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wei) 新藏公路一景。記者 溫凱 洛桑旦增 達珍 紮西羅布 攝
地勢越來越高,氣候越來越惡劣,風大,缺氧,寒冷。他們(men) 走的是世界上最遠、最高、最冷、最險、最難的路。
——摘自《進藏英雄先遣連》
從(cong) 葉城縣新藏公路零公裏處出發,驅車100多公裏後,海拔從(cong) 1000多米升到3150米,我們(men) “追尋先遣連足跡”采訪報道組來到了新藏線上的第一個(ge) 山口——庫地達阪,再往西藏方向極目遠眺,一排皚皚雪山默然矗立,好似高牆擋住了我們(men) 的前進方向,不禁讓人心生畏懼——這就是進入西藏必須要穿越的昆侖(lun) 天險。
天上之路,不可複製的艱辛
如果說進入西藏的公路是“天路”,那新藏公路即國道219線,就是“天路中的天路”。新藏公路前後翻越了16座冰達阪,平均海拔4500米,是海拔最高、道路最險、環境最惡劣的高原公路。
其中,葉城至噶大克段公路1957年10月通車,為(wei) 簡易砂礫公路,全長1210公裏,最窄處僅(jin) 2.5米,海拔4000米以上的路段長達915公裏,海拔5000米以上路段長達130公裏。當年中國邊防部隊與(yu) 3000多名築路工人,付出了大量心血,才使公路較原計劃提前一年半通車,節約投資300萬(wan) 元,成為(wei) 整個(ge) 阿裏連接外界的唯一通道。
阿裏地區行署駐葉城辦事處駕駛員蘇傑告訴記者,就在上世紀90年代,新藏公路的路況都還很差,不少路段處於(yu) 單向通行的狀態,尤其是翻越新疆境內(nei) 的庫地、麻紮、黑卡子3座達阪時,默認的行車規矩是車子上午下山,下午上山。
“路就那麽(me) 窄,車子要是壞了,大家就會(hui) 堵在那裏走不了。”蘇傑說,當時從(cong) 葉城出發,最快要5天左右才能抵達獅泉河鎮,沿途幾乎沒有食宿點。有一次,蘇傑的車子陷在無人區裏,困了整整一周才被路過的部隊官兵救出,差點就沒命了。
為(wei) 保障這條世界屋脊的政治線、國防線和經濟線的暢通,駐地部隊和地方政府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在數十年裏多次對其改建修繕,才使全線通了柏油路。同時,派專(zhuan) 人駐守在新藏公路沿線,與(yu) 泥石流、雪崩冰崩、落石塌方等自然災害搏鬥,有力保障了祖國邊疆的國防安全和新疆、西藏兩(liang) 地的經濟建設。
“阿裏地區有一半以上的物資從(cong) 這裏運入,全年約有4000餘(yu) 輛各類車輛通行在新藏公路上。”武警交通三支隊養(yang) 護二大隊政治教導員貢鎳自豪地說,“自從(cong) 我們(men) 部隊2002年開始執行保通任務以來,新藏公路就再也沒有出現過冬季斷通的情況。”
絕美之路,不容錯過的震撼
行走在新藏公路,“震撼”是人們(men) 常常掛在嘴邊的詞語。
從(cong) 葉城出來,就要連續翻越庫地達阪等三座大山,其間危崖聳立、壑深穀幽,海拔急劇升降。途經皮山縣賽圖拉鎮後,一路與(yu) 喀喇昆侖(lun) 山終年不化的巍巍雪山相伴而行,即使是在夏天,呼嘯的山風仍然帶有刺骨的寒意。翻過奇台達阪,海拔上升到5000米,進入了藏北無人區,無垠的荒漠讓人心生寂寥。直到200多公裏後來到日土縣多瑪鄉(xiang) ,綠意盎然的草原才讓人放鬆下來。接著,前行在波光灩瀲的班公湖畔,恍若仙境。最終,在夜色中抵達獅泉河鎮。
這是一條絕美與(yu) 蒼涼不斷交織、疲憊與(yu) 興(xing) 奮反複湧現的公路。從(cong) 獅泉河鎮沿著新藏公路往拉薩方向前行,沿途還有岡(gang) 仁波齊、瑪旁雍錯、劄達土林等世界級旅遊目的地。
新藏公路,既是公路,又是風景,更是一個(ge) 傳(chuan) 奇。
英雄之路,不能忘卻的曆史
康西瓦,是新藏公路上的一處地名、一個(ge) 達阪,還是一座烈士陵園。
康西瓦烈士陵園建於(yu) 1965年,坐落在昆侖(lun) 山與(yu) 喀喇昆侖(lun) 山交匯處的康西瓦達阪東(dong) 南,從(cong) 新藏公路上出去2公裏便能到達,這裏安葬著112位在國防施工、守衛邊防中犧牲的戰士,陵園正中有一座黑色的紀念碑,上麵寫(xie) 著“保衛祖國邊防的烈士永垂不朽”十三個(ge) 大字,在四周雪山的襯托下,顯得格外莊嚴(yan) 肅穆。
記者查看了墓碑上記載的烈士們(men) 的生卒年月,發現他們(men) 大多數人倒下時,隻有十八九歲或二十歲出頭,有的為(wei) 國捐軀已經半個(ge) 世紀,由於(yu) 路途和時間的阻隔,他們(men) 的親(qin) 人較少能來到這裏祭奠,但每個(ge) 烈士的墓碑前,都擺放著水果、花束等祭奠品,這些是路過的駐地部隊官兵、當地群眾(zhong) 或遊客們(men) 為(wei) 他們(men) 獻上的,並且每年新兵上山,都要先到康西瓦烈士陵園向烈士報到,老兵退伍也要來這裏給烈士道別。
蘇傑告訴記者,不僅(jin) 是部隊官兵,普通老百姓路過康西瓦烈士陵園時,也會(hui) 自發前去祭奠,或者在路口處鳴笛致意,這是新藏公路上不成文的約定。
康西瓦烈士陵園的烈士們(men) 與(yu) 先遣連一樣,都是為(wei) 了維護祖國統一、領土完整和邊防鞏固而犧牲的。他們(men) 在祖國最需要的時候來到雪域高原,挺身而出、奮不顧身,獻出了寶貴的生命,長眠於(yu) 雪山之畔。
就在記者為(wei) 烈士墓碑敬獻哈達之際,一聲高亢的喇叭聲響起,這是一輛滿載的貨車正駛過烈士陵園路口向烈士們(men) 致敬。
山風襲來,吹濕了我們(men) 的眼眶;山河無恙,英雄安息。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