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東西問丨肖傑:西藏為何曾是西方探險家眼中的“極樂淨土”?

發布時間: 2023-05-23 09:36:00 來源: 中國新聞網

  自20世紀80年代起,西方社會(hui) 的“西藏熱”不斷升溫。在好萊塢和大眾(zhong) 傳(chuan) 媒助推下,西藏作為(wei) 西方人想象中的“香格裏拉”“極樂(le) 淨土”,獲得越來越多關(guan) 注。但實際上,西方對西藏的熱情並非隻是當代現象,而是源自中世紀歐洲、近代一度達到高潮的持續過程。過去幾百年裏,一代代西方探險家懷揣各種目的,不斷嚐試進入西藏,尋找令他們(men) 感興(xing) 趣的事物。這些人的經曆和觀察,構成了西方人認識西藏的觀念底色。

  西方人前往西藏的動力源是一個(ge) 複雜問題,可以說不同時期的不同人群有各自不同的追求,概括起來大致有三類。

  受神秘主義(yi) 召喚

  第一類是受到某種神秘主義(yi) 的召喚。西方人對西藏的最初認識,很大程度上受東(dong) 方主義(yi) 理念的影響,將西藏想象為(wei) “一個(ge) 西方人在東(dong) 方建立和統治的烏(wu) 托邦式的人間淨土”,其中代表性的敘述就是關(guan) 於(yu) “香格裏拉”的傳(chuan) 說。這類想象往往有一個(ge) 共同模式,即將西藏想象為(wei) 寧靜、祥和的人間淨土,具有某種神秘力量,而西藏的居民要麽(me) 來自西方,要麽(me) 與(yu) 西方人的祖先具有密切聯係。

  西方人對西藏的早期探索中,傳(chuan) 教士發揮了重要作用。這些傳(chuan) 教士主要來自聖方濟各教會(hui) ,他們(men) 到西藏的目的據說是為(wei) 了尋找“失落的基督徒”。在他們(men) 的認知中,西藏人是中世紀早期在小亞(ya) 細亞(ya) 、中亞(ya) 等地傳(chuan) 播福音的基督徒的後裔,到西藏尋找這些人是“宗教義(yi) 務”。在這種認知影響下,從(cong) 13世紀開始,一代代基督教傳(chuan) 教士陸續前往東(dong) 方,尋找他們(men) 想象中的西藏。其中的典範,是歐洲藏學的重要奠基人依波利多·德斯德裏(Ippolito Desideri,又譯作依波利多·德西迪利)。德斯德裏是意大利傳(chuan) 教士,於(yu) 1716年經印度、克什米爾輾轉到達拉薩,在那裏生活了五年,詳盡研究了西藏文化,並用藏語編寫(xie) 了五本傳(chuan) 教用的著作。他對西藏的觀察,很大程度上塑造了西方人對西藏的最初印象,比如西藏是崇尚和平的地區的描述。

  近代以來,盡管理性主義(yi) 成為(wei) 歐洲主要意識形態,西方對於(yu) 西藏的神秘主義(yi) 想象仍有增無減。興(xing) 起於(yu) 19世紀的“神智論”認為(wei) 亞(ya) 特蘭(lan) 蒂斯沉沒後,一些幸存者生活在靠近戈壁的一個(ge) 叫做香巴拉的地方,他們(men) 是雅利安人的祖先。在神智論者的觀念中,香巴拉是“一片未受文明汙染的,帶著精神性的、神秘主義(yi) 的,沒有饑餓、犯罪和濫飲的,與(yu) 世隔絕的國度”,生活著“一群仍然擁有古老的智慧的人群”。這種觀點對日後納粹主義(yi) 意識形態產(chan) 生深遠影響。1935年,納粹德國成立古代遺產(chan) 研究和教學學會(hui) ,旨在為(wei) 其種族主義(yi) 觀念提供人類學和考古學證據,特別是確定雅利安人的起源。此後,在黨(dang) 衛軍(jun) 負責人希姆萊的安排下,納粹德國在20世紀30年代組織科考隊前往西藏考察,對藏族人的體(ti) 質、文化等進行研究,以確定“雅利安人的人類學標準”。


西藏拉薩布達拉宮。貢嘎來鬆 攝

  尋民族文化根源

  第二類是為(wei) 尋找本民族文化根源。18世紀以後,民族主義(yi) 思潮在歐洲廣泛興(xing) 起,成為(wei) 新興(xing) 國家建設的意識形態基礎。受民族主義(yi) 影響,一些中東(dong) 歐國家民族意識開始覺醒,這些國家的人民迫切需要理清本國文化脈絡,探索文化源頭,建立文化自信。在此背景下,一些國家的學者將目光投向東(dong) 方,試圖在古老的東(dong) 方世界尋找本民族文化根源,從(cong) 而更好地認識自我。這方麵的典型例子就是西方藏學鼻祖喬(qiao) 瑪。

