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助力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2021年3月,林慶在阿裏邊境一線入戶了解三農(nong) 金融服務點情況。中國農(nong) 業(ye) 銀行西藏自治區分行供圖
“西藏屬於(yu) 邊疆民族地區,農(nong) 業(ye) 銀行在西藏承擔著特殊任務。在金融係統中,521個(ge) 人工網點幾乎覆蓋到所有鄉(xiang) 鎮,5500多個(ge) 三農(nong) 金融服務點也遍布基層鄉(xiang) 村。”中國農(nong) 業(ye) 銀行西藏自治區分行黨(dang) 委書(shu) 記、行長林慶在采訪中表示。
金融如何助力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在采訪中,林慶更多講到了普惠金融的民族特殊性。他說,服務方麵,開展了很多行之有效的工作。比如在基層,部分老百姓不懂漢語,就設立專(zhuan) 門的藏漢翻譯部門跨過溝通鴻溝,安排精通少數民族語言的同誌去服務老百姓。為(wei) 了解決(jue) 老百姓居住分散的問題,還推出了基層營業(ye) 機構“3+2”金融服務模式,即3天在營業(ye) 網點坐班,2天走村入戶開展流動金融服務,現場幫助老百姓解決(jue) 實實在在的問題。另外,農(nong) 行西藏分行掌上銀行藏文版也已上線使用。
他還提到,西藏分行是多民族的大家庭,目前,約80%的員工為(wei) 藏族,還包括漢族、門巴族、珞巴族、回族、彝族、白族等在內(nei) 的其他民族員工。
他說,近年來,西藏分行不斷加大了普惠金融信貸投放力度,創新推出了“犛牛產(chan) 業(ye) 貸”“藏雞貸”“林卡貸”等20多個(ge) 貼近老百姓生活的貸款產(chan) 品。同時,運用數字化手段,推出了係列“e貸”產(chan) 品,老百姓通過手機上的農(nong) 行掌上銀行係統就能申請貸款,滿足生產(chan) 消費中的多元資金需求。據統計,截至2021年底,該行農(nong) 戶貸款餘(yu) 額約320億(yi) 元人民幣。
金融助力支持春耕備耕。自1995年農(nong) 行西藏分行成立,每年均要開展春耕備耕服務工作,尤其2014年以來,關(guan) 於(yu) 春耕備耕服務工作,每年年初均形成西藏分行1號文件助力“三農(nong) ”發展。林慶認為(wei) ,這也是西藏分行服務“三農(nong) ”的宣言書(shu) 。據統計,該行今年僅(jin) 春耕備耕信貸投放就超過40億(yi) 元。
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hui) 中提到“強邊”。林慶表示,曾走訪西藏邊境地區,調研所有農(nong) 行網點。在總行和分行的共同努力下,2020年形成了關(guan) 於(yu) 加強“金融戍邊”工作的重要文件,確定了28條政策,包括支持邊境小康村建設、基礎設施建設、邊境產(chan) 業(ye) 發展等。
他特別提到邊境產(chan) 業(ye) 方麵,在山南錯那縣和日喀則亞(ya) 東(dong) 縣分別確定了一個(ge) 邊境村鎮作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示範點,采取信貸扶持和無償(chang) 投入兩(liang) 種方式予以支持。
如何一如既往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林慶表示,將繼續承擔特殊使命,促進西藏長治久安和高質量發展,進一步加強黨(dang) 建工作與(yu) 業(ye) 務經營相融合,每年3月常態化開展愛國主義(yi) 教育,進一步發揮黨(dang) 員先鋒模範作用,加強黨(dang) 組織建設,將基層黨(dang) 組織建成民族團結的先鋒隊;發揮農(nong) 行獨特作用,加大實體(ti) 經濟支持,服務好“三農(nong) ”,做好“金融戍邊”,滿足民眾(zhong) 多元化多類型服務需求;構建新時代農(nong) 行發展新優(you) 勢,加強自身建設,進一步提高業(ye) 務能力和水平,在三農(nong) 金融服務、綠色金融、數字化經營等方麵進一步轉型。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從戰友到親戚 多民族家庭其樂融融
66歲的陳全銀與65歲的才達是多年的老戰友,1976年同在林芝市墨脫縣當兵。40年前,陳全銀退伍。因為車票,兩人相識。才達邀請這位剛丟了車票的漢族戰友暫住自己家。 [詳細] -
一位年輕活佛眼中的西藏佛學院
第二十三世夏仲活佛阿旺洛桑丹增曲吉尼瑪,是西藏佛學院首屆學製班學員,現已畢業多年。采訪中,這位年輕活佛說,過往學習經曆,讓他接受了傳統經院式和現代學院式教育,受益頗多。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