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西藏新聞

“電力天路”上的苦與甜 西藏青藏聯網工程年檢記

發布時間:2022-05-29 09:11: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電力天路”上的苦與(yu) 甜西藏青藏聯網工程年檢記
青藏聯網工程年檢工作人員正在進行走線。 閆昱翰 攝

  5月,平均海拔5000多米的西藏那曲市安多縣,天氣陰晴不定,冷如寒冬。為(wei) 保障“電力天路”運維,青藏聯網工程線路年檢工作人員堅守高海拔一線。近日,記者跟隨電力工人,見證他們(men) 巡檢“電力天路”中所遇到的苦與(yu) 甜。

  在青藏聯網工程西藏側(ce) 安多段年檢現場1749號塔位,檢修人員正在40多米的高空檢查絕緣子、導地線、引流板和間隔棒等。此時,共有60多名國網西藏電力輸電線路檢修人員同步穿梭在高海拔的鐵塔與(yu) 銀線之間,開展年度檢修作業(ye) 。

  高原天氣多變,不一會(hui) 兒(er) ,天空中便是烏(wu) 雲(yun) 密布,風也逐漸變大。現場負責人左天勇不時拿出測風儀(yi) ,測量風速。沒過多久,突然下起了冰雹,風速達到了5級,左天勇立即向塔上走線的工作人員大喊:“馬上就近下塔,現在無法滿足作業(ye) 條件,為(wei) 保障安全,快下來。”隨即,工作人員陸續平安下塔。


電力年檢工作人員布置安全圍欄。 閆昱翰 攝

  “高空作業(ye) 時,天氣‘不配合’,我們(men) 隻能馬上暫停工作。今天安多的天氣不太好,昨晚下了雪,我們(men) 早上8點到達工作現場,在做好安全措施後,就一直在原地等候作業(ye) 條件,一直到中午才開始登塔作業(ye) 。”左天勇解釋。

  沒過多久,烏(wu) 雲(yun) 散去、天空放晴,他們(men) 又立即整理工具,再次登塔作業(ye) 。

  從(cong) 1749號塔位出發,我們(men) 繼續驅車前往唐古拉山口方向的1501號塔位,在距離目的地還有約10公裏的時候,道路從(cong) 柏油路變成了泥路,隨後,車輪開始打滑,車輛陷入泥沼中,無法前行。

  “這裏是當年建設青藏聯網工程時的凍土施工攻堅帶,這樣的地方,也隻有靠冬季受凍時施工。春夏時節,便成了泥沼地。”1501號塔位年檢工作現場負責人董建明一邊推車,一邊介紹。


工作人員進行登塔前準備工作。 李東(dong) 淮 攝

  “陷車是家常便飯。”董建明和同事們(men) 熟練地墊土、推車、安裝牽引繩,不一會(hui) 兒(er) 就將車從(cong) 泥沼中拖了出來。他說,青藏聯網工程運維的11年間,電力工作人員早已習(xi) 慣一路上的各種困難。

  終於(yu) 來到目標塔位,在董建明的帶領下,現場工作人員迅速布置安全措施,做好準備工作。可是“天公又不作美”,大家繼續在原地休息等候作業(ye) ,期間還遇到了冰雹天氣,大家隻好上車躲避。

  董建明笑著說,在高原上開展輸電線路檢修作業(ye) ,麵對的是人煙稀少、枯燥乏味的環境,大家久而久之慢慢學會(hui) 了“找樂(le) 子”。


青藏聯網工程年檢工作人員在海拔5000多米的唐古拉山巒間走線作業(ye) 。 閆昱翰 攝

  安多地處羌塘,是野生動物的天堂,他們(men) 在日常工作中,經常會(hui) 遇到當地的野生動物。發現和拍攝這些野生動物,也是他們(men) 線路檢修路上最大的樂(le) 趣。董建明掏出手機,展示自己拍攝到的藏羚羊。

  隨著天氣轉好,董建明指揮班組工作人員開始登塔,進行高空檢修作業(ye) 。至傍晚時分,巡檢人員陸續平安下來,收拾工器具準備返回駐地。陷車、脫困、等待天氣好轉,登塔作業(ye) 、行走在唐古拉山巒的電塔之間……這便是在海拔超過5000米的高原,電力巡檢工人們(men) “普通的一天”。

(責編: 陳衛國)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