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wei) 西藏日報社記者米瑪(左三)、曉勇(右二)與(yu) 礦岱老人(左四)一家合影。洛桑旦增 攝
追尋英雄的路,可能有很多種。
30天,重走先遣連英雄曾經踏足過的土地,隔著時空向英雄致敬;與(yu) 英雄的後人見麵,聆聽英雄成長的故事;一路沐浴一種精神,接受一場英雄的洗禮。
其實,英雄應該活在每個(ge) 人的心裏,時刻與(yu) 我們(men) 同行。
從(cong) 西藏阿裏前往新疆葉城的路並非想像中的坦途,這條跨省相距千餘(yu) 公裏的219新藏線,自修建以來,就是阿裏人民生產(chan) 、物資生命線。
6月9日,天未亮,西藏日報社“追尋英雄足跡”采訪組一行兩(liang) 輛車9人從(cong) 獅泉河出發,過日土縣,經紅土達阪、鬆西達阪,越過海拔最高的界山達阪,過“死人溝”泉水湖入新疆境內(nei) 。山路險峻,雪山連曠野,景色卻單一。跨過奇台、康西瓦、阿克阿特、黑卡、麻紮、庫地等數座達阪,於(yu) 6月10日淩晨3時,終於(yu) 抵達新疆喀什地區葉城縣。
老兵礦岱的尋父情結
休整一天後,我們(men) 由葉城縣向新疆巴州州府所在地庫爾勒市出發,這是一次與(yu) 先遣連英雄後人的相約。
“礦岱老兵”是礦岱老人設置的微信頭像。今年73歲的礦岱是進藏英雄先遣連烈士巴利祥的兒(er) 子。
這些年,曾當過兵的礦岱一直以一名老兵和先遣連英雄後人的責任感,用實際行動傳(chuan) 承和弘揚進藏英雄先遣連的精神,以一言一行時刻影響身邊人。
1948年,礦岱出生在新疆巴州和靜巴侖(lun) 台阿拉溝。在娘胎時,其父巴利祥,就被和靜王爺招兵走了。
因此,礦岱是個(ge) 遺腹子。礦岱的尋父情結,最初源於(yu) “父親(qin) 是誰、在哪裏”等問題,漸漸地,關(guan) 於(yu) 父親(qin) 巴利祥的點點滴滴,零零碎碎地收集起來,慢慢根植在心裏,最後,從(cong) 未謀麵的父親(qin) 和進藏英雄先遣連成為(wei) 礦岱心裏的一座豐(feng) 碑。
於(yu) 是,“追尋父親(qin) 的足跡,做像父親(qin) 一樣的人”成為(wei) 礦岱一生的追求。
礦岱的父親(qin) 巴利祥在新疆巴州和靜巴侖(lun) 台山區長大,他騎術高、槍法好,而且特別能吃苦,是先遣連23名和靜籍土爾扈特部蒙古族戰士中的一員。
在先遣連,巴利祥素以“神槍手”著稱。進藏英雄先遣連騎兵師的曆史上,記錄著巴利祥的赫赫戰功:他和他的打獵小組,共獵野羊210隻、野驢123頭、野牛122頭、野馬74匹,共計6500公斤。先遣連靠這6500公斤獸(shou) 肉,度過了缺食少糧的漫長冬季。
1951年1月7日,長期打獵勞累已造成巴利祥的極度虛弱,加之饑一頓 、飽一頓,最終奪去了巴利祥的生命。在彌留之際,他說:“我還不想死,我還要為(wei) 戰友們(men) 打獵,我還沒到噶大克,我還沒有完成任務,我還沒能回趟老家……”
每一代共產(chan) 黨(dang) 人的政治本色和優(you) 良品質總是一脈相承的。礦岱老人的這一生,受父親(qin) 巴利祥的影響極深。他一生秉持“認真、堅持、忍耐”的人生理念,用一言一行影響著家人,也影響著身邊許多人。
曹海林之女首度公開憶父親(qin)
在庫爾勒市,我們(men) 采訪到另一位進藏英雄先遣連的後人曹鎖琴,她是進藏英雄先遣連連長曹海林之女。
這是曹海林的後人第一次接受媒體(ti) 采訪。先遣連不少戰士是在新疆和平解放時從(cong) 國民黨(dang) 部隊起義(yi) 而來,曹海林就是其中之一。
曹海林1917年出生在一個(ge) 貧苦的農(nong) 民家庭。1933年9月,兵荒馬亂(luan) ,他被盛世才的騎兵團抓了壯丁。1949年隨陶峙嶽將軍(jun) “9·25”起義(yi) 後,接受改編,1950年5月被整編為(wei) 獨立騎兵師騎兵第一團一連,任連長。
曹海林曾帶領廣大起義(yi) 官兵參加過新藏公路的修築任務,擔負著普魯卡子段開山拔牙的任務,是當時聞名全師的築路攻堅連。
在曹鎖琴的成長史裏,父親(qin) 曹海林講關(guan) 於(yu) 先遣連的事並不多,但先遣連翻越新藏邊界界山達阪的事,曹海林卻不隻一次提到,他總說:“先遣連是20多個(ge) 黨(dang) 員背過界山達阪的。”
海拔6380米的界山達阪橫亙(gen) 在西藏藏北與(yu) 新疆南疆之間。71年前,在極端惡劣的環境中,曹海林所在進藏先遣連50%的戰士在翻越界山達阪時出現嚴(yan) 重凍傷(shang) 和缺氧導致的各種症狀,馬匹大量倒斃,人員負荷每日加重。
