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西藏新聞

黨的十八大以來西藏生態富民工作綜述:從“靠天吃飯”到“守綠成金”

發布時間:2022-10-20 09:26:00來源: www.easyfundingllc.com新聞網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西藏深入貫徹落實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持生態優(you) 先,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著力創建國家生態文明高地,努力做到生態文明建設走在全國前列。

  十年篳路藍縷,十年持之以恒。如今,從(cong) 三江流域到雪域江南,從(cong) 雅江河畔到雅礱河穀,從(cong) 羌塘草原到珠峰腳下,生態環境質量持續保持良好、生態安全屏障更加堅實、生態文明高地建設有力推進,西藏仍然是世界上生態環境質量最好的地區之一。伴隨著生態文明建設的不斷深入,西藏生態產(chan) 業(ye) 蓬勃發展,越來越多的人也享受到了生態紅利。

  綠色發展格局初步形成

  日喀則市常年光照充足,年平均日照時間達3300小時,清潔能源產(chan) 業(ye) 前景良好、大有可為(wei) 。

  從(cong) 日喀則市區沿318國道往東(dong) 45公裏,進入桑珠孜區江當現代生態產(chan) 業(ye) 示範園,1000餘(yu) 畝(mu) 太陽能光伏板陣列氣勢恢宏,這就是西藏目前最大的“光伏+儲(chu) 能”示範項目,也是全區首個(ge) 一次性並網發電的綜合能源項目——日喀則市50兆瓦“光伏+儲(chu) 能”綜合能源示範項目。2020年12月,該項目正式並網發電,截至2022年7月底,已發電5217萬(wan) 度,實現收入5025萬(wan) 元,累計帶動7602人次就業(ye) 。

  目前,桑珠孜區以江當現代生態產(chan) 業(ye) 示範園為(wei) 中心,輻射各鄉(xiang) 、街道,大力推進種植業(ye) 、養(yang) 殖業(ye) 、民族手工業(ye) 、旅遊業(ye) 等發展,土豆小鎮、蘿卜小鎮、西瓜小鎮、青稞小鎮、林卡旅遊小鎮等已初具規模。

  日喀則市白朗縣致力於(yu) 發展現代農(nong) 業(ye) ,引導群眾(zhong) 實現了從(cong) “不肯種”到“搶著種”“家家種”的轉變。對此,白朗縣巴紮鄉(xiang) 彭倉(cang) 村村民普瓊深有感觸:“大家看到種植果蔬帶來的效益之後,思想觀念發生了很大變化,主動投入到果蔬種植中來,逐步走上了致富路。”

  山南市以“雅江中遊百億(yi) 產(chan) 業(ye) 走廊”為(wei) 基帶,優(you) 化綠色產(chan) 業(ye) 發展空間布局,先後引進藏草、億(yi) 利、江平生物、西普農(nong) 業(ye) 等一批綠色企業(ye) ,建設了萬(wan) 畝(mu) 苗圃基地、千畝(mu) 矮化蘋果基地、千畝(mu) 葡萄種植基地、千畝(mu) 經果林基地、千畝(mu) 甘草基地、百畝(mu) 車厘子基地等一批生態產(chan) 業(ye) 項目,形成了生態種植、生態旅遊等多元生態產(chan) 業(ye) 體(ti) 係。

  綠色低碳產(chan) 業(ye) 、高原生態旅遊、高原綠色農(nong) 牧業(ye) 、碳匯經濟……一大批生態產(chan) 業(ye) 在高原大地落地,西藏綠色發展格局初步形成,走出了一條生態友好、綠色低碳、具有高原特色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生態飯”越吃越香

  林芝市巴宜區嘎拉村,又稱桃花村,位於(yu) 尼洋河畔,民居錯落有致,是西藏有名的鄉(xiang) 村振興(xing) 示範村。

  嘎拉村村民達瓦堅參一家這些年靠著跑運輸、桃花節分紅、土地流轉、種植養(yang) 殖,一年收入超過30萬(wan) 元。

  在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道路上,嘎拉村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充分發揮黨(dang) 建引領作用,發動群眾(zhong) 參與(yu) 產(chan) 業(ye) 建設,依托桃花源景區、農(nong) 牧民運輸隊和水果觀光采摘園,促進群眾(zhong) 增收致富。

