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區山南市在哪裏?念青唐古拉山南麓,雅魯藏布江中遊雅礱河穀。湖南與(yu) 山南,遠隔3000多公裏的漫漫旅途,有著3000多米海拔落差,卻因對口支援緊緊相依。
工作人員在山南市紮囊縣阿紮鄉(xiang) 的玻璃溫室裏養(yang) 護旗雲(yun) 瓜。湖南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隊引進智慧農(nong) 業(ye) 和戈壁田園植物工廠項目,在荒地建起有機果蔬基地200多畝(mu) 。攝影:辜鵬博(湖南日報攝影記者)
在湖南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隊援藏期間,一筆筆援藏資金、一個(ge) 個(ge) 重大項目、一項項民生工程,猶如盛夏的格桑花,逐漸開放在雅礱大地。為(wei) 了記錄這些變化與(yu) 成就,我們(men) 飛越千山奔赴西藏山南,在海拔近4000米的高原地帶,克服高寒缺氧、身體(ti) 不適等困難,前往紮囊縣、貢嘎縣、隆子縣、桑日縣等地區采訪拍攝,見證並記錄下援藏隊員們(men) 在雪域高原發光發熱的故事。
山南市第三小學的援藏教師甘夭娥帶領學生練習(xi) 藏族傳(chuan) 統舞蹈“打阿嘎”。作為(wei) 教育大省,湖南通過實施“山南湖南學校聯盟”工程,采取“一所學校包一個(ge) 學科”的形式,把優(you) 質教育資源下沉到縣區和鄉(xiang) 村學校。攝影:辜鵬博(湖南日報攝影記者)
山南市紮囊縣阿紮鄉(xiang) 章達村是湖南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隊建設的易地扶貧搬遷點,新建民房41套、牲畜棚11棟,如今已竣工驗收,村民全部拿到了新房鑰匙。攝影:辜鵬博(湖南日報攝影記者)
譚濤是一名外治科醫生,走路很快,快到我們(men) 這些“小年輕”經常追不上她。在山南,她是個(ge) “名人”,很多牧民天不亮就起床,趕路來山南市藏醫醫院請她治病。一上午,譚濤在各個(ge) 病房穿梭忙碌,收治了近40位藏族同胞。2016年,譚濤的丈夫參加援藏;2019年,她拿過接力棒登上“戰場”,成為(wei) 第九批援藏隊員。
山南市隆子縣隆子鎮葉巴村村民查斯卓瑪用自來水清洗辣椒。攝影:辜鵬博(湖南日報攝影記者)
援藏期間,譚濤聚焦藏醫藥發展,將中醫理念融入藏醫療法,使中醫電針療法、藏藥浴配合中醫自血療法等新型療法成為(wei) 當地常規的治療手段。“既然選擇了援藏,就意味著責任和擔當。平時工作繁忙的時候還好,到了晚上,孤單是最大的困擾。但是對工作,我可以說是盡職盡責,沒有遺憾。”譚濤在講這段話時,眼裏布滿淚水。
市民在湖南援建的山南市體(ti) 育館廣場上跳鍋莊舞。攝影:辜鵬博(湖南日報攝影記者)
艾草香氣彌漫的山南市藏醫醫院,援藏隊員譚濤帶著徒弟給藏族同胞針灸;漫山遍野的紫色狼牙刺花中,來自湖南瀏陽的蜜蜂繁衍生息;靜靜流淌的玉麥河邊,曾經的“三人鄉(xiang) ”變成了小康示範鄉(xiang) ……
山南市藏醫醫院,援藏隊員譚濤(右)帶著徒弟為(wei) 患者針灸。攝影:辜鵬博(湖南日報攝影記者)
2019年7月以來,湖南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隊重點圍繞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強自我發展能力、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築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促進交往交流交融等,全麵開展產(chan) 業(ye) 、民生、教育、醫療、科技、就業(ye) 援藏,完善全方麵、多層次、寬領域對口支援格局,全力推動西藏山南的長治久安和高質量發展。
在山南市貢嘎縣江塘鎮,取蜂蜜的工作人員笑得合不攏嘴。該地的蜂蜜產(chan) 業(ye) 是湖南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隊牽頭孵化的項目,目前已經完成蜂巢一號綜合體(ti) 、透明工廠、陽光餐廳以及八個(ge) 蜜蜂養(yang) 殖示範基地,帶動藏族同胞就業(ye) 300餘(yu) 人,投產(chan) 後第一年的銷售額就達到800萬(wan) 元。攝影:辜鵬博(湖南日報攝影記者)
從(cong) 洞庭之南到岡(gang) 底斯山南,八千裏路雲(yun) 和月。幾年來,湖南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隊堅守雅礱大地,隊員們(men) 發光發熱,傾(qing) 情傾(qing) 力援藏,讓芙蓉花在高原上盛開得愈發燦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