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四川日報全媒體(ti) 獻禮新中國成立75周年大型策劃——“向雲(yun) 端——尋路川藏線上的中國”大型行走調研報道出征儀(yi) 式,在川藏公路博物館舉(ju) 行。此次報道由四川省交通運輸廳、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駐成都辦事處指導,四川日報社聯動西藏日報社、青海日報社共同開展。來自四川交通運輸戰線、西藏自治區駐成都機構、四川日報社、西藏日報社、青海日報社等單位近百人,出席本次出征儀(yi) 式。
2024年是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作出關(guan) 於(yu) “兩(liang) 路”精神重要批示10周年,也是川藏、青藏公路建成通車70周年。穿越世界屋脊的兩(liang) 條公路,宛如潔白的哈達,將雪域高原和祖國大家庭緊密聯係在一起。70年來,“兩(liang) 路”已然由交通物流大動脈,發展成為(wei) 新時代的經濟發展大走廊、文化交流大走廊和民族融合大走廊。一代代四川交通人始終傳(chuan) 承弘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頑強拚搏、甘當路石,軍(jun) 民一家、民族團結的“兩(liang) 路”精神,開拓創新、奮發進取,推動四川公路總裏程超過40.5萬(wan) 公裏、全國第一,高速公路即將突破1萬(wan) 公裏、全國第三,實現了由“蜀道難”到“蜀道通”並邁向“蜀道暢”的曆史性跨越。
70年來,四川日報以媒體(ti) 的獨特視角,對“兩(liang) 路”建成通車、雅康高速建成等重大工程竣工、川藏線上的“雪山鐵人”養(yang) 路工人陳德華等全國重大典型進行持續、多元的記錄與(yu) 呈現。本次“向雲(yun) 端——尋路川藏線上的中國”大型行走調研報道,意在通過四川日報社、西藏日報社、青海日報社記者的內(nei) 容共創、共享,用文字、圖片、短視頻、AIGC等多元產(chan) 品形態,展示天路最美風光,展現沿線發展最新亮點,探尋民族團結最美風尚,挖掘“兩(liang) 路”精神最新表達。其中,四川日報全媒體(ti) 骨幹力量20人,將分為(wei) 3個(ge) 采訪組,沿國道318線成都到拉薩段、國道317線成都到昌都段行走調研報道,全麵呈現沿線發展現狀,向世界講述一個(ge) 新時代川藏路上的美麗(li) 中國。
為(wei) 發揚黨(dang) 員記者先鋒模範作用,提升采訪團隊攻堅能力,經四川日報報業(ye) 集團機關(guan) 黨(dang) 委批準,成立“向雲(yun) 端——尋路川藏線上的中國”四川日報全媒體(ti) 采訪組臨(lin) 時聯合黨(dang) 支部。啟動儀(yi) 式上,進行了臨(lin) 時聯合黨(dang) 支部授牌環節。川藏公路改擴建建設者、四川路橋建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退休職工何多林作為(wei) 築路人代表,向出征隊伍贈送曾在川藏公路修建中發揮大作用的照明工具——馬燈,作為(wei) “兩(liang) 路”精神的傳(chuan) 遞和傳(chuan) 承。
入場時,現場嘉賓均領取到一張特殊的“車票”。出征儀(yi) 式上,隨著大家用手機掃描副券上的二維碼進行“充電”,此次大型行走調研報道“滿電出發”。授旗儀(yi) 式後,“向雲(yun) 端——尋路川藏線上的中國”大型行走調研報道正式啟動。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