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西藏新聞

十八軍老戰士朱東英:“我們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發布時間:2021-10-28 09:13:00來源: www.easyfundingllc.com新聞網

  朱東(dong) 英老人的家,在鄭州市管城區豫豐(feng) 街一處老舊的樓群內(nei) 。平日裏,朱東(dong) 英生活規律,早上推著小車去買(mai) 菜,給自己做一日三餐,做一些簡單的鍛煉,收拾房間……

  就是這樣一位普通的老人,卻是70年前跟隨部隊進軍(jun) 西藏、參與(yu) 和平解放西藏大業(ye) 的千千萬(wan) 萬(wan) 個(ge) 無名英雄之一。

  朱東(dong) 英,藏族,1928年3月生,四川巴塘人。1951年2月參加工作,同年參軍(jun) 入伍,進入中國人民解放軍(jun) 第18軍(jun) 52師157團文工隊,隨部隊參加和平解放西藏,成為(wei) 首批進軍(jun) 西藏的女兵之一。朱東(dong) 英先後在波密縣易貢農(nong) 場、拉薩工委組織部、原那曲地區巴青縣工作。1983年,朱東(dong) 英從(cong) 巴青縣退休回其他省市,現居河南鄭州。

  回望西藏70年發展巨變,正是這些讓西藏從(cong) 貧苦走向輝煌的開拓者、奉獻者和保衛者,走過一山又一山,翻越一嶺又一嶺,不畏風雪、不懼流血犧牲,進軍(jun) 西藏、和平解放西藏,才有我們(men) 今天的幸福生活。

  從(cong) 小就失去雙親(qin) 的朱東(dong) 英,是家中四兄妹中的老大,參軍(jun) 第二天,朱東(dong) 英便跟隨部隊進軍(jun) 西藏。因為(wei) 懂藏語,朱東(dong) 英被部隊領導安排隨隊開展翻譯,做一些動員宣傳(chuan) 工作。當時跟她一起進藏的,還有巴塘縣20多名小姑娘。

  回憶那段歲月,朱東(dong) 英印象最深的是單繩過金沙江。一次,她們(men) 通過一段穀深水急的河段時,就是靠著一根飛架兩(liang) 岸的粗繩過去的。背上負重幾十斤,她們(men) 需要徒手抓繩一步步艱難往前移動。剛前行幾步,手就麻了,如果不小心鬆開手,就會(hui) 直接掉進水裏被湍急的水流衝(chong) 走。

  眼睜睜看著自己的戰友被水流衝(chong) 走卻沒有任何辦法,這在朱東(dong) 英心裏留下了痛苦的記憶。

  困難最能激發人的潛力。渡過較寬的河麵時,朱東(dong) 英和戰友們(men) 逐漸琢磨出了更多的辦法,大家找來幾根木棍,用隨身的皮帶將木棍捆在一起,做成簡易木筏,順著水流慢慢劃到對岸。再冰冷的河水,也沒能阻擋住大家前行的腳步。

  作為(wei) 文藝兵,朱東(dong) 英她們(men) 一路行軍(jun) ,一路向沿途群眾(zhong) 講解共產(chan) 黨(dang) 的政策,宣講解放軍(jun) 進軍(jun) 西藏的目的和任務。對於(yu) 這支共產(chan) 黨(dang) 部隊,一開始群眾(zhong) 既害怕又好奇,害怕他們(men) 會(hui) 像農(nong) 奴主一樣壓迫自己,好奇他們(men) 到底到西藏來做什麽(me) 。朱東(dong) 英和文工團的姑娘們(men) 就一個(ge) 個(ge) 跑去給群眾(zhong) 做思想工作,向他們(men) 宣傳(chuan) 共產(chan) 黨(dang) 和解放軍(jun) 的政策。當看到沿途群眾(zhong) 從(cong) 抵觸轉變成接受、理解、支持解放軍(jun) 時,朱東(dong) 英感到十分開心。

  朱東(dong) 英的愛人郭家祥,是河南省封丘人,上世紀40年代參軍(jun) 入伍,參加過很多著名戰役,是一位戰鬥英雄。1953年,兩(liang) 人結婚後沒多久,朱東(dong) 英被組織安排到拉薩工委組織部工作,郭家祥則被派到重慶學習(xi) 。

  結束重慶學習(xi) 回到西藏,郭家祥向組織申請,希望能到最艱苦的地方工作。當時,剛剛和平解放的西藏,各地要開展地方建設,需要大量的人才到基層開展工作。位於(yu) 藏東(dong) 的巴青縣,由於(yu) 海拔較高,條件比較艱苦,人才急缺。麵對郭家祥的主動請纓,組織便把他安排到了巴青縣工作。為(wei) 了支持丈夫的工作,朱東(dong) 英也申請前往巴青。

  當時的巴青縣,不通車,生活物資都靠馬隊馱進去,工作生活條件極其艱苦。朱東(dong) 英回憶說,當時的米麵還能有基本的保證,最苦的是一點青菜也吃不上。偶爾,老家的親(qin) 戚朋友會(hui) 寄來一些幹豆角、蘿卜幹、白菜幹等,這對她們(men) 來說是最珍貴的禮物。由於(yu) 常年缺乏維生素,每個(ge) 人的指甲都是裂開的,稍微不注意就會(hui) 流血,疼痛難忍。

  當時縣裏醫療條件有限,生了病要麽(me) 硬扛著,要麽(me) 買(mai) 些藥水回來,自己給自己打針。到現在,朱東(dong) 英的屁股上仍有一個(ge) 很大的疙瘩,就是當時自己打針遺留下來的。自己打針,沒法做好消毒,針口就會(hui) 化膿,再用酒精擦擦把膿液擠出來,時間長了,打針的地方就留下了一個(ge) 大疙瘩。現在,陰天下雨時,這個(ge) 疙瘩還會(hui) 鬧點“小脾氣”。

  朱東(dong) 英和老伴,在西藏整整待了30年。期間,他們(men) 共生育了7個(ge) 孩子,由於(yu) 條件艱苦,兩(liang) 個(ge) 孩子未滿周歲就不幸夭折了。夫妻二人無奈隻好把其他5個(ge) 孩子寄養(yang) 在老家的叔叔嬸嬸家,而自己繼續投身到西藏建設中。

  幾年前,郭家祥離世。回憶幾十年的相濡以沫,朱東(dong) 英說,婚後,老伴對自己一直非常好。年輕時,他是為(wei) 我們(men) 黨(dang) 的革命事業(ye) 做出過突出貢獻的人,立功無數;婚後,他是個(ge) 愛家顧家的好丈夫、好父親(qin) 。

  朱東(dong) 英告訴記者,現在生活條件好了,吃穿不愁。逢年過節,孩子們(men) 回來歡聚,是她最開心的時候。

  回憶當年進藏時的艱難,再看看今天西藏四通八達的交通運輸網,老人感慨地說:“70年的巨大變化,是無數奮鬥者共同創造出來的,我們(men) 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