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開始,中央組織部、國家衛生健康委等相關(guan) 部門共同組織實施醫療人才“組團式”援藏,把精湛的醫療技術和先進設備帶到雪域高原,為(wei) 西藏百姓創造更多健康福祉。
今年8月10日,昌都市左貢縣的龍鳳胎向巴西熱和向巴拉姆滿月了,兄妹倆(lia) 白白胖胖,惹人喜愛。
很難想象,一個(ge) 多月前,他們(men) 的媽媽格鬆措姆卻麵臨(lin) 著生死考驗。由於(yu) 是雙胞胎,在縣裏生產(chan) 的風險比較大,家人趕緊把臨(lin) 產(chan) 的她送到了昌都市人民醫院。這家醫院有自治區級危重孕產(chan) 婦救治中心,2023年由重慶市醫療援藏隊幫扶建成。
重慶市第七批醫療人才“組團式”援藏隊隊員蘭(lan) 俠(xia) 稱:“雙胎的手術風險相對來說也會(hui) 大一些。我自己在我們(men) 醫院也是接生雙胎的,所以在這邊隻要有雙胎或者是三胎,基本上手術都是我自己來做。其實,真的當醫生最大的幸福就是看到母子平安。”
目前,這個(ge) 危重孕產(chan) 婦救治中心已為(wei) 70對雙胞胎接生,另外還有2次是為(wei) 三胞胎接生。今年7月底,蘭(lan) 俠(xia) 完成任務回到重慶,新的一批援藏醫生接續而來。
醫療人才“組團式”援藏9年來,17個(ge) 對口支援省市的184家支援醫院累計選派近2000名醫療專(zhuan) 家,確定了支援西藏的“1+7+13”方案。“1”指的是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7”指的是7家地市級人民醫院。2021年開始,西藏13家重點縣人民醫院也被納入支援範圍。
同時,手術機器人技術走上高原,2022年,這台可以精確地幫助醫生進行微創手術的手術機器人在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投入使用。
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作為(wei) 西藏的“龍頭醫院”,提高醫療水平是解決(jue) “大病不出藏”的關(guan) 鍵。2015年開始,北京協和醫院、中日友好醫院等12家全國頂級醫院“組團”,累計派出了330名專(zhuan) 家支援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
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副院長徐海峰稱:“醫、教、研、管幾個(ge) 方麵都得到了長足進展。目前,我們(men) 已經有362項新技術、超過200項的“組團式”醫療援藏的科研項目。一些在其他省份能夠實現的新的醫療術式,都已經能夠在我們(men) 醫院常規地開展。”
目前,西藏7地市中有6個(ge) 地市的人民醫院成功創建“三甲”。一批一批援藏醫生奔赴雪域高原,提升了西藏各族群眾(zhong) 健康福祉。
今年6月26日晚,12歲的藏族女孩達娃吉拉在上海迎來幸福時光。在一場中超聯賽比賽現場,她帶領現場觀眾(zhong) 齊唱國歌。
曾經的達娃吉拉因為(wei) 脊柱側(ce) 彎,無法“抬頭挺胸”。經過上海援藏醫生長達6年、穿越4000多公裏的愛心接力,今年3月,小達娃接受了脊柱側(ce) 彎矯正手術,成功“長高”了21厘米,能夠正常地生活和學習(xi) 。
達娃吉拉稱:“謝謝給我做的手術,我現在身體(ti) 恢複得挺好。”
援藏醫生們(men) 還幫助當地醫院攻關(guan) 技術難題,幫帶1500多個(ge) 醫療團隊、培養(yang) 4800多名本地醫務人員,為(wei) 西藏留下了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
西藏自治區衛生健康委黨(dang) 組書(shu) 記譚相東(dong) 表示,西藏實現了400多種“大病”不出自治區,2400多種“中病”不出地市,常見“小病”在縣級醫院就能得到及時治療。包蟲病、大骨節病等地方病和先天性心髒病、白內(nei) 障等高原常見病得到有效控製或消除。西藏的婦女兒(er) 童健康水平得到極大提升,孕產(chan) 婦住院分娩率提高到99%以上。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