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評論員 華章
當地時間2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在出席慕尼黑安全會(hui) 議期間應約會(hui) 見歐盟外交與(yu) 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博雷利。王毅表示,世界局勢變亂(luan) 加劇,不確定性不穩定性明顯增多,中歐作為(wei) 世界上的穩定力量,應攜手共同應對挑戰。博雷利表示,支持歐中關(guan) 係發展,支持歐中正常經貿往來,主張管理好雙方分歧,反對同中國“脫鉤”。
在當前國際局勢依然變亂(luan) 交織,不確定性不穩定性上升的背景下,中歐高層此次會(hui) 見釋放的積極信號,無疑為(wei) 推動中歐全麵戰略夥(huo) 伴關(guan) 係不斷向前邁進,為(wei) 國際社會(hui) 尋求“共贏”避免“多輸”注入了正能量。
但與(yu) 此同時,歐方近來一係列消極動向,與(yu) “反對同中國脫鉤”的表態背道而馳,也讓外界對中歐合作前景難言樂(le) 觀。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歐盟16日宣布對中國鐵路巨頭中國中車的子公司中車青島四方發起“前所未見”的調查,聲稱其涉嫌利用補貼“扭曲”歐盟單一市場。近半年來,歐方已不止一次以“反補貼”為(wei) 名調查中方企業(ye) 。去年9月,歐盟委員會(hui) 主席馮(feng) 德萊恩宣布對中國電動汽車補貼展開調查。一個(ge) 月後,英國《金融時報》又報道稱,歐盟正在考慮啟動對中國風電產(chan) 業(ye) 開展反補貼調查。
歐方一再拿“補貼”說事,質疑中國企業(ye) “不正當競爭(zheng) ”,最直接的“證據”竟是中方產(chan) 品價(jia) 格低。比如此次歐方發起針對中車子公司的調查,《金融時報》專(zhuan) 門列出數據稱,中國公司的出價(jia) 比保加利亞(ya) 鐵路公司估算的成本低46.7%,比競爭(zheng) 對手西班牙機車車輛製造商Talgo公司的報價(jia) 低47.5%。據此,歐方便言之鑿鑿地認為(wei) ,中車子公司的報價(jia) 低是因為(wei) 接受了中國政府的“17.5億(yi) 歐元補貼”,但歐方卻未說明這一補貼額度是如何計算出來的。
實際上,造成中歐同一產(chan) 品的巨大價(jia) 格差,主要源於(yu) 兩(liang) 個(ge) 方麵。其一,中國企業(ye) 基於(yu) 國內(nei) 完備的工業(ye) 體(ti) 係、龐大市場帶來的規模效應以及較低的人力成本,可以生產(chan) 出物美價(jia) 廉的商品。這是中國幾十年來堅持改革開放,不斷增強本國工業(ye) 能力的成果,也是包括歐洲企業(ye) 在內(nei) 的西方跨國公司不斷加碼投資中國的重要原因。近日,彭博社等媒體(ti) 報道稱,即便受到一些官員的壓力,德國企業(ye) 2023年對華投資額同比仍然增長了4.3%。美國榮鼎谘詢公司則分析認為(wei) ,德國企業(ye) 為(wei) 了降低成本,越來越多地把在中國產(chan) 生的利潤在中國進行再投資。可見,“中國製造”在成本方麵具有顯著優(you) 勢是不爭(zheng) 的事實。但成本優(you) 勢是中國自身各方麵資源稟賦帶來的,德國企業(ye) 同樣因此受惠,與(yu) “補貼”何幹?對此,歐洲商界遠比政界的認識清楚得多。
其二,歐方應對烏(wu) 克蘭(lan) 危機不利,導致自身通脹高企,歐洲工業(ye) 受重創。烏(wu) 克蘭(lan) 危機爆發後,歐盟絕大多數國家主動棄用廉價(jia) 、易得的俄羅斯能源產(chan) 品,轉而求購昂貴的替代品,導致嚴(yan) 重的通脹問題。農(nong) 產(chan) 品、日用品、工業(ye) 品等價(jia) 格普漲,不僅(jin) 加重了歐洲普通民眾(zhong) 的生活負擔,也讓歐洲產(chan) 品的國際競爭(zheng) 力大幅下降。日前席卷歐洲的農(nong) 民抗議活動,就與(yu) 能源危機、通貨膨脹問題脫不開關(guan) 係。而與(yu) 能源關(guan) 係更為(wei) 密切的工業(ye) 生產(chan) 受波及尤為(wei) 嚴(yan) 重。歐洲經濟的火車頭、工業(ye) 強國德國,經濟已陷入低迷。德國聯邦統計局1月30日稱,去年第二和第三季度德國經濟增長均出現停滯,第四季度則環比下降0.3%,全年GDP下降0.3%。其中工業(ye) 經濟表現尤為(wei) 糟糕,全年下降了2.0%。大量德國工業(ye) 企業(ye) 被迫減產(chan) 甚至停產(chan) ,國家麵臨(lin) 去工業(ye) 化風險。
由此可見,歐洲工業(ye) 競爭(zheng) 力喪(sang) 失,特別是價(jia) 格方麵的劣勢——其根子顯然不在中國。歐委會(hui) 中的某些人卻堅持將板子打在中國身上,與(yu) 其說是開錯了藥方,倒不如說是試圖轉移焦點、出於(yu) 意識形態考量配合美國的拙劣行徑。
自去年以來,歐方一些官員就在不同場合反複宣揚“去風險”言論,表麵上看避談“與(yu) 中國脫鉤”,但其實質仍是“去中國化”,其采取的一係列行動證明了這一點。甚至在事關(guan) 歐盟未來發展的綠色轉型方麵,他們(men) 也欲除中國元素而後快,例如,以“補貼”為(wei) 由調查中國風電和電動汽車企業(ye) 。若歐方一刀切地將中國高性價(jia) 比工業(ye) 品排除出歐洲市場,隻會(hui) 進一步推高通脹水平,這既解決(jue) 不了歐盟自身問題,也無益於(yu) 中歐關(guan) 係大局。
當今世界,不合作才是最大的風險,不發展才是最大的不安全。荷蘭(lan) 外貿與(yu) 發展合作大臣施賴納馬赫爾等官員坦言,沒有中國,歐洲的綠色轉型不可能成功。歐方若想擺脫當前困局,為(wei) 維護多邊主義(yi) 作出貢獻,就需要將“反對同中國脫鉤”的表態落到實處,與(yu) 中方形成合力,共同破除發展路上的藩籬。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