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西藏新聞

“唐古拉之鷹”年檢“電力天路”進行時

發布時間:2022-05-24 09:14: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圖為(wei) 國網青海超高壓公司輸電運檢人員在海拔4700米以上的高原檢修“電力天路”。國網青海超高壓公司供圖

  5月21日,青藏高原海拔4700多米的“斷氧層”五道梁地區,在±400千伏柴拉線670號塔上,2名檢修人員正在50多米的高空中逐一檢查並緊固鐵塔電氣部位金具螺栓。與(yu) 此同時,還有近60名輸電線路檢修人員分布在這條線路沿線,穿梭於(yu) 鐵塔銀線之間,開展工程年度檢修工作。

  圖為(wei) 國網青海超高壓公司輸電運檢人員在海拔4700米以上的高原檢修“電力天路”。國網青海超高壓公司供圖

  “電力天路”青藏聯網工程穿越昆侖(lun) 、飛跨唐古拉,將光明與(yu) 溫暖送往西藏。負責這條線路運維工作的隊伍被稱為(wei) “唐古拉之鷹”電力天路運維班。5月14日,青藏聯網工程柴拉直流係統2022年度檢修啟動,“唐古拉之鷹”們(men) 再次奔赴五道梁、沱沱河以及唐古拉等地對線路開展為(wei) 期15天的年檢工作。

  “通知塔上的人抓緊時間收拾工器具,盡快下塔。”5月19日,現場工作總負責人王國鑫在結束了上一組的安全監督工作後,趕往海拔5000米的風火山地區,剛一下車,他就對1266號塔下的第六組負責人應洪喊道。

  此次年檢輸電線路總工作總負責人王國鑫是“唐古拉之鷹”電力天路運維班班長,自2011年參加工作一直在海西地區從(cong) 事輸電線路運檢工作。

  在行車途中,王國鑫發現不遠處的天空悄然聚起了團團陰雲(yun) ,以他守護這條線路十一年的經驗,極有可能馬上會(hui) 降臨(lin) 大雪或冰雹。

  “大家收拾好工器具,抓緊時間上車。”塔上人員下塔後,王國鑫一邊幫忙收拾安全帶,一邊催促。不一會(hui) 兒(er) ,大風肆虐,天空飄起了鵝毛大雪。


圖為(wei) 國網青海超高壓公司輸電運檢人員在海拔4700米以上的高原檢修“電力天路”。嶽佳君 攝

  作為(wei) 輸電線路年檢總負責人,除了負責各個(ge) 現場的安全督查,王國鑫還要根據每日現場天氣情況靈活調整各小組作業(ye) 內(nei) 容,統籌推進年檢工作。每個(ge) 深夜,他都忙著伏案梳理各組工作進度、人員身體(ti) 狀況以及需要協調的事項等,並及時關(guan) 注青藏線沿線各地的天氣情況,安排調整次日的工作任務,確保年檢工作按照計劃有序推進。

  “95後”的付新程是“唐古拉之鷹”電力天路運維班的一員,這是他第6次參加年檢工作。此次年檢,他所帶領的第五小組負責沱沱河至雁石坪區段的輸電線路,因為(wei) 該段線路途經可可西裏生態保護區,他們(men) 每天除了開展線路檢修外,還要對鐵塔下方植被恢複及生長情況進行記錄、統計和分析。

  隨著天氣的逐漸轉暖,地麵被草甸、植被覆蓋,為(wei) 了避免行車破壞植被,他們(men) 每天都在鐵塔間徒步行走開展檢修工作。工作中還隨時會(hui) 與(yu) 黃羊、藏野驢、旱獺等野生動物相遇,他們(men) 會(hui) 主動避讓這些“高原精靈”,不打擾它們(men) 的正常活動。


圖為(wei) 付新程完成當日的檢修工作,在宿舍內(nei) 一邊吸氧氣,一邊研究工作方案。孟瑋 攝

  年檢啟動前,該公司格爾木運維分部副主任賈延鴻帶領團隊對柴拉直流輸電線路曆史遺留缺陷及新發現缺陷進行全麵梳理,指導編寫(xie) 年檢方案,從(cong) 人員分工、工器具準備、安全措施落實、後勤保障等方麵進行細致籌備。

  今年52歲的賈延鴻是此次年檢隊伍中年齡最大的一位。作為(wei) 現場安全監察組組長,賈延鴻忍受著高反帶來的身體(ti) 不適,與(yu) 20名檢修人員同吃同住在地處“斷氧層”五道梁駐地,督促現場安全措施落實到位,統籌保障檢修人員生產(chan) 生活。每天賈延鴻都要來回奔波三四百公裏,到多個(ge) 作業(ye) 點進行安全檢查,對每個(ge) 現場作業(ye) 關(guan) 鍵工序、安全措施、技術措施等的落實情況進行細致督查。

  在青藏聯網工程的年檢現場,還有很多像他們(men) 一樣平凡卻執著堅毅的身影,他們(men) 挑戰著海拔的極限,用認真和嚴(yan) 謹的工作態度保障工程正常運行,將光明與(yu) 溫暖送往西藏。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