  “今年桃花節的時候,村口停滿了各種旅遊車輛,遊客爭(zheng) 相在桃林中拍照,到村裏購物吃飯,整個(ge) 村子到處是歡聲笑語。”嘎拉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邊巴說,“今年桃花節期間,嘎拉村累計接待遊客3萬(wan) 多人,實現旅遊收入100餘(yu) 萬(wan) 元,村民戶均可分紅3萬(wan) 餘(yu) 元。”

  嘎拉村是西藏堅定不移走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之路,努力建設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的一個(ge) 縮影。拉薩市柳梧新區達東(dong) 村、曲水縣才納村、山南市錯那縣麻麻門巴民族鄉(xiang) 賢村、阿裏地區劄達縣托林鎮紮布讓村……一個(ge) 個(ge) 美麗(li) 幸福鄉(xiang) 村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如同一顆顆珍珠散落在雪域高原。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西藏確立“特色、高端、精品”發展路徑,瞄準“重要的世界旅遊目的地”建設目標,累計安排旅遊基礎設施投資5.87億(yi) 元,推動旅遊公共服務硬實力全麵提升,同時借助鄉(xiang) 村休閑遊的東(dong) 風,因地製宜發展集休閑、觀光、度假、康養(yang) 等為(wei) 一體(ti) 的鄉(xiang) 村旅遊。10年間,全區共接待國內(nei) 外遊客25836.81萬(wan) 人次,實現旅遊收入3345.44億(yi) 元;鄉(xiang) 村旅遊累計接待1274.11萬(wan) 人次,實現旅遊收入15.87億(yi) 元,帶動6.45萬(wan) 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就業(ye) ,人均實現收入4500元。

  生態理念深入人心

  實現鄉(xiang) 村振興(xing) ,不能隻富了口袋,更重要的是富腦袋。

  日喀則市亞(ya) 東(dong) 縣上亞(ya) 東(dong) 鄉(xiang) 嘎林崗村護林員貢布多吉發現,如今,伐木取暖的少了,靠山吃山的鄉(xiang) 親(qin) 們(men) 收入並沒有減少,反而越來越多了。

  原來,隨著生態文明建設的不斷深入,當地群眾(zhong) 的環保意識逐漸增強,林下資源合理開發利用促進了可持續發展,並孕育出鄉(xiang) 村旅遊業(ye) 等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上亞(ya) 東(dong) 鄉(xiang) 三崗新村先後被評為(wei) 中國美麗(li) 休閑鄉(xiang) 村、自治區鄉(xiang) 村振興(xing) 先行示範村。

  現在,貢布多吉每天都會(hui) 進行生態資源巡護、清理垃圾、救護野生動物等,忙得不亦樂(le) 乎。

  2018年,阿裏地區普蘭(lan) 縣首次在岡(gang) 仁波齊景區設立“垃圾銀行”,同時設立4個(ge) 禮品兌(dui) 換站點。當地群眾(zhong) 每天堅持清理景區及周邊環境的垃圾,並把沿途撿拾的垃圾送到“垃圾銀行”。據不完全統計,4年來,“垃圾銀行”清運垃圾總量約40噸。

  旅遊景區告別了“髒、亂(luan) 、差”,昔日的砍樹人變成了今天的造林人、護林人,往日的放牧員成為(wei) 了今天的野保員、草監員,西藏在統籌保護與(yu) 發展中實現了“雙贏”。

  這些變化折射出西藏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對生態文明建設的信心和決(jue) 心。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通過生態係統保護與(yu) 修複、人居環境整治、生態產(chan) 業(ye) 發展、鄉(xiang) 村生態文明體(ti) 製機製建設,西藏生態環境質量始終保持全國前列,生態宜居、環境優(you) 美、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群眾(zhong) 幸福指數節節攀升,越來越多的鄉(xiang) 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留得住鄉(xiang) 愁”。

  現在,西藏各族群眾(zhong) 在生產(chan) 生活中不斷享受生態紅利,形成了愛護生靈草木、萬(wan) 水千山的自覺意識,守護好西藏的碧水藍天、保護好這一方淨土已成為(wei) 人們(men) 的共識。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