  亞(ya) 曆山大·喬(qiao) 瑪·德·科勒斯(Alexander Csoma de Koros),1784年生於(yu) 匈牙利。當時,受法國啟蒙思想影響,匈牙利民族意識開始覺醒,匈牙利人感到身處日耳曼人和斯拉夫人環繞的環境中缺乏安全感,尋找同胞的意識非常強烈。那個(ge) 時期的一些學者認為(wei) ,匈牙利人的祖先是來自東(dong) 方的馬紮爾人,因此認為(wei) 東(dong) 方一定存在與(yu) 匈牙利人擁有親(qin) 緣的民族。受這些觀念影響,喬(qiao) 瑪很早就樹立了前往東(dong) 方尋找匈牙利人故土的誌向。在哥廷根大學完成學業(ye) 後,喬(qiao) 瑪於(yu) 1819年啟程前往東(dong) 方。喬(qiao) 瑪根據阿拉伯文獻推測,匈牙利人祖先最古老的居所是大小布哈裏亞(ya) 的回紇人故鄉(xiang) ,即西方語境中的中亞(ya) 地區的布哈拉和中國新疆的塔裏木盆地,並重走他認定的古匈牙利人的流浪路徑。通過不斷調整計劃和目的地,喬(qiao) 瑪經土耳其、中東(dong) 、伊朗、中亞(ya) 、阿富汗、巴基斯坦,抵達今天的印控克什米爾。在拉達克,喬(qiao) 瑪接觸到藏文文獻,並產(chan) 生了在浩瀚的藏文文獻典籍中尋找匈牙利人祖先有關(guan) 信息的計劃。在隨後的9年時間裏,喬(qiao) 瑪跟隨拉達克當地藏傳(chuan) 佛教寺廟的喇嘛係統學習(xi) 研究藏語文和藏傳(chuan) 佛教典籍,編寫(xie) 《藏英字典》《藏語語法》《梵藏英詞匯集成》和《藏文大藏經甘珠文、丹珠爾解題目錄》等開拓性專(zhuan) 著,完成大量涉及藏學的語言、曆史、地理、文學、宗教、民俗以及醫藥等方麵的論著。1832年起,喬(qiao) 瑪陸續將研究成果發表在《孟加拉亞(ya) 洲學會(hui) 學刊》和《亞(ya) 洲研究》上,由此奠定了西方人研究藏學的基礎,也是西方人在學術上認識和研究西藏的重要象征。


被譽為(wei) 藏文化“活化石”的藏戲,集說唱、表演、歌舞、文學於(yu) 一體(ti) 。李林 攝

  助殖民主義(yi) 擴張

  第三類是服務於(yu) 殖民主義(yi) 擴張。近代以來,西方殖民主義(yi) 國家開始加大對東(dong) 方的侵略力度,www.easyfundingllc.com也成為(wei) 一些列強覬覦的對象,其中英國和沙俄是對西藏進行滲透侵略的主要國家,18至20世紀早期派遣大量人員進入西藏進行探險考察。

  英國在七年戰爭(zheng) 中打敗法國後,占據了幾乎整個(ge) 印度。此後,英印殖民當局一直謀求以印度為(wei) 跳板,將勢力範圍向包括西藏在內(nei) 的亞(ya) 洲內(nei) 陸延伸。當時英國駐孟加拉國首任總督哈斯丁斯(Warren Hastings)就是這一政策的堅定執行者。18世紀中葉,靠近西藏邊境地區的庫赤—貝哈爾土邦發生內(nei) 亂(luan) ,哈斯丁斯借機派軍(jun) 隊兼並該邦,進而占領了不丹的幾處軍(jun) 事要塞。1774年,應不丹德布王的請求,六世班禪額爾德尼洛桑貝丹益希(1738—1780)致信哈斯丁斯,請他下令從(cong) 不丹撤軍(jun) 。哈斯丁斯以此為(wei) 契機,派遣喬(qiao) 治·波格爾(George Bogle)以回訪的名義(yi) 出使西藏,意在收集西藏交通、物產(chan) 、氣候、風土人情及政府結構、宗教等政治經濟情報,考察印藏商路,以便開辟與(yu) 西藏的政治、商業(ye) 聯係。