為(wei) 能盡快解決(jue) 困難,順利翻過界山達阪,先遣連黨(dang) 支部召開緊急會(hui) 議,還沒有入黨(dang) 的曹海林被先遣連總指揮李狄三邀請旁聽。
“那次會(hui) 議對我父親(qin) 的震撼極大,父親(qin) 經常講起當時的場麵,黨(dang) 員們(men) 麵對那樣艱難的現狀不顧自身安危,都爭(zheng) 著搶著向股長申請給自己多分配一些任務。”曹鎖琴說,“會(hui) 上,我父親(qin) 幾乎是流著淚懇請道,‘我也想入黨(dang) 。我沒有別的想法,就是想多為(wei) 你們(men) 分擔點難處,我知道自己還不夠格,可是我一看到你們(men) 有難處就急了,明天我把我的馬也讓給病號騎。’李狄三聽後很感動,當場表態願意做我父親(qin) 的入黨(dang) 介紹人,那天是我父親(qin) 一生中最激動的一天,父親(qin) 於(yu) 1950年8月光榮加入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
當年“三反”運動中,曹海林和先遣連戰友被錯誤打成“叛國集團”。經過一年多的審查,“判國集團”被平反,但先遣連還是被遣散。連隊官兵大都被發往原籍所在地,或進兵團農(nong) 場勞動。直到上世紀80年代,對他們(men) 的冤枉和騷擾才徹底結束。
對此,曹海林不僅(jin) 毫無怨言,還積極配合上級審查,最終洗清冤屈。至今,父親(qin) 一句話,讓作為(wei) 女兒(er) 的曹鎖琴感到無比自豪:“當娘的有時不也會(hui) 錯怪自己的兒(er) 子嗎?可做兒(er) 女的總不能因為(wei) 老娘的一次錯怪就忘了養(yang) 育之恩啊。隻要自己清清白白,問心無愧。隻要心裏覺得對得起黨(dang) 就行了。”
在曹鎖琴眼裏,父親(qin) 曹海林是一個(ge) 十足的“工作狂”,一心為(wei) 公,無私奉獻,一生都獻給了黨(dang) 的事業(ye) 。由於(yu) 長期的勞累,積勞成疾,他最終於(yu) 1978年3月27日倒在了工作崗位上,終年61歲。
曹海林一生多挫折。但他和先遣連的每個(ge) 人都是共和國的英雄。他們(men) 始終奉行的“對黨(dang) 負責、對人民負責、對集體(ti) 負責、對個(ge) 人負責”的精神,將世代永存。
土爾扈特之子的英雄本色
6月13日上午,我們(men) 采訪組一行從(cong) 庫爾勒市前往和靜縣,在距離和靜城北約5公裏處的和靜革命烈士陵園,祭奠進藏英雄先遣連9位在阿裏犧牲的和靜籍土爾扈特部蒙古族烈士。
在巴利祥之子礦岱等人多年呼籲下,有關(guan) 部門於(yu) 今年清明節前,將9位和靜籍烈士從(cong) 阿裏烈士陵園遷土安葬於(yu) 此。他們(men) 是犧牲在阿裏的蒙古族戰士:巴利祥、昂尕、江布利、道爾甲拉、道爾基、坎曼爾、吉福祥、努爾甫、阿廷芳。
上個(ge) 世紀50年代,首批從(cong) 新疆參與(yu) 到解放西藏的先遣部隊136名官兵中有23名來自和靜巴音布魯克草原上的蒙古族戰士,他們(men) 是為(wei) 遠征而生的蒙古東(dong) 歸英雄土爾扈特的後裔。
這些年輕的蒙古族戰士,原屬於(yu) 國民黨(dang) 新疆獨立旅蘆光遠所屬29團一部,1949年跟隨趙錫光將軍(jun) 參加“9·25”起義(yi) 後,接受改編,編入騎兵8師23團,屯墾於(yu) 闐。
1950年5月,編入中國人民解放軍(jun) 第1兵團第2軍(jun) 獨立騎兵師1團1連。具有愛國主義(yi) 血統的土爾扈特之子,在騎兵師率先加入修築新藏公路大軍(jun) 中,在一連連長曹海林的帶領下,擔負著普魯卡子段開山拔牙任務,在築路戰鬥中,蒙古族戰士表現突出,連隊湧現出了巴利祥、阿金等勞模,先後有17人立甲、乙等功。
戰勝雪盲立頭功的坎曼爾、不惜冒死嚐野菜的阿廷芳、力斷強弓震昆侖(lun) 的巴利祥、接通高原運輸線的達進才……在先遣連進軍(jun) 藏北過程中,23名和靜籍蒙古族戰士發揮了重要作用,在堅守紮麻芒堡最艱苦的日子裏與(yu) 缺氧抗爭(zheng) ,擔負連隊放馬、打獵、運糧等艱巨任務,最終9名土爾扈特蒙古族戰士長眠於(yu) 藏北高原,他們(men) 用鮮血和生命立下了永恒的功業(ye) ,為(wei) 西藏的解放事業(ye) ,也為(wei) 土爾扈特的曆史寫(xie) 下了光輝篇章。
如今,在和靜巴音布魯克草原牧民心中,進藏先遣連的土爾扈特戰士,個(ge) 個(ge) 都是東(dong) 歸首領渥巴錫式的英雄。他們(men) 所在“進藏英雄先遣連”更是一支被毛澤東(dong) 同誌譽為(wei) “蓋世英雄”的英雄連隊。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