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戰友到親戚 多民族家庭其樂融融
2021 年6 月1 日兒(er) 童節,西藏佛學院與(yu) 拉薩市第一小學舉(ju) 行聯誼活動,孩子們(men) 一起朗誦詩歌、玩遊戲等。記者 江飛波 攝
2020年7月,遼寧省遼陽市第一中學西藏班的126名藏族學生順利完成初中課程,返回西藏家鄉(xiang) 參加內(nei) 地西藏班中考,準備開始新的學習(xi) 和生活。 中新社記者 張偉(wei) 攝
66歲的陳全銀與(yu) 65歲的才達是多年的老戰友,1976年同在林芝市墨脫縣當兵。40年前,陳全銀退伍。因為(wei) 車票,兩(liang) 人相識。才達邀請這位剛丟(diu) 了車票的漢族戰友暫住自己家。
正因這次相識,三年後,才達把自己的妹妹托付給了自己的戰友。這位珞巴族老人說:“當兵的時候,陳全銀老實能幹,放心地把妹妹托付給他。”
從(cong) 戰友到親(qin) 戚,這層關(guan) 係更親(qin) 近了。從(cong) 此,陳全銀安心在墨脫成家立業(ye) 。5個(ge) 兒(er) 女長大成人相繼結婚,兩(liang) 輩人共同組成了漢族、藏族、門巴族、珞巴族多民族大家庭。
在此生活數十年,陳全銀能說一口流利的珞巴語,才達老人也能說地道的四川話。多民族家庭的其樂(le) 融融不僅(jin) 體(ti) 現在語言上,更多融入到了生活的點點滴滴中。
在西藏,民族團結家庭並不是個(ge) 例,有不少個(ge) 人和集體(ti) 也為(wei) 民族團結進步事業(ye) 作出了突出貢獻。目前,西藏全區榮獲國務院表彰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ti) 140個(ge) 、模範個(ge) 人189人;西藏自治區級表彰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ti) 1794個(ge) 、模範個(ge) 人2657人;63家單位被評為(wei) “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單位”,8家基地被評為(wei) “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拉薩、日喀則、昌都、阿裏、林芝5個(ge) 市地成功創成“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地(市)”。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西藏自治區不斷推進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區創建,民族團結進步事業(ye) 取得全方位進步、曆史性成就。
西藏自治區民委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自治區1990年確立每年9月為(wei) “民族團結進步宣傳(chuan) 活動月”,全區持續32年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宣傳(chuan) 教育和創建工作,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解決(jue) 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
2020年5月實施了《西藏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區創建條例》,這是西藏首次以立法形式對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區創建進行規範,開創了模範區創建先河。根據此條例,西藏自治區研究製定實施了《西藏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區創建規劃(2021-2025)》《西藏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區創建“九進”實施方案》等政策舉(ju) 措。
該負責人說,全麵回顧西藏和平解放七十多年發展曆程,尤其是深入總結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民族團結進步事業(ye) 取得的輝煌成就,積累了必須堅持新時代黨(dang) 的治藏方略、必須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必須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製度等10條基本經驗。
該負責人表示,這些經驗,是黨(dang) 的民族工作理論和實踐在西藏的智慧結晶,是做好新時代西藏民族工作的寶貴財富,必須長期堅持、一以貫之。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一位年輕活佛眼中的西藏佛學院
第二十三世夏仲活佛阿旺洛桑丹增曲吉尼瑪,是西藏佛學院首屆學製班學員,現已畢業多年。采訪中,這位年輕活佛說,過往學習經曆,讓他接受了傳統經院式和現代學院式教育,受益頗多。 [詳細] -
共建共享 基層統戰工作往心裏走
拉薩市堅持把社區作為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的重要基點,推動各民族越走越近、越走越親。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