  波格爾當時是東(dong) 印度公司特別委員會(hui) 秘書(shu) ,長期接觸藏族人,對藏族的語言文化、風俗習(xi) 慣都有一定了解。1774年,波格爾帶著哈斯丁斯的指示,前往日喀則拜訪六世班禪,希望能與(yu) 西藏建立政治和商業(ye) 上的聯係,但遭到六世班禪拒絕。波格爾是踏入西藏的第一位英國人,其出使時間比第一批抵達北京的馬戛爾尼使團還早18年。


西藏林芝市波密縣城雪山風光。李林 攝

  在所有西方國家中,俄羅斯是最早對西藏產(chan) 生興(xing) 趣的國家之一。早在17世紀,為(wei) 服務於(yu) 在信奉藏傳(chuan) 佛教的中西伯利亞(ya) 蒙古人地區進行擴張的政策,俄羅斯的一些學者、探險家和政客就開始了對藏族語言文字、宗教和曆史等方麵的研究。19世紀下半葉以後,隨著沙俄勢力在中國北方地區加速擴張,對西藏有濃厚興(xing) 趣的人也越來越多,一些以進入西藏考察為(wei) 目的的探險家紛紛登上曆史舞台。這些人打著“遊曆”和“考察”幌子,收集西藏和其他涉藏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乃至地質、氣象、動植物狀況等情報和資料,目的是為(wei) 沙俄更進一步侵略西藏服務。這些探險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普爾熱瓦爾斯基(1839—1888)。作為(wei) 俄國有計劃、有組織對西藏進行考察的首倡者,他曾三次組織對西藏的考察。1879年,普爾熱瓦爾斯基第一次進入西藏考察,跟隨一個(ge) 考察團經準噶爾戈壁、蘭(lan) 州、青海布爾汗布達山、唐古拉山進入西藏。行至那曲時,受西藏官員的堅決(jue) 阻攔,他們(men) 一行被迫轉向北歸,之後又進入黃河上遊和青海湖地區考察。1883年,普爾熱瓦爾斯基出版了《從(cong) 齋桑經哈密前往黃河上遊》一書(shu) ,記錄並總結了此次考察活動。其後,他又於(yu) 1883年和1888年兩(liang) 次組織進藏考察,但都沒有到達他的目的地拉薩,最終在第三次進藏途中染病身亡。普爾熱瓦爾斯基是沙俄帝國主義(yi) 侵略www.easyfundingllc.com的馬前卒,他的考察報告對於(yu) 外界了解西藏依然有著很高的學術價(jia) 值,在國際藏學界受到了極大重視。普爾熱瓦爾斯基死後,俄國政府給予西藏考察活動更多支持,赴藏探險隊人員的裝備也越來越精良。此後,波塔寧、科茲(zi) 洛夫等人也陸續組織了一批批探險隊和考察團進入西藏。這些探險家受沙俄陸軍(jun) 部、外交部直接資助或指揮,是直接為(wei) 沙俄侵略政策服務的軍(jun) 事間諜。他們(men) 搜集情報、從(cong) 事間諜活動的規模更大,不僅(jin) 廣泛收集各種情報,還在藏族上層中從(cong) 事顛覆分裂活動。


在西藏阿裏地區劄達縣拍攝到的藏野驢。李林 攝

  總的來說,曆史上西方探險家不斷前往西藏遊曆考察,不管是出於(yu) 精神理念還是現實目的,都是基於(yu) 西方中心主義(yi) 的立場,為(wei) 滿足自身需要而開展活動。無論是觀察、記錄還是征服,西藏在他們(men) 眼中本質上依然是“他者”。西藏自古以來是中國一部分,中國是藏學的故鄉(xiang) ,隻有切實站穩中國立場,破除“香格裏拉迷思”,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基礎上積極推動藏學事業(ye) 發展,才能真正認識、了解和展示真實的西藏。(完)

  作者簡介:

  肖傑,中國藏學研究中心當代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國家民委民族研究優(you) 秀中青年專(zhuan) 家。主要從(cong) 事當代國際關(guan) 係與(yu) “西藏問題”研究、美國涉藏政策研究。先後畢業(ye) 於(yu)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guan) 係學院、清華大學社會(hui) 科學學院,獲法學博士學位。發表藏學學術論文十餘(yu) 篇,先後承擔中央統戰部、外交部、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多項委托課題。多次前往西藏和涉藏工作重點省進行實地調研,出訪十餘(yu) 個(ge) 國家和地區進行涉藏國際學術交流。

(責編: 李雅妮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