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點亮昆木加:西藏軍區情係基層破解邊防哨所用電難題,海拔4900米的雪域哨所用上了長明電

發布時間: 2021-11-24 09:20:00 來源: 解放軍報


昆木加哨所中士唐海福在寒夜中站崗。徐文斌 攝


技術員佘迅在哨所“植物工廠”采摘新鮮蔬菜。蘇豪 攝

  高原冬至,雪線下移。寒風卷起積雪,在夜空中輕舞飛揚,遠處的雪山在雲(yun) 層深處若隱若現。

  海拔4900米的西藏軍(jun) 區某邊防團昆木加哨所內(nei) ,哨長旦增列珠正在逐個(ge) 點位檢查電路情況。去年底,這個(ge) 哨所接入了國家電網。為(wei) 確保用電安全,旦增列珠每晚的例行工作多了一項:熄燈後檢查哨所各處線路。

  線路接口緊不緊、開關(guan) 按鈕有沒有鬆動……工作雖然繁瑣,但他每次檢查都格外認真。

  昆木加,藏語意為(wei) “鮮花盛開的地方”。然而,這裏方圓數十公裏荒無人煙,每年大雪封山期長達5個(ge) 月,年最低氣溫可達-37℃。

  隸屬於(yu) 裏孜戍邊模範連的昆木加哨所始建於(yu) 1962年。建哨以來,一茬茬哨所官兵采取點煤油燈、燒牛糞堆、柴油機發電等辦法,接力點亮這座“雪域孤島”。

  在軍(jun) 地努力推動下,阿裏聯網工程去年12月正式投運,長明電從(cong) 此點亮了“世界屋脊的屋脊”,昆木加哨所也徹底告別數十年不通電的曆史。哨所官兵都說,“這道光”來之不易。

  剛建哨時,哨所主要依靠煤油燈照明。由於(yu) 交通閉塞,煤油隻能靠官兵從(cong) 幾十公裏外背上哨所。為(wei) 節約燃料,官兵便利用一點一點收集起來的牛糞,燃起火堆借以照明。一個(ge) 個(ge) 黑夜裏,煤油燈和牛糞堆燃起的火光,成為(wei) 昆木加哨所彌足珍貴的光源。

  裏孜戍邊模範連的榮譽室裏,有一台老舊小功率手搖發電機。昆木加哨所的用電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它身上。

  “我的班長告訴我,這台手搖發電機是哨所的寶貝疙瘩,大家恨不得晚上睡覺都抱著。”在昆木加哨所堅守10多年的司務長賈年生介紹,那時候,哨所每天晚上7點半到9點半“通電”兩(liang) 個(ge) 小時。手搖發電機能為(wei) 一盞15瓦的白熾燈供電,盡管燈光微弱且忽明忽暗,畢竟也算用上了電燈。

  2005年,哨所換發柴油發電機,每天的供電時間延長至3個(ge) 小時。通電時間延長了,官兵休息時間能開展的活動也多了起來,下棋、看書(shu) ……哨所的“夜生活”添了幾分溫馨。

  與(yu) 手搖發電機相比,柴油發電機不僅(jin) 功率更大,穩定性也有很大提升。所以在照明之餘(yu) ,新的電器開始走進哨所官兵的生活:2008年,哨所接通了第一條地方電話線,官兵與(yu) 家人從(cong) 此不再依賴書(shu) 信聯係;2014年,上級給哨所配發了電視機,依靠衛星天線,官兵第一次在哨所裏看上了電視節目。

  “咱當兵的人,就是不一樣。頭枕著邊關(guan) 的明月,身披著雨雪風霜……”賈年生回憶,每次聽到電視裏響起《咱當兵的人》這首歌,大家都會(hui) 跟著一起唱。

  “今天的昆木加哨所不再是‘雪域孤島’,更像是我們(men) 的‘幸福港灣’。”旦增列珠介紹,用電一直是影響哨所建設的關(guan) 鍵難題,如今的昆木加哨所,基礎設施建設和官兵工作生活條件都得到了極大改善。

  在哨所新修建的溫室大棚和“植物工廠”內(nei) ,多種蔬菜、瓜果長勢喜人,綠油油的瓜苗在高原陽光的照耀下,散發出勃勃生機。溫室大棚一角,幾株打著骨朵兒(er) 的玫瑰花引人注目。“過段時間,我愛人將來隊探望,這幾朵玫瑰是我為(wei) 她準備的見麵禮。”上士王在軍(jun) 滿臉洋溢著幸福。

  傍晚時分,賈年生打開軍(jun) 用平板電腦,在“雪域配送”APP上為(wei) 官兵精心挑選下周需要的食材。挑好“商品”加入購物車,一鍵下單,隻需3天便可送達。“連隊和哨所之間修通了柏油路,即便大雪封山,各種物資也能及時送到。我們(men) 現在每天都能吃上新鮮蔬菜和水果,有時還能吃到海鮮!”賈年生語氣中充滿自豪。

