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科迦:孔雀河畔,鑲嵌在綠蔭裏的村落

發布時間: 2021-09-20 09:12:00 來源: 西藏日報


科迦服飾。記者 張宇 攝

  6月29日,進駐普蘭(lan) ,受到藏族群眾(zhong) 的熱烈歡迎。7月5日,阿裏專(zhuan) 員赤門色和副專(zhuan) 員滿頓區親(qin) 率20多人專(zhuan) 程從(cong) 噶大克前來普蘭(lan) 與(yu) 安誌明會(hui) 麵贈送800斤青稞炒麵慰勞,我軍(jun) 在普蘭(lan) 召開了地方官員、宗教人士和藏族民眾(zhong) 400多人參加的群眾(zhong) 大會(hui) ,宣傳(chuan) 了政策和紀律,然後揮師北上。

  ——摘自《進藏英雄先遣連》

  這是我的第三次阿裏行,也是第三次來到科迦村。

  7月1日上午,采訪完位於(yu) 普蘭(lan) 縣城郊山坡上的普蘭(lan) 邊防連(先遣連抵達普蘭(lan) 後建立的第一個(ge) 邊防連)後,我們(men) 匆忙向科迦村趕去。科迦村是我們(men) 此行在阿裏的最後一個(ge) 采訪點。

  到達科迦村時,幾位穿著科迦傳(chuan) 統服飾的村民,正在等我們(men) 。

  科迦村村委會(hui) 副主任巴桑歐珠是個(ge) 健談的人,這位中等個(ge) 頭、膚色黝黑的科迦新一代村幹部給人第一印象是有文化,也有遠見。

  與(yu) 我們(men) 短暫握手寒暄後,他說:“我先去把衣服換上,一會(hui) 兒(er) 再采訪。”

  巴桑歐珠是當天穿科迦服飾中的唯一男性。他樂(le) 嗬嗬地站在最邊上,介紹起每件服飾的特點、名稱以及科迦村人在何時、哪些儀(yi) 式中穿這種服飾。

  了解科迦,得從(cong) 科迦所處的地理位置入手。普蘭(lan) 縣邊境線長達400多公裏,是全國十多個(ge) 三國交界的縣之一,而科迦村是其最重要的邊境通道。

  阿裏有三圍,一圍日土、二圍劄達、三圍普蘭(lan) 。在喜馬拉雅眾(zhong) 雪山圍繞的山穀中,一千多年前,科迦寺依著孔雀河畔建起,山人從(cong) 四周坡頂走向山穀,科迦村在這裏形成。

  中尼邊境鐵索橋就在距離科迦村南30公裏外。從(cong) 鐵索橋這頭望向對麵山坡的尼泊爾境內(nei) ,一條羊腸小道清晰可見,這是從(cong) 尼泊爾通往科迦的唯一通道,相當於(yu) 尼泊爾的“茶馬古道”。

  曆史與(yu) 地理位置的特殊性,造就了科迦文化的獨特性,也成就了科迦不同於(yu) 其他地方的民風民俗。

  巴桑歐珠介紹,目前,科迦村保存有8套科迦服飾,也有人叫這種服飾為(wei) “飛天服飾”,其中,以婦女的“孔雀服飾”最為(wei) 昂貴。這種服飾價(jia) 值幾十萬(wan) 元甚至數百萬(wan) 元的主因是其多用黃金、白銀、鬆石、瑪瑙、珊瑚、琥珀、珍珠、田黃等金銀珠寶鑲嵌裝飾,每套服飾承載和沉澱著千百年的文化。

  和我們(men) 站在一邊聽巴桑歐珠介紹的,還有不少圍觀的村民。突然,我看到一個(ge) 熟悉的身影,瘦瘦高高,戴一頂遮陽帽的中年女子。

  卓瑪央宗,是她!遇到故人,難掩激動。2009年初次到科迦村采訪時,村支書(shu) 尼瑪多多帶我去了卓瑪央宗家,采訪了她和她的母親(qin) 。

  如今,卓瑪央宗的女兒(er) 就在此次展示科迦服飾的村民中,她指給我看。“楊家有女初長成”。12年前到她家采訪時,這個(ge) 小姑娘還羞澀地躲在角落。如今,這個(ge) 名叫巴桑瓊達的小姑娘已經出落得亭亭玉立。剛剛經曆高考的她,和母親(qin) 、外婆一樣,也是清清瘦瘦的高個(ge) 子。

  短暫的科迦“服飾觀摩”結束後,待巴桑歐珠換回便裝,我們(men) 乘他的私家車來到他家。他家和科迦村其他房舍一樣,白色,四四方方,兩(liang) 層,從(cong) 外觀看,牆很直,二層的小窗扇尤其多,屋頂四角的紅旗在藍天白雲(yun) 下分外耀眼。

  上木梯到二樓正廳,巴桑歐珠先從(cong) 櫃裏拿出一本已編印但尚未出版的藏文書(shu) ,隨手翻了幾頁。原來,這裏介紹了科迦的曆史傳(chuan) 說、民風民俗、歌舞服飾等內(nei) 容。

  對巴桑歐珠來說,這是他多年辛勞的成果。這是幾年前他和村裏懂點曆史、有點文化的村幹部和村民,找到村裏會(hui) 唱能跳、能說民俗曆史的老人,通過筆記、錄音、視頻等一點點記錄後,花費大量時間整理出來的。

  聽巴桑歐珠的語氣頗為(wei) 輕鬆:“為(wei) 了這事兒(er) ,我操心了好幾年,現在整理成這樣就算沒遺憾了。”

  巴桑歐珠說,一直以來,他最擔心的就是那些懂科迦村落曆史、懂歌舞、民俗的老人一個(ge) 個(ge) 去世。現在,巴桑歐珠懸著的心放下了,他說:“科迦的曆史文化悠遠而獨特,作為(wei) 後輩,我們(men) 應該了解、銘記,更應該傳(chuan) 承。”

  除了對保護村落文化上心,巴桑歐珠也與(yu) 新一屆村“兩(liang) 委”班子一起想方設法讓科迦村人生活更美好。科迦村有3個(ge) 村級集體(ti) 經濟,包括扶貧藏香廠、農(nong) 民施工隊、婦女合作社,全村689人參與(yu) 其中。

  “村裏每家每戶都種了果樹。目前,科迦在推進打造人畜分離的村居新方式。未來的科迦一定更美更好!”巴桑歐珠信心十足。

  傍晚,我們(men) 再次從(cong) 縣城驅車18公裏來到美麗(li) 的科迦取景。無人機拍攝的畫麵裏,美麗(li) 的科迦依山傍水,點點白色房舍呈三角形,鑲嵌在綠蔭裏,鑲嵌在黃燦燦的油菜花田裏。

(責編: 常邦麗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