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展精準氣象服務 西藏波密縣“林下經濟”風景正好
翻開散落在地麵的枯枝落葉,輕輕扒開表層土壤,壯實的天麻塊莖便呈現出來。小心取出、裝筐、搬運……村民們(men) 小心翼翼,但是忙得熱火朝天,豐(feng) 收的喜悅讓大家樂(le) 在其中。近日,記者跟隨西藏自治區氣象災害防禦技術中心、自治區氣象預警信息發布中心調研團隊一行,來到了位於(yu) 波密縣的高原藏天麻產(chan) 業(ye) 開發有限公司,探訪風景正好的“林下經濟”。
據《西藏植物誌》記載,藏天麻主要分布於(yu) 林芝市巴宜區、波密縣、察隅縣,山南市錯那縣及日喀則市亞(ya) 東(dong) 縣等地,生長在海拔在2100米至2700米的鬆林、灌木叢(cong) 、竹林下及山坡闊葉林間。“藏天麻種子極小,隻有胚,無胚乳和其他營養(yang) 器官,自身不能萌發,人工栽培難度極大。”波密高原藏天麻產(chan) 業(ye) 開發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周福榮介紹。
依靠已熟練掌握的天麻林下野生撫育種植技術,該公司將目光投向了區位優(you) 勢明顯的林芝市波密縣,他們(men) 決(jue) 定在這片土地上讓藏天麻落地生根,讓“林下經濟”產(chan) 業(ye) 發展成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重要抓手。什麽(me) 是野生撫育呢?它是野生藥用植物采集與(yu) 馴化栽培的有機結合,是藥用植物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化生產(chan) 經營的新模式。
“波密藏天麻林下野生撫育,是在波密縣野生藏天麻分布區內(nei) ,人為(wei) 增加藏天麻種群數量,使其產(chan) 量達到一定規模,滿足人們(men) 的生產(chan) 需求。整個(ge) 撫育過程不破壞生態環境、不施化肥和農(nong) 藥,是一種綠色的、可持續發展的生產(chan) 方式。”周福榮介紹,野生撫育可以充分利用林地資源、保證品質、降低成本、提高經濟效益、保護野生種質資源,具有較大的發展潛力。
在該公司良種繁育基地,有一台正在“勤勤懇懇”工作的ZY農(nong) 業(ye) 氣象自動觀測站。這套係統以溫濕、風向風速、氣壓、雨量、土壤水分、總輻射等氣象要素,為(wei) 藏天麻野生撫育種植提供準確的氣象數據,科學地指導生產(chan) 決(jue) 策和生產(chan) 過程。
記者了解到,2020年,該公司種植麵積為(wei) 500畝(mu) ,收獲的鮮天麻約18萬(wan) 斤;2021年,新增種植麵積700畝(mu) ,到2022年冬季,預計收獲鮮天麻超30萬(wan) 斤。“波密縣氣象局為(wei) 我們(men) 提供了一係列精準氣象服務,讓企業(ye) 減少種植成本,有效避免潛在自然災害,實實在在做到了‘氣象助農(nong) ’。”周福榮說,他們(men) 每天都能及時接收到最新的天氣預報。
“農(nong) 業(ye) 氣象自動觀測站對及時掌握作物生長狀況、開展農(nong) 事活動和現代化農(nong) 田管理、科學評估氣象因子對作物的影響、分析農(nong) 業(ye) 氣象災害實況與(yu) 評估、製作作物產(chan) 量預報、改進作物模型和陸麵模型、提高衛星遙感應用的解譯精度與(yu) 驗證能力等領域,具有重要應用價(jia) 值。”波密縣氣象局代局長巴桑次仁介紹。
據了解,該公司依托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西南林業(ye) 大學天麻研究院、昆明理工大學生命科學與(yu) 技術學院作為(wei) 技術支撐,致力於(yu) 打造“公司+科研+市場+專(zhuan) 業(ye) 合作社+專(zhuan) 業(ye) 種植戶”的特色經濟產(chan) 業(ye) 鏈模式,實現產(chan) 、學、研、供、銷一體(ti) 化無縫對接,帶動波密縣當地農(nong) 牧民通過“林下經濟”產(chan) 業(ye) 實現增收致富,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記者了解到,該公司自2020年成立以來,先後雇用當地村民3000餘(yu) 人次,帶動增收60餘(yu) 萬(wan) 元;長期雇用當地村民10人,帶動增收30萬(wan) 元;收購附近群眾(zhong) 野生天麻2400餘(yu) 斤,群眾(zhong) 增收48萬(wan) 餘(yu) 元。
下一步,該公司將利用波密縣優(you) 勢資源,發展特色“林下經濟”產(chan) 業(ye) 。努力與(yu) 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建立起多種形式的利益聯結機製,促進產(chan) 業(ye) 經營主題由“公司經營”轉變為(wei) “合作共贏”,使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與(yu) 產(chan) 業(ye) 發展融合,推動波密藏天麻產(chan) 業(ye) 形態由“小特產(chan) ”升級為(wei) “大產(chan) 業(ye) ”,形成結構合理、鏈條完整的優(you) 勢特色產(chan) 業(ye)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做科學高峰的攀登者
不久前,在西藏珠峰地區開展的“巔峰使命2022——珠峰極高海拔地區綜合科學考察研究”創造了多項新紀錄,中國科學家成功將氣象站架設在海拔8830米的高度。[詳細] -
攀登,向著科學之巔(科技自立自強)
今年5月,“巔峰使命2022——珠峰極高海拔地區綜合科學考察研究”在西藏珠峰地區開展。[詳細] -
我國珠峰科考首次突破八千米以上海拔高度
4日中午,13名珠峰科考隊員成功登頂珠穆朗瑪峰。這是我國珠峰科考首次突破8000米以上海拔高度,在青藏高原科學考察研究曆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