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數字中國研究院和數字中國核心技術產(chan) 業(ye) 聯盟宣告成立,首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hui) 今天在福州圓滿閉幕。在4月20日至21日召開的全國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會(hui) 議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對新時代網信事業(ye) 的發展謀篇布局。習(xi) 近平指出,網信事業(ye) 代表著新的生產(chan) 力和新的發展方向,應該在踐行新發展理念上先行一步,圍繞建設現代化經濟體(ti) 係、實現高質量發展,加快信息化發展,整體(ti) 帶動和提升新型工業(ye) 化、城鎮化、農(nong) 業(ye) 現代化發展。
九層之台,起於(yu) 累土,千裏之行,始於(yu) 足下。從(cong) 數字福州出發,新時代“數字中國”的建設從(cong) 構想將逐漸走向現實。
福州依姆每天早起去菜市場不用再帶零錢,福州市區周邊8個(ge) 收費站也可以通過移動支付輕鬆通關(guan) ,過去每天上班帶著一麻袋硬幣的苦惱不複存在,中國百姓不僅(jin) 有了電子身份證,還有了電子醫保卡……而這些隻是中國新四大發明數字化生活的鮮活縮影。
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諾必誠。從(cong) 2000年的“數字福建”到2003年的“數字浙江”,再到新時代的“數字中國”,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數字中國戰略構想已經在全國各地落地生根,並成為(wei) 各地推動經濟轉型發展的重要力量。2017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達27.2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20.3%,占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GDP)比重達到32.9%,中國數字經濟規模在全球排名第二,不僅(jin) 在增速上一騎絕塵,超越了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在全球範圍內(nei) 成為(wei) 亮眼的“明星”。
新時代的網絡強國戰略已經製定。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發展必須貫徹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在發展網信事業(ye) 的具體(ti) 路徑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發展數字經濟,推動產(chan) 業(ye) 數字化;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ti) 經濟深度融合;支持網信企業(ye) 做大做強;用信息化手段推進政務公開、黨(dang) 務公開,加快推進電子政務。
如果說網絡強國戰略是一張宏偉(wei) 藍圖,那麽(me) 數字中國則是中國實施完善網絡強國戰略中的樣本性項目和重大目標。為(wei) 了實現網絡大國向網絡強國轉型,需要首先完成數字中國的建設,而數字中國建設的成果最終將服務於(yu) 國家發展和人民生活。
站在新的曆史起點,瑰麗(li) 圖景已經繪就,鴻鵠之誌需要化為(wei) 實際行動。在通往瑰麗(li) 圖景的途中,從(cong) 企業(ye) 、民眾(zhong) 到公共服務部門,離不開各方的踴躍參與(yu) 和積極實踐。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經過十八年啟動、耕耘、發展,數字中國已經在神州大地星火燎原,在新時代的春天裏我們(men) 再出發,通過信息化驅動現代化、推動數字化、智能化從(cong) 經濟向社會(hui) 、民生、政務各個(ge) 領域迅速擴展,加速推動數字中國建設,全麵踐行網絡強國戰略,為(wei) 決(jue) 勝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偉(wei) 大勝利、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中國夢作出新的貢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春潮湧動,千餘青少年相約科技館
一件件充滿妙想、不同尋常的設計,讓人由衷地驚歎青少年噴薄而出的無限創意、靈感和極強的動手能力。4月15日,第33屆青海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和第17屆青海省青少年機器人競賽在青海省科技館舉行。一年一度的全省青少年科技創新...[詳細] -
中挪將共建北極氣候研究平台應對氣候變化
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竺可楨-南森國際研究中心”(竺南中心)中挪合作15年暨發展戰略研討會4月16-17日在北京舉行。記者從會上獲悉,中挪雙方將在北極氣候研究等領域進一步加強合作,共建北極氣候監測-預測平台。挪威研究與...[詳細] -
靠天吃飯 海上科考與惡劣天氣過招
航行在西南印度洋的“向陽紅10”科考船最近特別忙。它不但忙著執行中國大洋49航次第三航段科考任務,期間還要跟各種前來搗亂的氣象係統打交道。當地時間4月15日中午,剛剛避開惡劣天氣的“向陽紅10”船再次開始北上避風,這已是...[詳細] -
八成大學生為“手機控” 三分之一上課時間在玩手機
校園內外錢包誠可貴,流量價更高,為了玩手機,二者皆可拋。已經算是“數字原生代”的大學生每天把多少時間花在手機上?4月16日,騰訊教育—麥可思公布了《2018年在校大學生手機使用調查》。該調查顯示,超八成大學生存在手機依...[詳細]