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wei) 進藏先遣連紀念館。記者 索朗仁青 攝
安誌明在為(wei) 李狄三守靈時,發現了李狄三寫(xie) 在日記裏的遺囑。
遺囑寫(xie) 於(yu) 1951年5月7日:
曹海林、彭青雲(yun) 同誌:
我可能很快就不行了,有幾件事情請兩(liang) 位同誌幫忙處理:
1.本日記是我們(men) 進藏後積累的全部資料,萬(wan) 望交給黨(dang) 組織。
2.幾本書(shu) 和笛子,留給陳(信之)幹事。
3.皮大衣留給拉五瓜同誌,他的大衣打獵時丟(diu) 了。茶缸一個(ge) 留給郝文清,幾件衣服留給炊事班的同誌,他們(men) 的衣服爛得厲害。
4.“金星”鋼筆一隻,是南泥灣開荒時王震旅長發給的獎品,如有可能請組織上轉交給我的兒(er) 子五鬥。還有條狐狸尾巴,是日加木馬本送的,請轉交給我的母親(qin) 。
——摘自《進藏英雄先遣連》
是什麽(me) 原因,讓一個(ge) 藏北小村成為(wei) 紅色教育的熱門“打卡地”?
我們(men) “追尋先遣連足跡”采訪報道組來到位於(yu) 羌塘腹地的改則縣先遣鄉(xiang) ,探訪英雄足跡、感受“先遣連精神”,也在曆史中找尋答案。
走進位於(yu) 改則縣先遣鄉(xiang) 的進藏先遣連紀念館,首先進入視線的是一塊刻著“進藏先遣連紀念館”幾個(ge) 大字的文化石。而文化石的“玄機”在它背後:七處自然凸起的“山峰”,代表先遣連官兵由漢、回、藏、維吾爾、蒙古、錫伯和哈薩克7個(ge) 民族組成。
進入紀念館廣場區域,講解員旦增卓瑪告訴我們(men) ,這座落成於(yu) 2019年9月27日的紀念館,在整體(ti) 設計上匠心獨運、意義(yi) 深遠:主體(ti) 建築為(wei) 一個(ge) 佇(zhu) 立在高原上的戰鬥堡壘,寓意先遣連的精神堅不可摧;紀念館正前方是一個(ge) 方形廣場,與(yu) 紅色地磚組成一個(ge) “中”字,又與(yu) 門外文化石遙相呼應,共同構成一個(ge) “忠”字,象征先遣連戰士忠誠於(yu) 黨(dang) 、忠誠於(yu) 人民;廣場中央豎起一根13.6米的旗杆,則代表先遣連136名戰士。
走進紀念館展館,該展館分為(wei) 序廳、“解放西藏是曆史賦予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和人民軍(jun) 隊的偉(wei) 大使命”“挺進——第一支到達西藏的人民解放軍(jun) ”“築壘高原——促進西藏和平解放”“不辱使命,讓五星紅旗高高飄揚在阿裏高原”“阿裏——昂首闊步新時代”六個(ge) 部分。展館中最吸引我們(men) 的,是序廳裏的主題群雕像。這座群雕反映的是先遣連翻越號稱“雄鷹也難以飛越”的昆侖(lun) 山的情形:四周群山高聳、風雪交加,氣氛凝重;中間拄杖的,就是李狄三,他目視前方、眼神堅定;一旁的連長曹海林,側(ce) 著身子朝身後大喊;戰士們(men) 有的扛旗,有的舉(ju) 槍,有的牽著牲畜趕路,呈現出一幅火熱的行軍(jun) 畫麵。
展廳內(nei) 一個(ge) 個(ge) 展板、一件件實物、一幅幅彌足珍貴的照片,如同一幀幀電影畫麵,把我們(men) 帶到了那段刻骨銘心的歲月。
1950年7月31日,為(wei) 貫徹落實黨(dang) 中央、毛主席關(guan) 於(yu) “進軍(jun) 西藏、解放西藏”的戰略決(jue) 策,西北軍(jun) 區第二軍(jun) 獨立騎兵師派遣以李狄三為(wei) 黨(dang) 代表兼總指揮,由136人組成的進藏先遣連,從(cong) 新疆於(yu) 田縣的普魯村出發,執行先期進藏任務。
先遣連的勇士們(men) 以堅定的信念、鋼鐵般的意誌,在沒有道路、沒有向導,條件極為(wei) 艱苦的情況下,翻越昆侖(lun) 山重重高山達阪,克服了風雪嚴(yan) 寒、高山缺氧、雪盲症以及通訊、給養(yang) 中斷等一係列難以想象的困難,於(yu) 1950年9月進入西藏阿裏改則地區,率先與(yu) 阿裏噶本政府簽訂政治和平協議,有力促進了西藏和平解放。
從(cong) 1950年10月開始,先遣連駐紮在紮麻芒堡(現先遣鄉(xiang) 一帶)長達7個(ge) 月。戰士們(men) 在這裏打獵、挖“地窩子”、用獸(shou) 皮縫衣服,解決(jue) 了吃、穿、住等難題,熬過了最艱難的時光,也終於(yu) 等到了後續支援部隊。
站在當年先遣連駐紮的地方,一個(ge) 個(ge) “地窩子”、哨崗、堡壘,一條條戰壕、防護線,至今仍保存完好,見證著當年先遣連戰天鬥地的真實場景。
據相關(guan) 資料介紹,先遣連在紮麻芒堡駐守期間,多次派出工作組宣傳(chuan) 黨(dang) 的政策,幫助群眾(zhong) 放牧、背水、撿牛糞,還拿出布匹、糧食、茶葉、糖塊等物品救濟貧苦牧民,把黨(dang) 的影響擴散到每一座帳篷氈房。
1999年8月,改則縣撤區並鄉(xiang) ,為(wei) 了紀念先遣連解放西藏的偉(wei) 大功績,將紮麻芒堡一帶命名為(wei) “先遣鄉(xiang) ”,沿用至今。
“挺進!挺進!挺進!人民的隊伍到藏北,趕走帝國主義(yi) 勢力,為(wei) 了國家統一……”英雄已逝,當年李狄三創作的《挺進歌》,卻仍留存在後人心中。如今,每逢清明、“七一”、“十一”等重大節日,當地幹部群眾(zhong) 都會(hui) 自發到進藏先遣連紀念館參觀、到進藏英雄先遣連烈士紀念碑前敬獻哈達,表達對烈士的深切懷念和崇高敬意。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