以薛公灘生態為(wei) 核心的特色養(yang) 殖格局。
灘塗變身“致富田”。臨(lin) 猗縣委宣傳(chuan) 部提供
在拓展水產(chan) 養(yang) 殖方麵,當地大力發展大閘蟹養(yang) 殖產(chan) 業(ye) ,實現“南蟹北養(yang) ”。
“南蟹北養(yang) ”。臨(lin) 猗縣委宣傳(chuan) 部提供
薛公村大閘蟹養(yang) 殖基地負責人張俊介紹,黃河灘塗地屬鹽堿地,水質優(you) 良,水草豐(feng) 茂,氣候良好,為(wei) 大閘蟹的生長提供優(you) 越條件。同時,這裏麵積寬闊,供水便利,排水暢通,便於(yu) 養(yang) 殖塘開挖建設,形成規模化。
第二步:好水好技術養(yang) 出好味道
好水養(yang) 好蟹。當地根據黃河水質,因地製宜,選擇適合黃河流域的水草作為(wei) 大閘蟹的棲息之地。
好水養(yang) 好蟹。臨(lin) 猗縣委宣傳(chuan) 部提供
科學喂養(yang) 。采用沙丁魚、大豆、玉米等營養(yang) 含量較高的食物喂養(yang) 大閘蟹,所以,這裏每一隻大閘蟹都是“青殼、白肚、金爪、黃毛”,不僅(jin) 個(ge) 頭大,而且膏黃飽滿、肉質鮮美,沒有泥腥味和湖腥味。
膏黃飽滿、肉質鮮美。臨(lin) 猗縣委宣傳(chuan) 部提供
每年3月放苗,9月中下旬進入大閘蟹捕撈旺季,將大閘蟹銷往全國多地。每年12月底,大閘蟹全部清塘。次年1月至3月,進行塘底清淤、消毒。3月開始放水、放苗,開始新一輪的養(yang) 殖工作。
工作人員正在捕撈大閘蟹。臨(lin) 猗縣委宣傳(chuan) 部提供
近四年的時間,薛公村大閘蟹養(yang) 殖基地已有1000畝(mu) ,注冊(ce) “薛公黃河大閘蟹”“極品鮮大閘蟹”等品牌。2023年,全村大閘蟹產(chan) 量達15萬(wan) 斤,產(chan) 值達750萬(wan) 元。
薛公黃河大閘蟹。臨(lin) 猗縣委宣傳(chuan) 部提供
這裏的大閘蟹已“爬上”北京、上海、江蘇、廣東(dong) 、山西等地的餐桌,食客們(men) 對其讚不絕口。
食客們(men) 對大閘蟹讚不絕口。臨(lin) 猗縣委宣傳(chuan) 部提供
第三步:大閘蟹富了黃河人家
這裏被國家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評為(wei) “全國水產(chan) 健康養(yang) 殖和生態養(yang) 殖示範區”,大閘蟹養(yang) 殖已成為(wei) 當地村民增收的特色產(chan) 業(ye) 。
全國水產(chan) 健康養(yang) 殖和生態養(yang) 殖示範區。臨(lin) 猗縣委宣傳(chuan) 部提供
現年50餘(yu) 歲的村民王百靈在大閘蟹養(yang) 殖基地工作近四年,負責大閘蟹喂養(yang) 、池塘管理等,年收入達5萬(wan) 元。
村民正在喂養(yang) 大閘蟹。臨(lin) 猗縣委宣傳(chuan) 部提供
薛公村黨(dang) 總支書(shu) 記程俊懷介紹,通過村企合作的方式,村裏提供完備的水、電、網等配套設施。大閘蟹養(yang) 殖產(chan) 業(ye) 是薛公村貫徹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推動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有力行動。
黃河灘塗施工現場。臨(lin) 猗縣委宣傳(chuan) 部提供
黃河邊養(yang) 殖大閘蟹,不但創造新的致富門路,解決(jue) 村民就業(ye) ,為(wei) 薛公村帶來可觀的集體(ti) 收入,而且給當地的農(nong) 業(ye) 發展提供新模式。
如今,當地的特色水產(chan) 養(yang) 殖基地讓村集體(ti) 收入每年增加50萬(wan) 元,提供長短期就業(ye) 崗位130餘(yu) 個(ge) 。
村民正在綁大閘蟹。臨(lin) 猗縣委宣傳(chuan) 部提供
通達的道路、天然的水質、肥沃的土地、集中連片的黃河灘塗……這些得天獨厚的資源,為(wei) 這個(ge) 黃河岸邊的村落提供充足的發展動力。
黃河邊養(yang) 殖大閘蟹。圖源:運城市文化和旅遊局
在這裏,不僅(jin) 有大閘蟹,還有小龍蝦、南美白對蝦、澳洲龍蝦、魚等水產(chan) 養(yang) 殖。
程俊懷表示,當地要持續加大對特色產(chan) 業(ye) 資源的現代化運作力度,守住灘塗促振興(xing) ,讓更多優(you) 秀的產(chan) 業(ye) 在黃河邊開花結果。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