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西藏新聞

拉薩市堅持係統治理,紮實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工作

發布時間:2022-01-12 09:31:00來源: www.easyfundingllc.com新聞網

  “四山環拱,水繞城郭;旋柳撫岸,鳥翔魚遊……”描述的不是江南水鄉(xiang) ,而是拉薩市。

  每到周末,家住拉薩東(dong) 郊的索朗次仁都會(hui) 和家人來到拉薩河3號閘,拍攝河畔美景。談起攝影這一愛好,他回憶說:“2020年的一個(ge) 冬日,我和朋友們(men) 到濱河公園遊玩,夕陽下,看到水麵碧波粼粼、水鳥展翅翱翔,太美了。此後,我就會(hui) 不定期來到這裏,用手中的相機記錄拉薩河3號閘不同季節的美景。”

  從(cong) 小在拉薩長大的索朗次仁,已不知來過拉薩河多少次了。每次站在河畔眺望,他心頭都有一番波瀾:“要是在幾年前,哪有這樣的美景啊!”

  2014年10月,拉薩河3號攔河閘壩成功蓄水,在拉薩河的平水期或枯水期階段,通過控製水閘閘門,為(wei) 拉薩增添了一個(ge) 平均水深2.5米、平均水麵寬度300多米、蓄水量約105萬(wan) 立方米的人工湖。人工湖不僅(jin) 增加了城市空氣含氧量和濕度,還能補給城市地下水位,具有巨大的生態效益和社會(hui) 效益。

  伴著晨曦,市民楊先生沿著拉薩河畔一路騎行到3號閘,在湖邊駐足的他深吸一口氣,露出了滿足的笑容。在他身後,遠山映著近水,風景如詩如畫。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在生態文明建設過程中,拉薩市持續發力,實行最嚴(yan) 格的生態環境保護製度,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係統治理,深化實施“綠色圍城”、城市水係改造、拉薩河保護等重大生態工程……隨著一項項措施的落地落實,拉薩的生態文明建設工作不斷邁上新台階,市民群眾(zhong) 從(cong) 良好生態中得到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

  十年前,拉薩南山土壤貧瘠、岩石裸露,還是一座荒山,成為(wei) 製約全市綠色發展的“瓶頸”。“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麵對這樣的挑戰,拉薩市攻克技術難關(guan) ,全力推進南山山體(ti) 造林綠化工程。2018年,在南山造林綠化試點成功的基礎上,拉薩市又實施了北山造林項目,栽植苗木31種、64959株,成活率達95%以上。

  通過幾年的努力,南、北山共計造林7640.9畝(mu) ,在全區率先實現了海拔3900米以上、幹旱半幹旱山區人工造林零的突破。拉薩聖地生態園林建設投資有限公司項目部部長呂強說:“項目區域內(nei) 涉及人工造林、封山育林,還包括水利設施,目前項目進入養(yang) 護期階段。”

  拉魯濕地,是國內(nei) 海拔最高、麵積最大的城市天然濕地,保護區總麵積1220公頃。為(wei) 了保護這片不可多得的高原濕地生物基因庫,拉薩市深入貫徹“生態保護成果與(yu) 市民共享”的生態發展理念,2018年起,先後投資9億(yi) 多元,實施拉魯濕地三期保護工程,疏通拉薩河通往濕地的三條幹渠,還將季節性的河流流沙河引入了拉魯濕地,這些引來的清潔水源為(wei) 濕地補水,滋潤了沙化、幹化的土地。

  如今,拉魯濕地水域麵積擴大了三分之一,常年棲息的鳥類有21種、7000餘(yu) 隻,包括黑頸鶴、赤麻鴨、斑頭雁等,拉魯濕地的生物多樣性保護與(yu) 可持續利用的價(jia) 值得到有效發揮。遊客謝女士告訴記者:“我是第二次來拉薩了,感覺拉魯濕地的衛生、生態保護、基礎設施都越來越好了,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來這裏散步、呼吸新鮮的空氣感覺身心舒暢。”

  2016年以來,拉薩市主要江河湖泊水質保持良好,空氣質量優(you) 良率保持在98%以上,在全國168個(ge) 重點城市中始終名列前茅,全麵消除4300米以下“無樹村”和“無樹戶”,城區綠化率達到38.8%,草原綜合植被覆蓋率達到69.8%,城市汙水處理率達到98.1%,生活垃圾處理率達到100%,有條件的村莊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85%,城市新能源公交車達到100%。2020年10月,拉薩市榮獲“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稱號,也是全國第一批獲得該榮譽的省會(hui) 城市。

  軟硬件建設相輔相成,共同構成了拉薩市城市生態環境的美好。拉薩市城市生態環境建設的經驗做法,也成為(wei) 西藏各個(ge) 城市進行生態環境建設的重要參考,一幅美麗(li) 城市的畫卷正在高原大地徐徐展開。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西藏黑頸鶴已有近萬隻

    日前,記者從西藏自治區生態環境廳獲悉,西藏黑頸鶴數量至今已有近萬隻。黑頸鶴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近年來,西藏自治區多措並舉實施生態建設工程,黑頸鶴數量逐年遞增。[詳細]
  • 篤行不怠續輝煌

    1月7日下午,備受全區各族人民矚目的自治區十一屆人大五次會議圓滿完成各項議程,勝利閉幕。[詳細]
  • 高原生物多樣性保護的西藏實踐

    西藏自治區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6日正在拉薩召開,西藏作為重要的國家生態安全屏障和國家生態文明高地,生態文明建設、生物多樣性保護成為不少代表關注的重點。[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