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wei) 芒康縣如美鎮拉烏(wu) 村愛心驛站。 通訊員 紮西 本報記者 萬(wan) 慧 攝
農(nong) 特產(chan) 品走俏旺銷,農(nong) 民田間地頭采摘忙;
牛羊雞犬、田園阡陌,美麗(li) 鄉(xiang) 村迎來八方客人;
加工廠裏機械飛轉、農(nong) 家樂(le) 裏笑聲朗朗,鄉(xiang) 村煥發新活力;
……
在昌都,村級集體(ti) 經濟紅火發展的場景不斷上演。
發展壯大村級集體(ti) 經濟是強農(nong) 業(ye) 、美農(nong) 村、富農(nong) 民的重要舉(ju) 措,是實現鄉(xiang) 村振興(xing) 和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近年來,昌都市通過強化黨(dang) 建引領、搶抓政策機遇、典型示範帶動等係列“組合拳”,搶抓新時代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發展機遇,高站位謀劃推動,有效激活村級集體(ti) 經濟“一池春水”,鋪就鄉(xiang) 村振興(xing) “幸福大道”,一幅黨(dang) 建引領村級集體(ti) 經濟蓬勃發展的鄉(xiang) 村振興(xing) 新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強化基層組織,凝聚發展合力
每逢旅遊旺季,隨著遊客的增多,昌都市八宿縣村民們(men) 輪流在景點給遊客牽馬,忙得不亦樂(le) 乎。“感謝黨(dang) 組織帶領我們(men) 走上增收致富路,如今日子也越來越好了!”村民向巴多傑樂(le) 嗬嗬地說。
來古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加塔告訴記者,近年來,來古村堅持“旅遊發展到哪裏,黨(dang) 組織就覆蓋到哪裏”,以“黨(dang) 建+”為(wei) 引領,從(cong) 紅色馬幫、集體(ti) 經濟、誌願服務三個(ge) 方麵下足了“繡花功夫”,把來古村打造成雪域高原冰川上的“紅色家園”。2023年,僅(jin) 紅色馬幫就帶動村集體(ti) 經濟增收近千萬(wan) 元,讓村民們(men) 牢牢端穩了冰川旅遊的“金飯碗”。
來古村以“黨(dang) 建+”為(wei) 引領,讓土地“生金”並不是個(ge) 例。昌都市在破解村級集體(ti) 經濟發展難題中,充分發揮基層黨(dang) 組織的政治優(you) 勢、組織優(you) 勢和密切聯係群眾(zhong) 的優(you) 勢,有效凝聚了廣大黨(dang) 員群眾(zhong) 的思想和力量,讓村級集體(ti) 經濟發展有了堅強的“主心骨”,也讓許許多多的“向巴多傑”們(men) 端上了“金飯碗”。
通過抓基層、強基礎、固基本,昌都市突出抓好鄉(xiang) 鎮黨(dang) 委和村級黨(dang) 組織建設,建立發展村集體(ti) 經濟目標管理責任體(ti) 係,實施黨(dang) 組織書(shu) 記主要抓、班子成員包幹抓、鄉(xiang) 村振興(xing) 專(zhuan) 幹協助抓、村務監督委員會(hui) 日常監督管理運行機製,並把村集體(ti) 經濟發展情況作為(wei) 幹部實績考核評價(jia) 的重要依據,為(wei) 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實施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證。
與(yu) 此同時,昌都市著力打造以村(社)黨(dang) 組織領導、以合作社為(wei) 主的新型農(nong) 村集體(ti) 經濟組織,積極推廣“黨(dang) 支部+合作社+農(nong) 戶”等運行模式,逐漸形成“上聯行業(ye) 、下聯農(nong) 戶”的新格局。
“洛隆縣按照‘支部引路、黨(dang) 員帶路、產(chan) 業(ye) 鋪路’的發展思路,立足各村(社)經濟基礎、資源稟賦和區位優(you) 勢等特點,積極探索‘黨(dang) 支部+協會(hui) +農(nong) 戶’等形式的村集體(ti) 經濟發展模式,成立各類農(nong) 牧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52個(ge) ,為(wei) 村級集體(ti) 經濟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昌都市洛隆縣委組織部副部長向巴旦曲說。
配強“紅色頭雁”,建強發展隊伍
村子富不富,關(guan) 鍵看支部;村子強不強,要看“領頭羊”。對這句話,洛隆縣馬利鎮村民加塔深有感觸。
今年7月,馬利鎮番茄陸續成熟。7月13日,馬利鎮黨(dang) 委充分發揮基層黨(dang) 組織戰鬥堡壘和黨(dang) 員先鋒模範作用,依托馬利鎮機關(guan) 黨(dang) 支部、夏玉村黨(dang) 支部黨(dang) 員力量,及時組織黨(dang) 員化身“采摘工”“銷售員”,幫助群眾(zhong) 采摘番茄,並通過微信訂購、現場售賣等方式,讓番茄銷售一空,助力群眾(zhong) 增收。
