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象】今年5月底,16個(ge) 科考小組、270多名科考隊員參加的“巔峰使命2022”珠峰科考活動主體(ti) 任務完成,創下了多項科考新紀錄。這是第二次青藏科考自2017年啟動以來,學科覆蓋麵最廣、參加科考隊員最多、采用的儀(yi) 器設備最先進的標誌性科考,涉及西風—季風協同作用、亞(ya) 洲水塔變化、生態係統與(yu) 生物多樣性、人類活動變化、地球動力學勘測等多項任務。
【點評】我國珠峰科考首次突破8000米以上海拔高度,完成世界海拔最高自動氣象站的架設;首次在珠峰峰頂海拔8848.86米、7028米和6500米等不同海拔高度采集冰芯樣品,用於(yu) 穩定同位素、黑碳、氣溶膠等分析;首次在珠峰地區釋放我國科研人員自主研發的臭氧探空氣球,探空高度最高達到39.1公裏……一個(ge) 個(ge) “首次”,不斷刷新我們(men) 探索世界最高峰的紀錄。
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亞(ya) 洲水塔,是地球第三極,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戰略資源儲(chu) 備基地。珠峰地區作為(wei) 多圈層作用的典型代表,冰川、雪山、森林、湖泊與(yu) 生物和諧共處;同時,由於(yu) 地理環境特殊,成為(wei) 觀測北半球冰川、大氣以及氣候變化如何影響青藏高原的重要窗口。以冰川為(wei) 例,珠穆朗瑪峰所在地廣泛分布著冰鬥冰川和懸冰川等各種類型的冰川。這些冰川的增減,對於(yu) 觀測氣候變化具有重要意義(yi) 。冰川的消融、冰川中沉積的大氣汙染物也能幫助我們(men) 進一步了解自然變化。因此,探索珠峰一直是青藏高原科學研究的重要任務。我國科學家已在珠峰區域開展6次以上科考活動。
破解科學之謎,有賴於(yu) 探索工具的不斷進步。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我國科學人員在珠峰區域開展科學考察時,辨別方向需要依靠羅盤,登山鞋和衝(chong) 鋒衣需要進口。如今,科學家們(men) 用上了探空氣球、高精度雷達、無人機、飛艇、直升機等先進設備,其中不少實現了國產(chan) 化,架設在珠峰北坡海拔8830米處的氣象站正常傳(chuan) 回實時數據,充分體(ti) 現了“智能科考”的特點。設備的升級、技術的進步,提高著科考效率,不斷拓展著探索的廣度、深度。深入實踐的運用,也成為(wei) 檢測設備完善性、提高設備可靠性的契機。
探索,就是在前人基礎上力爭(zheng) 更進一步。新數據、新信息的收集采集,成為(wei) 科學家進一步把握科學規律、提升對自然認識水平的重要基礎。中國科學院院士樸世龍說,通過此次科考,我國科學家在珠峰研究領域已步入引領世界的“新境界”。據介紹,近二三十年來,中國在冰川變化、氣候變化、生態領域等的科學研究,已處於(yu) 國際第一方陣。相關(guan) 數據不斷刷新,將人類對自然的認知不斷推進。
“隻有走到一線,突破極限,才能收獲新知識。”一名科考隊員的感悟,揭示著珠峰科學考察的意義(yi) 。不斷向高峰發起挑戰,向空白領域進軍(jun) ,每一次探索之行都將成為(wei) 發現之旅,幫助我們(men) 更好認識、守護地球家園。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