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鐵路滾滾前行,轉眼間就到了終點——拉薩。
在進城前,鐵路將穿過西藏境內(nei) 最大的一條河流,也是唯一一條跨越城市的河流,拉薩河。這座青藏鐵路拉薩河特大橋兩(liang) 側(ce) ,有這樣一支特殊的隊伍,武警西藏總隊拉薩支隊某中隊。作為(wei) 這座大橋的守護者,他們(men) 捍衛著千裏青藏鐵路的“最後一橋”。
青藏鐵路拉薩河特大橋。徐馭堯攝
由於(yu) 守的是橋梁,中隊分為(wei) 兩(liang) 部。本部營房在橋的一頭,而觀測哨位在橋的另一頭。為(wei) 了跨過河流前往哨位執勤,從(cong) 營房到哨位,戰士們(men) 需要開車跑上半個(ge) 多小時的車程。哨位也有營房,戰士們(men) 每隔一段時間就要換防,讓在相對偏遠哨位值守的戰士有機會(hui) 回本部休整。
杜斌斌是中隊一員,執勤的日子,他就要早早起來,沿著陡峭的山體(ti) ,爬到觀察哨位的頂點,凝望這座他已經無比熟悉的大橋。台階一共122級,其中鐵皮搭就的臨(lin) 時棧道有近50級。在冬日,寒風呼嘯,高原的含氧量達到一年中最低的時分。哪怕長期鍛煉,攀爬這段台階依舊讓人不免喘息。
武警戰士在鐵路周邊巡邏。采訪對象提供
這是為(wei) 了防止一切突發情況。曾經有一次,一名年幼的藏族男孩誤入大橋附近的鐵道,而在呼嘯的列車將很快穿過大橋。
“救人,有可能和孩子一起死。但還是得救!”值班的武警戰士快速做出決(jue) 斷,他立馬向著孩子衝(chong) 了出去。一把把孩子攬在懷裏,側(ce) 身一滾,從(cong) 鋪滿碎石的斜坡翻滾而下。最終,鐵路沒有發生事故,孩子安然無恙,這位救人的戰士卻在奔跑和翻滾中把腳踝摔斷了。
抵達觀測哨位,杜斌斌和戰友們(men) 分工合作,一邊注視著橋梁及周邊的情況,另一方麵也盯著監控大屏,觀測著哨位看不清區域的鐵路信息。如今,設備的先進讓杜斌斌和戰友們(men) 更好觀測鐵路的情況,他們(men) 能及早地發現這些道路上存在的安全隱患。
“前些年,人類活動、牲畜活動都能遇到。隨著大家安全意識的提高以及周圍圍欄等設施的完善,近幾年這種緊急情況已經少了。”杜斌斌說。
杜斌斌等人的職責不僅(jin) 僅(jin) 是守望橋梁,包括橋梁附近發生的一些意外都需要中隊的戰士們(men) 參與(yu) 。中隊長張啟回憶,有一年,戰士們(men) 在值班時,突然發現監控中的河水裏漂來一個(ge) 黑點。
“這是什麽(me) ?”值班戰士立馬叫來戰友,兩(liang) 人認真一分辨,發現這竟是個(ge) 人。受到橋墩阻擋,這個(ge) 人正在湍急和冰寒的河水中不斷活動呼救。
他們(men) 立馬向隊裏求助,在橋下駐守戰士們(men) 開始迅速前往河邊。在河邊,張啟等人已經能望見落水者是一個(ge) 40多歲的藏族漢子,正困在距離河岸最近的一個(ge) 橋墩上。那已是冬天,河水冰冷和湍急,戰士們(men) 嚐試著涉水而過,但走到一半就被及腰的河水衝(chong) 得站不住腳。
有戰士們(men) 搬來了救生衣等物品,他們(men) 手拉著手,不斷在河水中前進。最終,隻差一個(ge) 多身位就能接到藏族漢子。為(wei) 首的戰士從(cong) 身上掏出警棍,拉到最長遞了出去,那個(ge) 藏族漢子一把抓住,戰士一拽,伸手一抓,牢牢把這位落水者撈了回來。
隨後,戰士們(men) 和現場隨後趕到的消防、公安一起,將這名落水者快速抬到河岸,然後轉運到附近的醫院。“除了驚嚇和失溫,這名落水者沒有受到太大的傷(shang) 害。如果我們(men) 當時沒有及時發現,結果可能就十分危險。”張啟說。
武警戰士在鐵路沿線巡邏。采訪對象提供
除了橋梁,鐵路隧道也是拉薩的武警戰士們(men) 需要守衛的所在。在拉薩市當雄縣,拉薩西北百餘(yu) 公裏外也駐紮著一個(ge) 武警中隊,他們(men) 守護著坐落於(yu) 此的羊八井隧道。
海拔更高、人煙更稀少,他們(men) 需要麵對的是嚴(yan) 酷的自然災害。前些年,當雄突降暴雪,隧道口的鐵路被半人多高的積雪所覆蓋,這將影響火車通過。
戰士們(men) 立馬出動,拿起工具開始清理沿途的積雪。在高原的寒冷中作業(ye) 分外困難,但沒有一個(ge) 戰士退卻。一個(ge) 戰士在清理中手部受傷(shang) 出血,鮮紅的血滴將周圍的雪地染得星星點點,“這是一幅臘梅圖。”他不但不以為(wei) 意,反倒開起玩笑。
更可怕的是泥石流。每到雨季,泥石流總是附近最大的威脅,遇到連續降雨,戰士們(men) 需要高度緊張戒備,隨時準備出動,清理落石和泥漿。嚴(yan) 重的時候,泥漿可以在中隊所在訓練場上,鋪上及踝的厚厚一層。
杜斌斌來到這座大橋已經超過8年了。剛入伍時,他得知自己要來到一個(ge) “守橋”的中隊。到了營地,他才知道自己來的地方就是入伍時坐火車經過的地方。那時,營房所在地還是拉薩的遠郊,周圍仍是十分荒蕪,“一個(ge) 快遞,送一個(ge) 星期是常事。”他回憶。他對拉薩的初印象也與(yu) 此相似。那時,他剛剛抵達,看到周圍山丘光禿,沒有一絲(si) 綠意,“這日子,咋過啊?”杜斌斌那時曾在心裏反問。
列車經過武警哨位。采訪對象提供
但是,生活在日複一日中變化。如今,他所在的中隊營房附近,已經被快速擴大的城市“包裹”進去,人煙濃密了起來。而最讓杜斌斌唏噓的則是他在哨位眺望的風光——從(cong) 低矮的房屋和荒地,變得如今樓房林立,夜幕下更是燈火通明,遠處山體(ti) 上也在夏天漸漸有了綠意。“拉薩的發展,我在這裏見證了,很多變化也離不開我看著的這條鐵路嘞。”杜斌斌告訴記者。
有一年,張啟帶著40多個(ge) 新兵進藏。火車穿過大橋的時候,遊客們(men) 紛紛掏出手機拍攝拉薩,手下的新兵們(men) 也斜眼偷瞄著窗外的壯麗(li) 風景,“這裏離天真近啊!”有遊客感慨道。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