為(wei) 建強村級集體(ti) 經濟發展隊伍,昌都市緊盯鄉(xiang) 村幹部關(guan) 鍵群體(ti) ,發揮“頭雁”效應,按照“政治上靠得住、發展上有本事、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信得過”的選人標準,注重把返鄉(xiang) 致富能人、農(nong) 牧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組織負責人等致富能力強、致富辦法多、熱愛農(nong) 村工作的優(you) 秀黨(dang) 員選拔進入村(社)“兩(liang) 委”班子,一批懂經營、善管理、發展壯大村級集體(ti) 經濟意識強的“能人”“賢人”逐步走上村(社)主幹崗位。
“咱們(men) 卡若好,幹部有頭腦,群眾(zhong) 腰包鼓又好。”提起現在的生活,卡若村村民甲珍樂(le) 得合不攏嘴。
近年來,在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覺阿次仁的帶領下,卡若村以“基地+黨(dang) 支部+合作社+黨(dang) 員+貧困戶”的管理模式,創辦了生態農(nong) 業(ye) 采摘園、藏家樂(le) 、農(nong) 牧民運輸車隊、灑咧營地等經濟項目,村集體(ti) 經濟逐年壯大。2023年,卡若村村集體(ti) 經濟收入突破100萬(wan) 元,全村人均純收入也從(cong) 2014年的4991元提高到如今的31113元。
村級集體(ti) 經濟想要發展好,必須得有一個(ge) 好的領導班子,尤其是能為(wei) 村級集體(ti) 經濟發展“領航把舵”的“領頭雁”,這個(ge) 答案在昌都市很多村子的領頭人身上都能找到。為(wei) 切實抓好村級集體(ti) 經濟發展的“領頭雁”,昌都市還深入開展基層黨(dang) 組織書(shu) 記“四類定型”工作,並組織村(社)黨(dang) 組織書(shu) 記通過參加鄉(xiang) 村振興(xing) 擂台比武,圍繞抓村集體(ti) 經濟、推動鄉(xiang) 村振興(xing) 談見解、談思路、談想法,找準本村(社)短板與(yu) 不足,明確發展思路與(yu) 方向,切實增強村(社)黨(dang) 組織書(shu) 記的責任感與(yu) 使命感。
突出示範帶動,拓寬發展路徑
為(wei) 推動農(nong) 村黨(dang) 建資源、黨(dang) 建成果轉化為(wei) 發展資源、發展成果,昌都市深入開展農(nong) 村基層黨(dang) 建示範創建行動,堅持“一村一策、一村一品”發展模式,積極打造地方特色品牌,通過發揮品牌效應帶動特色產(chan) 業(ye) 發展,不斷拓寬村級集體(ti) 經濟發展“新路徑”。
2023年,卡若區城關(guan) 鎮生格村黨(dang) 支部被卡若區委組織部確定為(wei) 高原特色經濟高質量發展基層黨(dang) 組織示範點。生格村黨(dang) 支部堅持黨(dang) 建引領“四個(ge) 創建”,探索出了一條農(nong) 民群眾(zhong) 穩定增收致富的新路子,2023年,實現村集體(ti) 經濟收入300萬(wan) 餘(yu) 元,村民分紅210萬(wan) 餘(yu) 元。
芒康縣如美鎮拉烏(wu) 村結合地理優(you) 勢設立愛心驛站,為(wei) 途經國道318的遊客提供臨(lin) 時停車休息場所,免費供應熱水和充電設備,並在村級組織活動場所設立便民服務超市,以“免費促消費”的形式,廣泛吸引遊客,通過餐館、小賣部、出租星空帳篷等,每年實現村集體(ti) 經濟收入80餘(yu) 萬(wan) 元;
卡若區北部鄉(xiang) 鎮依托在國道、省道沿線地理優(you) 勢,修建“維修+銷售+餐飲”為(wei) 一體(ti) 的多元化交易市場,把農(nong) 民增收和集體(ti) 增效結合起來,不斷拓寬增收致富渠道,其中,卡若區妥壩鄉(xiang) 康巴村實現年純利潤54萬(wan) 元,向50戶群眾(zhong) 分紅29.5萬(wan) 元;
……
在昌都,突出示範帶動,拓寬村級集體(ti) 經濟發展“新路徑”的例子不勝枚舉(ju) 。昌都市以黨(dang) 建示範點創建工作為(wei) 抓手,打造穩定、發展、生態、強邊“四類”示範點269個(ge) 、“雙強六好”示範點43個(ge) ,創新建成94個(ge) “黨(dang) 建+文旅”黨(dang) 建品牌示範點,有效解決(jue) 集體(ti) 經濟“有投入無產(chan) 出、抗風險能力弱、發展後勁不足”問題,按下和美鄉(xiang) 村建設“加速鍵”。截至目前,全市建成村級集體(ti) 經濟1427個(ge) ,年均收益超過5萬(wan) 元的達到343個(ge) 。
如今,在藏東(dong) 大地,黨(dang) 建正源源不斷地激發著村級集體(ti) 經濟發展的紅色動能,村集體(ti) “錢包”鼓了起來、村黨(dang) 組織“腰杆”硬了起來,為(wei) 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注入了強大動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