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喜馬拉雅紀行|繁榮重現,從西藏三大口岸看邊貿複蘇

發布時間: 2023-09-20 08:44:00 來源: 新華網

  西藏是我國麵向南亞(ya) 開放的重要通道。記者日前在樟木、吉隆、普蘭(lan) 等三大口岸采訪發現,隨著雙向貨物通關(guan) 和人員往來的順利恢複,昔日的邊貿繁榮正在重現。

  9月的喜馬拉雅山脈南麓,依然蒼翠欲滴、雲(yun) 蒸霞蔚。記者沿著山脈一路向西,采訪邊境貿易發展情況,第一站抵達的是日喀則市聶拉木縣的樟木口岸。

  俯瞰樟木口岸的中尼友誼橋和通向樟木鎮的盤山公路(無人機照片,9月9日攝)。新華社記者 薑帆 攝

  樟木口岸是我國國家一類陸路通商口岸,2015年,受尼泊爾地震影響一度關(guan) 閉。樟木口岸於(yu) 今年5月1日恢複雙向貨運通道功能,於(yu) 9月1日恢複雙向人員往來。

  樟木口岸工作人員介紹,如今,每天從(cong) 這裏出入境人員超過700人次,日均貿易量超過250噸、貿易額超過900萬(wan) 元。

  站在連接中國和尼泊爾的友誼橋上,記者看到結伴而行的尼泊爾邊民,正通過樟木口岸聯檢中心進入我國境內(nei) ,前往樟木邊貿市場購買(mai) 生活物資。

  樟木邊貿市場的十幾間商鋪內(nei) ,擠滿了尼泊爾邊民。小到糖果、大到衣帽,都是尼泊爾邊民青睞的對象。 


尼泊爾邊民在樟木邊貿市場選購商品(9月9日攝)。新華社記者 薑帆 攝

  “我家距離口岸僅(jin) 有8公裏,比去加德滿都買(mai) 東(dong) 西更方便、更便宜。村裏人都來這裏買(mai) 飲料、方便麵等生活用品和各類物資。”尼泊爾邊民達熱姆告訴記者。

  邊境貿易的日漸繁榮,不僅(jin) 出現在樟木口岸。

  沿著219國道,記者在300多公裏外的吉隆口岸再次見到類似景象。

  1962年設立海關(guan) 的吉隆口岸,是中尼傳(chuan) 統邊境貿易口岸。從(cong) 口岸往南100多公裏,便是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受全球新冠疫情影響,吉隆口岸也曾一度暫停通關(guan) 。

  在中尼雙方的共同努力下,去年年底和今年4月1日,吉隆口岸先後恢複了雙向貨通和人員往來。如今,這個(ge) 國際性口岸又有了“國際範”。


一隊外國遊客通過吉隆口岸從(cong) 我國出境到尼泊爾(9月11日攝)。新華社記者 薑帆 攝

  從(cong) 吉隆鎮到吉隆口岸,沿途記者看到,尼泊爾大卡車不時穿行而過,或停在路邊裝卸貨物。與(yu) 樟木口岸不同的是,這裏道路更寬闊,大型機械設備的進出更便利。

  統計數據也印證了邊貿的複蘇。截至上半年,吉隆口岸外貿進出口貨物量達2.6萬(wan) 噸,同比增長5.8%;進出口總額實現11.39億(yi) 元,同比增長30.6%。

  從(cong) 吉隆口岸再次出發,驅車700多公裏,記者抵達了位於(yu) 西藏阿裏地區的普蘭(lan) 口岸。這裏與(yu) 印度、尼泊爾兩(liang) 國接壤,是我國麵向南亞(ya) 開放的重要通道之一。普蘭(lan) 口岸於(yu) 今年3月1日和5月1日分別恢複了雙向貨通和人員往來。

  隨著邊境貿易的繁榮發展,許多尼泊爾人將商店開到了普蘭(lan) 縣城。在普蘭(lan) 唐嘎國際邊貿市場,租用門麵房的尼泊爾商人多達數百人。46歲的拉姆在這裏經商多年,不僅(jin) 開了門店,還學會(hui) 了直播賣貨,在抖音上“圈粉”1.8萬(wan) 人,成為(wei) 這裏的“網紅商人”。 


尼泊爾商人拉姆在普蘭(lan) 唐嘎國際邊貿市場的店鋪中與(yu) 客人交談(9月13日攝)。新華社記者 薑帆 攝

  “現在我每個(ge) 月營業(ye) 額能達到40萬(wan) 元左右,侄子、侄女也從(cong) 尼泊爾過來跟我做生意。”提及收入,拉姆笑得快合不攏嘴。回憶起在西藏經商的日子,她說早已經把西藏當做“第二故鄉(xiang) ”,未來還將繼續紮根西藏、紮根中國,把生意做得越來越大。

(責編: 李雅妮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