  基本物資得到充分保障的同時,穩定的電力供應也讓官兵的業(ye) 餘(yu) 生活豐(feng) 富多彩。如今,哨所不僅(jin) 設有圖書(shu) 閱覽室,還引入了“唱吧”“桌式足球”等多種休閑方式。隨著網絡信號全麵覆蓋,官兵業(ye) 餘(yu) 時間除了休閑娛樂(le) ,還能隨時跟家人視頻聊天。

  哨所一角,巡邏歸來的4名戰士進入微壓氧艙調養(yang) 。為(wei) 保障官兵健康,上級給哨所配發了一台多功能微壓氧艙,它不僅(jin) 能模擬低海拔地區氣候環境,幫助官兵恢複體(ti) 力,還能檢測和記錄身體(ti) 各項數據,有效降低高原疾病發生率。

  “基層建設關(guan) 乎部隊戰鬥力生成。基層建設水平如何,要看關(guan) 鍵問題抓得準不準。昆木加哨所用電難題得到解決(jue) 後,很多問題迎刃而解。”西藏軍(jun) 區領導介紹,近年來,他們(men) 緊緊盯住製約部隊建設的瓶頸問題、影響備戰打仗的突出問題、困擾基層官兵的現實問題,探索推出“一哨一案精準解難”“黨(dang) 委逐級掛號督辦”“一個(ge) 階段一個(ge) 重點”等措施辦法,著力打通製約基層全麵建設的難點、堵點。

  據介紹,截至目前,西藏軍(jun) 區已基本解決(jue) 一線連隊用電、飲水、取暖、吸氧等“六難”問題,為(wei) 官兵練兵備戰、強邊固防提供了良好保障。

  又一個(ge) 夜晚降臨(lin) 。繁星閃爍,群山高聳,夜幕籠罩著世界屋脊。昆木加哨所內(nei) 燈光如晝,與(yu) 遼闊的星空交相輝映。

  燈光映照下,哨所屋頂高高飄揚的五星紅旗,在風中獵獵作響。

  亮了營房 暖了心房

  高原、海鮮,邊防、唱吧,生命禁區、植物工廠……如果單獨把這些詞拎出來,也許平常無奇,但當它們(men) 組合起來的時候,讓人真切感到滄桑巨變。

  采訪昆木加哨所,官兵爬冰臥雪為(wei) 國戍邊的使命擔當、以苦為(wei) 樂(le) 甘於(yu) 奉獻的樂(le) 觀精神,一次次打動著我。哨所全麵建設發生的巨大變化帶給我的觸動,絲(si) 毫不亞(ya) 於(yu) 官兵精神對我的震撼。曾幾何時,當其他省市電力如空氣一般無所不在的時候,雪域高原的哨所官兵,數十年裏隻能守著煤油燈、牛糞堆燃起的微弱火光,度過一個(ge) 個(ge) 寒冷孤寂的漫漫長夜。讀懂邊關(guan) 的艱辛往事,才能明白,昆木加哨所亮起的燈光,對官兵意味著什麽(me) 。

  微壓氧艙調養(yang) 、平板電腦購物、海鮮食品前送……讓過去想都不敢想的生活方式走進雪域高原,讓荒無人煙的苦寒之地真正變成“鮮花盛開的地方”,充沛的電力供應是“基礎的基礎”。從(cong) 這個(ge) 意義(yi) 上說,西藏軍(jun) 區下大力解決(jue) 一線哨所用電難題,點亮的是雪山哨所的營房,溫暖的是高原官兵的心房。

  習(xi) 主席多次強調,要帶著對官兵的深厚感情做工作。點亮昆木加的過程,是各級各部隊把官兵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視官兵如親(qin) 人,帶著真情實感關(guan) 心基層、建設基層的一個(ge) 縮影。我們(men) 有理由相信,隨著邊關(guan) 建設進一步加速發展,新時代的邊防官兵必將以更飽滿的精神狀態、更堅定的理想信念投身練兵備戰,為(wei) 守邊固防貢獻自己的全部力量。

(責編: 李雅妮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走進巴弄卓康:天邊哨所展新顏

    巴弄卓康哨所位於西藏日喀則市定日縣,海拔5000多米,終年積雪,高寒缺氧。守衛在這裏的官兵,擔負著中尼邊境某段巡邏執勤任務。 [詳細]
  • 望月,在喜馬拉雅山麓

    這個每月巡邏4次的點位,位於海拔5700多米的山口上。艱難的攀登是對官兵體力和意誌的雙重考驗,每一次抵達都會留下不同的記憶烙印。 [詳細]
  • 雲中哨所魚水情

    7月28日,普赤、次仁曲珍和達吉3位藏族老阿媽排坐在達吉家的沙發上,又一次撥通了詹娘舍哨所班長劉傑飛的視頻電話。 [詳細]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